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国发公益校友公益委员会委员系列专访,以访谈的方式分享委员们的公益认知、公益思考及公益行动,以期更好的展现国发院公益文化,宣传委员公益事迹,为倡导社会公益行为,推动公益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校友公益委员会委员系列访 第四期
蓝宁:军人本色 大爱情怀
2020年的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全世界的发展节奏,也改变了每一个人的生活。世事无常,唯有赤诚为人和生命至上的无疆大爱,在温暖并鼓舞着这个世界。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每一位公益委员会的委员都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为社会、为世界纾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副会长蓝宁所在的机构,在刚刚过去的4月份为俄罗斯捐赠了一批口罩及医疗设备。面对这一场人类灾难,曾长期在保利、中信两家央企工作过的蓝宁先生,在此次采访中首先提及的却是自己的军人出身。蓝宁坦言,部队经历让他更加理解民族危难之时个人和团队力量所能创造的价值,以及这种奉献背后的义无反顾与无怨无悔。
军旅本色,不改使命初心
本科毕业于海军工程大学的蓝宁,在从军期间,曾多次执行抗洪救灾及海事救援等任务。用他的话说,维护国家及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他当时作为军人的责任与使命,也是一生铸就的初心。他讲述了在海军生涯中执行的各种任务:当年湖南冷水滩水库坝底出现裂缝,裂痕有扩展并导致坝体断裂的危险,严重威胁下游百姓的生命安全。面对危机,蓝宁所在的部队临危受命执行抢险任务,他带领的潜水分队潜入水下,顶着被水底湍流卷走的层层危险,最终将大坝裂痕修补完善,避免了一场重大的危机;在台风频发的南海海域,蓝宁和他的战友多次冒着生命危险,于台风中解救海中受困的渔船和渔民。每一次突入其来的抢险任务,对蓝宁及他的战友都是一次智力、体力及团队战斗力的综合考验,尽管威胁着生命,尽管不断有人受伤,但作为军人他们始终勇敢无畏、无怨无悔。可以说,多年的军旅生涯奠定了蓝宁一生的基调,从那时起,在不同领域,以不同方式,执行国家任务、维护国家利益、贡献团队价值成为蓝宁的生活方式。
1992年,蓝宁参与筹建中国保利集团,之后担任了保利南方进出口公司总经理,为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合作付出巨大的努力;1998年起,先后担任了保利投资公司董事长、中信资本董事、中国金融国际董事会主席等职务,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中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2006年,为推动新疆的经济发展,蓝宁陪同刚从中信集团退休的王军董事长一起成立了中国天然集团,投资了新疆的旅游、煤炭、化工等领域的多个项目。其中,最大的旅游投资项目,覆盖了一百多平方公里区域,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到2015年,天然集团初步完成助推新疆阶段性发展的历史使命并逐步移交和退出。
目前,蓝宁在国家发改委领导下的中俄地区合作发展投资基金中担任副董事长,致力于推动中俄两国紧密合作,引导资本参与俄罗斯拥有领先地位的能源、科技、生物医药等项目的投资,促进先进技术产业落户中国,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
广阔视角,审视公益大爱
在金融领域叱咤风云的蓝宁从更广阔的视角理解公益。公益不应该是狭隘的,所有发心向善,符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时代发展方向,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与人民生活福祉的活动都具有公益价值。蓝宁珍视此次担任北大国发院校友公益委员会副会长的机会,他期待在更具体的公益实践中贡献自己的观察与思考。他认为,做公益事业对人的品德要求很高。首先,做公益不能过度自我,要站在全局位置为全局利益考虑问题;其次,要付出时间、并有能力承担责任,愿意为集体活动做出必要的牺牲。最后,做公益必须能服从和接受团队意志,会转换自己的角色,根据组织需要做执行者和配合者。
蓝宁对北大国发院校友公益委员会的建设有一些想法与建议。他认为,公益委员会现阶段的目标不要定得太高,要切实做力所能及的事,以国家公益目标作为发展方向的动因,结合校友资源与国发院的特点,做能落地的事情。品牌塑造是一个长期沉淀的过程,公益委员会的品牌也会不例外。切实做好行业研究与项目规划上,调动好各位委员及广大校友的公益热情与社会资源,开展好各项公益的项目设计与落地执行,相信校友公益委员会一定会形成自己的特色与品牌。
在公益委员会集体里,蓝宁给自己的定位十分明确,首先是配合好刘京会长工作,接受任务及各项工作安排;此外,他表示还将担当观察者和研究员的角色,研究、分析公益事业发展的程度,了解社会对公益的诉求,以及公益团体的差异性,从而为公益委员会下一步的发展提供建议。
关于国内公益事业及公益委员会的未来发展,蓝宁表示,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突然来袭,不仅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模式,也促使人们对自身、组织以及社会都有了更多的审视与反思。尽管疫情对全世界的发展造成了阻碍,但也让我们认清现实,并可在此基础上顺势而为,在危机中抓住机遇。此次抗击疫情,暴露出中国公益事业发展上的一些缺陷,比如拥有政府背景的公益组织,在效率上相对较低;而民间公益组织,尽管有诚意、有执行力,但缺乏完善运营体系的支撑,公益项目的实施效果差强人意。
他还认为,中国缺乏对从事公益事业人员的专业而系统的普及性培训,以及公益理念的普及性教育。公益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幼儿园、小学阶段开始就要鼓励孩子们做公益,才能真正在他们的血液里培育做公益的基因,从而在社会范围内形成踏实做公益,而非借公益做秀的习惯、风气和文化。希望国发院校友公益委员会能够以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志在潮头、敢为人先的精神,找到中国公益的发展痛点,稳步推动公益事业的变革与发展。
撰稿|许逸飞
国发院校友公益委员会
国发院校友公益委员会成立于2018年12月22日,它依托国家智库,将一批有责任、有担当、有创新精神、有全球视野的教授、校友和企业家集聚在一起,通过创新的组织形式参与和推动社会治理与创新实验,努力在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城镇化、留守儿童、社区营造等多方面发声发力;调动社会各界力量,通过跨界的平台在复杂而系统的社会问题中进行案例实践;开辟富有创造力的空间,通过共同致力于行动研究凝聚共识,构建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北大国发院的许多校友不仅是活跃在中国经济发展一线的企业家,更是践行公益的杰出代表。他们思想活跃、富有爱心,对社会创新治理、民生福祉发展,拥有丰富的思考与可贵的实践。这群志同道合的校友们凝聚在一起,共同为公益而发力,其能量和效应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