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描进入国发院校友

官方公众号

首页 -校友新闻 -新闻详情
【北大国发院校友专访】袁国术:科普像一块肥沃的荒地
2018 年08 月31 日 来源:北大新闻网

 

 

 

 

用一把“枪”对准屏幕上的云进行射击,只要能打对,云就会下雨。怎么才能打对呢?那就要认识什么叫卷层云、层云、积云、层积云。

 

在中国科学技术馆的气象之旅展区,孩子们总是排起长队,玩得不亦乐乎,同时又学会了云的知识。这就是袁国术团队的创意作品,也是国术科技的业务核心之一:把科技做成魔术一样好看,像游戏一样好玩。但与魔术和游戏不同,魔术生怕你看明白背后的原理,科普则是努力让你看个明白,记个清楚。同时也不像游戏一样虚度时光。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孩子们玩得开心,袁国术和整个公司研发得却很不容易。也许正因为如此,这个潜力巨大的行业还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据中国科普研究所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主营科普的企业只有375个左右,总产值也就1000亿左右。每一家挣钱都不太多,因为大部分的产品都是定制的,费心费钱地研发、设计、做原型机,结果好的也只生产几套,放在不同的馆里,很难批量生产,因此,整个行业还是活得像个手艺人一样。

 

袁国术的国术科技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因为敢于坚持在研发上投入,总有新鲜产品问世,也因此获奖无数,成为中国科普企业家的代表人物之一。2015年,他的国术科技曾荣获新华网 “2015年度中国社会责任公益典范奖”。和他一起领奖的企业,不是建了多少希望小学,就是捐了几千万。唯独国术科技是个另类,主办方给他们的颁奖词是:国术科技是把生意和公益有机结合的典范。

 

 

 

 

 

袁国术出生在四川的边远山区,小时候最大的梦想是当拖拉机手,根本没有接触过科普,奢谈科普梦。只是今天的袁国术时常感慨,“好的科技馆就是给孩子们造梦的地方,孩子们内心的东西被点燃,可能未来就是某个领域的大科学家。我们的科技馆太少了,科技馆里好玩的科技产品就更少了。”

 

袁国术与科技馆的缘起是一次香山奇遇。

 

作为早期的北漂,袁国术2003年初曾漂在中关园小公寓里,小小的一居室住9个人,一个床铺350元。因为赶上非典,蓝旗营的货架空空如也。更糟糕的是,网吧也关了,这切断了袁国术和国外的唯一联系。那时候,他正计划出国读书。

 

为了上网,他决定自己挣钱买电脑。于是,他每天背着30本自己的摄影集,去香山顶摆摊。结果竟然遇到一个贵人。一位女士拿起他的影集,翻得心事重重。过了两天,这位女士主动联系了他。对方是一位企业家,但经营陷入了困境。两人很快从摄影聊到驴友,再到公司经营等,几乎无话不谈,甚至还交换了人生格言。不到十天,对方就力邀袁国术到自己的公司上班,而且担任总经理。袁国术看到“总经理”的牌子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跟闪婚似的”,回忆起这段经历,他至今都觉得很传奇,毕竟自己刚刚大学毕业不久,而且双方认识并不算深入。

 

机会来了,袁国术就决定先放弃留学的机会,与对方一起拯救公司试试。袁国术说,他对公司并不太懂,但他知道一件事:一个人把一件事情能做好就不容易,做得太多可能样样都做不好。公司应该也一样。因此,他决定把这家业务五花八门的多媒体公司做减法,减到最后只剩下博物馆和科技馆。

 

为什么这么做?袁国术的答案是:一方面,这是公司原来的好业务;另一方面,这个业务市场前景还很好,因为国民的科学素养还很低很低。非典期间,连高学历的朋友竟然都转发无知的短信,内容大致为“大约XX点,四环上有一辆载着非典病人的车驶过,请大家关好窗户。”

 

减法做完就是加法。对于博物馆和科技馆里的科普一定要增加创新,他决定把新的数字化技术带入到这个相对落后的行业。结果真起了“化学反应”:这家公司扭亏为盈,很快从低谷中走出。

 

 

扭转公司的经历给了袁国术两个感悟,一是做事要专注;二是企业家本身的见识、能力等对企业太关键了。因此,企业家的自我提升异常重要。但怎么能提高自己呢?是继续申请到国外留学?还是在国内读企业管理方面的专业?

 

纠结之际,一位清华大学的朋友向他推荐北大朗润园,说这里大师云集,BiMBA商学院品质很高。另一位朋友还透露:朗润园里管商学院的教授是胡大源,他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加班到12点。

 

袁国术记在了心里,2007年有一天下班就没有回家,直奔朗润园,到达时已经很晚,没想到胡大源教授还真在。袁国术没有预约,直接就敲门求见。结果胡大源老师热情地接待了他,袁国术单刀直入:“胡老师,我想充电、学习,提高自己,尤其是企业经营管理方面。”聊了一个多小时,胡老师并没有立即同意,而是安排他找另一位老师笔试、面试。结果,袁国术都顺利通过。虽然他的高管任职时间不够长,但考虑到他的真诚、担任总经理的真实业绩,以及未来发展的潜质,最后院里还是决定对他破格提前录取。

 

 

袁国术说,读书给他最大影响的是林毅夫老师,林老师除了做事非常专注和投入,还有一个比较优势理论。“好多东西中国做原始创新的难度很大,可以向发达国家借力,找我们的比较优势。”袁国术想明白之后,就开始满世界地飞,欧洲、日本、美国……把全世界最好的博物馆、科技馆看了个遍。

 

 

 

知识、见识的不断增长,使公司的发展越来越好,但在研发投入等很多战略上,他与创始团队的意见渐渐不能完全统一。2010年,袁国术决定离开公司,自己创业。在交通大学西门对面的一间小屋子里,成立了国术科技。

 

在定位上,原公司主要做科技馆展品,聚焦在生命科学,他把新创的公司聚焦于科普产业链的上游,因为多年的行业经验让他感觉科技馆更需要的是顶层设计。这可能更难,但更有意义。比如他会直接策划筹建一个县级科技馆,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中国有2800多个县,但科技馆的数量大约只有500个。如果严格按照规模、辅导老师等标准,达标的不到200个。有一年,他在四川通江建了一个科技馆,一个小县城当天就来了5000人。这让袁国术觉得科普本身比赚钱更有成就感。

 

同时,他大笔投入原创展品的研发,每年都会拿出毛利的30%-40%投入到新产品研发。但新产品研发是个无底洞,大多数研发最终都只落在纸上,成为一项专利。“原型机做出来可能就只参加一个全国科技周展览,然后扔进库房,束之高阁”,袁国术深知其中的艰辛,但他觉得也值。因为他的专利在增加,能力在提高,这些都是未来的储备。再加上在北大国发院读书的关系,他认识了专利达人张杰同学,并请他作为自己的知识产权顾问。截止到现在,国术科技申请的专利产品已经超过百件,成为北京市知识产权试点单位,这也让袁国术很自豪。

 

 

 

袁国术的科普情结和专利投入都没有白费,他幽默地称这一切都是遇见EyeClick的前奏曲。

 

为了保持自己在创新上的感觉,他经常跟随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的师生校友游学。2016年因杨壮教授去以色列游学期间,他遇到了以色列企业EyeClick,惊得他目瞪口呆。

 

EyeClick做的是互动投影系统,而这项技术,国术科技在多年前就仔细研究并尝试过,深知其中的厉害。中国本土的互动投影产品大多还是简单集成,上面挂个投影机,后面配个机房,然后再安装传感器,做一个游戏节目,卖得也很贵。EyeClick能把所有东西都装到一个小盒子里,而且互动游戏的灵敏度非常高。这背后是以色列两项尖端技术:光学传感器和计算机算法。中国的产品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但EyeClick在2005年发布这项技术后,进军全世界,偏偏不包括中国,因为中国的仿制能力太强。

 

EyeClick给袁国术两个刺激,一是原本以为自己就已经很专注了,没想到和以色列的专注相比,根本不是一个量级。“他就抓着一个东西,往死里做,往透里做,然后做得很深、很深。”二是中国企业家在外方的眼里怎么是这样?

 

 

袁国术很激动,但对方一开始很戒备。后来数月,多亏BiMBA商学院的老师和校友轮番上阵,帮忙翻译、谈判,尤其是专利达人张杰把对方的专利全球布局专门出了一份厚厚的检索报告,对方才发现这帮人是认真的,是有职业能力和职业操守的。


EyeClick把袁国术的认真劲儿又提了一个档次。他把中国制造与EyeClick的软件完美结合,不仅使EyeClick的产品功能进一步优化,而且成本更低,以至于最后EyeClick决定把全球的生产都交给国术科技,然后产品再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公司叫EyeClick,我就是EyeClick中国。”在“长颈鹿酷投”这款产品发布时,创始人为此专门赶到中国。中国市场成为了对方的头等大事,这很不容易。

 

 

 

与以色列EyeClick的合作,不仅翻开了国术科技业务的新篇章,他的科普梦也进入了新境界。袁国术说,有三个变化令人激动:

 

 

一是科普的技术和体验升级:传统的科普知识多以图文、视频方式呈现,内容相对单一枯燥。互动投影技术能把物理空间变成一个身临其境的、令人惊奇的互动娱乐体验场景,这代表着未来科普互动产品的发展方向。

 

 

一是科普的技术和体验升级:传统的科普知识多以图文、视频方式呈现,内容相对单一枯燥。互动投影技术能把物理空间变成一个身临其境的、令人惊奇的互动娱乐体验场景,这代表着未来科普互动产品的发展方向。


二是科普不再局限于博物馆和科技馆,变成随时随地。科技、教育、零售、餐饮不同行业,儿童乐园、火车站、飞机场等不同场景,都可以随时采用这项技术。

 

 

三是科普设备不再局限于定制生产,有了工业化批量生产和应用的可能。之前的国术科技产品和服务都是为博物馆或科技馆特别定制。而如今的这项科普产品工业化和可复制性提高很多。

 

这三大变化意味着科普公司的商业能力有希望大幅度提升,而好的商业能力是科普产业快速发展的根基。这恰恰也是政府下一步努力的方向。科普事业正一步步变成科普产业,一字之差,气象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