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才:关于亚太地区未来发展若干问题的一些思考

发布日期:2018-05-18 01:27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QQ截图20180518125856

 

背景介绍:   2018年5月15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119次朗润·格政圆桌论坛“关于亚太地区未来发展若干问题的一些思考”在北京大学朗润园举行。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张文才先生发表了演讲,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主持了本场讲座。

版权声明:未经允许,请勿全文刊发或转载本简报。如希望全文刊发或转载本简报,请联系slzheng@nsd.pku.edu.cn,并经作者本人审阅。

 

一、亚太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张文才先生首先从一个全局宏观的角度给观众们概述了亚太地区的经济状况。尽管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贫困问题依然严峻,但亚太的状况已经得到改善。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亚太的经济发展水平持续上升,特别是在过去的二十五年间,部分亚太国家已经从低收入过渡到中等收入,亚太各国的GDP增速在世界范围内看处于领先地位,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会保持这个趋势。另一方面,亚太内部的地区性整合正在加速进行,过去的十五年中,亚太国家的区域性贸易、投资、金融市场等都在共融,深化了区域间的合作。

但值得注意的是,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区域上,贫困问题和不平等问题仍待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本的积累需要加强,政府治理的效率需要提升,创新的动力不足,一些国家也还面临结构性的经济问题;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仍然存在,主要经济体发展前景存在不确定性,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恐怖主义和地缘政治的阴霾仍未消散,金融风险挑战依然存在。

二、思考怎样面对亚太地区的主要发展挑战

目前国际上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例如巴黎协定等国际共识的达成,给未来各国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些雄心勃勃的计划,亚太地区应该怎么做才可以更好地应对上述挑战呢?

张文才先生认为,不同的挑战对应多元化的解决方案,亚太各国都应该因地制宜地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对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巨大的问题,应该更广泛地建立PPP等引导私人资本参与的机制,同时加强跨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例如中国牵头建立的“一带一路”机制、亚投行等都是很好的示范;对于贫困和不平等问题,应该通过更好的教育和社会保障加强对人力资本的积累,为更多的人提供工作机会;对于部分国家难以跨域的中等收入陷阱,应该多从发达国家获取经验,同时更加注重创新和科技的作用,大力提高国家竞争力;对于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挑战,发展智能电网和清洁能源可能有助于提升可持续性,同时各国也都应尽全力达到巴黎协定提出的要求;私人部门发展不足的问题,和国有企业的改革紧密相关,应该营造更适宜私有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同时积极探讨PPP、担保、风险转移和本币债券等各种创新性融资模式。

目前亚太地区区域间的合作已经有所深化,但未来还需要做出更多努力。我们需要制定更加有效的远景规划,包括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贸易与投资合作、货币与金融合作、共同市场与经济共同体的建立等。进一步地,张文才先生指出,亚太地区需要更多地参与到全球和区域经济治理改革的对话中,参与相关国际规则与标准的制定和协调,把亚太的声音反映到全球层面。目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及南南学院正在做的事情正是朝着这个方向迈进,是值得推崇的。

三、亚洲开发银行的基本介绍

最后,张文才先生还简要介绍了亚洲开发银行的业务概况,同时概述了亚开行在促进区域发展过程中承担的使命。亚开行成立于1966年,总部设在马尼拉。亚开行在全球有31个代表处,拥有67名成员,其中40名成员通过亚开行进行融资。亚开行以“帮助亚洲开发银行的发展中成员减少贫困和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为使命,根据《亚洲开发银行长期战略框架2008-2020》制定了涵盖包容性增长、环境可持续的增长以及区域一体化在内的三个工作重点。

目前,亚开行已经制定出了“新长期战略2030”(初稿),其中包含很多的目标和计划,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要以国家为重点的方法,注重科技创新,提供集成解决方案。在未来,亚洲开发银行还将支持其成员开展跨境基础设施及相关软件、贸易与投资、货币金融以及区域公共产品方面的合作,加强与其他现有机构和新机构的伙伴关系,致力于更好地助力亚太区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