《经济学季刊》全文下载---第1卷第2期

发布日期:2002-04-04 02:15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经济学》(季刊)第1卷     第2期

 

2002年4月

 

目 录

2001年“严复年度经济学纪念讲座”

新千年的汇率稳定问题

罗伯特·蒙代尔

综 述

劳动分工的起源和制约--从斯密困境到广义斯密原理

陈 平

金融计量的新近发展

洪永淼

论 文

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

林毅夫

增长、资本形成与技术选择: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下降的长期因素

张 军

居民储蓄——准货币之主源

秦 朵

假冒伪劣与市场结构

平新乔 郝朝艳

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估计

黄勇峰 任若恩 刘晓生

中国国有工业企业劳动力冗员问题研究

董晓媛
Louis Putterman

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是能力不足还是努力不足—关于钢铁工业的实证研究

刘德强

农业土地制度和经济发展机制:对二十世纪中国经济史的一种解释

胡景北

农业的持续增长与城市化:对台湾和中国大陆“农地整治方案”的一些思考

刘民权

书 评

无视科学底线的大胆创新
——陈禹、谢康《知识经济的测度理论与方法》评述

王则柯

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之路:
中国在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

文贯中

 

摘 要

2001年“严复年度经济学纪念讲座”    <<全文下载>>

篇名

新千年的汇率稳定问题

作者

罗伯特·蒙代尔

 

篇名:

劳动分工的起源和制约——从斯密困境到广义斯密原理 <<全文下载>>

作者:

陈 平

摘要:

"斯密困境"指斯密理论(看不见的手)与斯密定理(劳动分工受到市场规模的限制)的不能兼容。本文用生态文化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描写市场竞争和劳动分工。斯密困境可以用稳定性和复杂性之间的消长关系来解释。"广义斯密原理"即劳动分工受市场规、资源种类和环境涨落的三重限制,可解释历史上劳动分工发展的多样性。

关键词

斯密困境,劳动分工,复杂系统

 

篇名:

金融计量的新近发展 <<全文下载>>

作者:

洪永淼

摘要:

这篇论文在一个统一的统计学框架内选择性地综述了时间系列金融计量学的部分最新发展。论题包括有效市场假说道检验,金融收益的预测,波动的聚类和溢出效应,风险值(VaR),统计密度函数预测,以及金融模型的诊断检验。对每一问题,我们讨论了合适当统计概念、模型和方法,以及它们在金融数据分析中的一些应用。

关键词

金融计量学,密度函数预测,有效市场

 

篇名:

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 <<全文下载>>

作者:

林毅夫

摘要:

通过较快的资本积累和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欠发达国家有可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然而,这样的经济收敛仅仅发生于东亚少数几个欠发达经济。我认为:一个经济的结构是由其要素禀赋结构所内生决定的。一个发展中国家政府所采取的发展战略是决定收敛是否会在这个国家发生的重要因素。假如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选择优先发展和这个经济的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不相符合的产业/技术结构,在一个竞争的市场中,优先发展部门的企业将缺乏自生能力。为了使缺乏自生能力的企业能够被建立起来并生存,政府将必须采用扭曲利率、汇率和其他价格并用行政手段配置资源的方式来补贴/保护这些企业。市场的作用会受到抑制,寻租行为将会盛行。结果,这个经济的发展绩效会很差,收敛也就不会发生。只有当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以比较优势作为产业发展的基本准则,这个经济才会有运行良好的市场,才能易于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维持高的资本积累率,达到快速的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和实现收敛。根据跨国经验数据回归分析所得到的结果证实在产业/技术选择上遵循或违背比较优势原则是一个国家能否成功实现收敛的重要决定因素。所以,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应该以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为目标,改善市场的作用,鼓励企业在做产业/技术选择时充分利用这个经济的比较优势。

关键词

发展战略,国有企业,比较优势

 

篇名:

增长、资本形成与技术选择: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下降的长期因素 <<全文下载>>

作者:

张 军

摘要:

对于一个劳动力供给如此富裕的经济,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为什么在90年代中期以来持续下降?本文依赖"新古典"的增长理论对此做了解释。文章首先发现了改革以来中国的资本-产出比率与增长率之间存在着一个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然后给出了对这一关系的理论解释。文章认为,出现这个负相关关系的主要原因是资本的形成对经济增长表现出不敏感。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率在近年来的持续下降可以由资本形成过快、从而投资收益出现持续恶化的来解释,而不应简单地理解为(短期)总需求不足的结果。这意味着,缺乏一个有效率的投资体制和金融体系是中国经济未来持续增长的严重制约。

关键词

经济增长,资本-劳动比率,全要素生产率

 

篇名:

居民储蓄——准货币之主源 <<全文下载>>

作者:

秦 朵

摘要:

本文的主旨是探求广义货币中之准货币部分与居民储蓄行为间的关系。本文 利用分析时序数据的经济计量模型,建立和估计出城乡居民的人均消费行为关系,用以推算居民的储蓄潜力。再用居民储蓄潜力来解释银行城乡储蓄总额,最后用银行城乡储蓄总额来解释广义货币中的准货币部分。建模试验结果表明,居民人均储蓄行为具有相当的规律性,而且储蓄准货币供给之间也存在着相当稳定的关系。本文还就利率、利率差、收入及收入不 确定性等因素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做了各种模拟试验。

关键词

居民储蓄,准货币,利率

 

篇名:

假冒伪劣与市场结构 <<全文下载>>

作者:

平新乔 郝朝艳

摘要:

本文在理论结构上不同于Akerlof的"柠檬市场"理论。我们在理论上与经验上的贡献在于三点:第一,只要产品质量与价格的决定不限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决定过程,只要价格还取决于产品质量以外的产量、市场与非市场因素,那么,高价(高利)会诱发假冒伪劣的行为;第二,假冒伪劣率对市场需求(进而对企业收入与行业收入)所产生的负面作用,在中国是存在的,但是,这种作用被高价、高利对假冒伪劣的正向推波助澜作用占优了;第三,本文的统计结果也证实了,垄断程度与生产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降低假冒伪劣率,中国的问题不在于这种与质量、信誉相联系的有效率的垄断,而在于那种人为的、无效率的行政垄断所导致的不合理的高价、高利机会,这才导致低劣的产品。

关键词

质量,假冒伪劣,垄断

 

篇名:

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估计 <<全文下载>>

作者:

黄勇峰 任若恩 刘晓生

摘要:

KLEMS项目的目的是在北美,欧洲和亚洲进行生产率的多国比较。本文讨论了KLEMS研究中估计资本存量的基本方法--永续盘存法及其经济含义。在这个研究中,根据中国的现有数据,应用永续盘存法估计了1985-1995年间,中国制造业分部门的资本存量。本文详细地分析了估计中所使用的数据,并讨论了所使用的假设与必要的数据调整,以及这些假设与数据调整所可能带来的估计中的误差。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差距,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

 

篇名:

中国国有工业企业劳动力冗员问题研究 <<全文下载>>

作者:

董晓媛 Louis Putterman

摘要:

科尔奈发展的预算软约束理论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关于国营企业冗员现象的解释。然而这类文献有时忽略这样一种现象,即政府、特别是转型经济中的政府往往会让国有企业(SOEs)追求一些非经济目标,并通过补贴和政策性贷款来为此提供资助。通过对大约700家国有企业的研究,我们发现在不减轻企业社会负担的情况下,预算约束的硬化是直接导致九十年代初中国国企冗员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软预算约束,劳动力冗员,国有企业

 

篇名:

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是能力不足还是努力不足

—关于钢铁工业的实证研究 <<全文下载>>

作者:

刘德强

摘要: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经营者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将具有经营能力的人才选拔到经营者的岗位上,同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努力工作,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所在。本文以钢铁工业为对象,使用独自调查的企业数据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特征和企业的生产效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不仅努力不足,能力也不足。这意味着在我国目前的国有企业,不仅缺乏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同时也缺乏对经营者合理的选拔机制。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的经营者问题,有必要对国有企业实行产权改革,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行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革,经营者能力,公司治理结构

 

篇名:

农业土地制度和经济发展机制:对二十世纪中国经济史的一种解释 <<全文下载>>

作者:

胡景北

摘要:

本文提出了农业土地制度决定经济发展机制的假说,并用二十世纪中国经济史对该假说作了初步论证。本文指出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经济发展机制是地主所有制下的古典二元经济机制,五十年代初中国实行了土地改革,但到七十年代的计划经济发展机制依然类似于古典二元机制,而八十年代初的中国农业改革最终把中国经济建立在准自耕农制度上,中国经济发展从此表现出工资上升、工资和利润共同储蓄的新机制。

关键词

农业土地制度,经济发展机制,中国经济史

 

篇名:

农业的持续增长与城市化:

对台湾和中国大陆“农地整治方案”的一些思考 <<全文下载>>

作者:

刘民权

摘要:

本文回顾了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的农地整治方案,并且考察了在经济结构快速变迁时,这些方案在加速农业增长方面所起的作用,以及是如何通过增加农业收入,减轻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压力,来加速经济结构变迁和健康发展的。本文建立了一个模型,用于分析在小家庭农场的条件下,单个农民是如何在耕种、非耕种和城市就业这三个活动上分配时间的。该模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虽然单个农民能够同时从事农村中的耕种和非耕种活动,但是他必须在城市就业和在农村中从事耕种和非耕种活动之间作出选择。本文认为,农地整治方案不仅能够提高耕种的劳动生产率,而且能够协调耕种活动和非耕种活动在时间和劳动投入上的冲突,从而使单个农民和农户能够更好地同时从事这两种活动,有助于减轻农村劳动力转移给城市带来的压力。

关键词

农地整治,经济结构变化,城市化

 

 

 

篇名:

无视科学底线的大胆创新
——陈禹、谢康《知识经济的测度理论与方法》评述 <<全文下载>>

作者:

王则柯

 

篇名:

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之路:
中国在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 <<全文下载>>

作者:

文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