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2008班级“看世界”分享会作者:郭志辉
1张杰校友:乐在斯里兰卡和马来西亚
什么是快乐?当我听到张杰校友的分享,似乎有了答案,那就是:吃、喝、玩、商。张杰就当地的风土人情、商务环境、对华态度、经济发展、百姓民生,分享了很多图片。这些图片非常有代入感。回想起来非常生动,便于记忆,此行和一带一路的方向是一致的。不是特意拔高,而是他认可的政府战略性安排。
重点信息梳理:
此行目的是考察可能的商业机会,基于张杰本人对一带一路的认可,碰巧有熟悉的当地朋友引路,会见了一些重要的人;
斯里兰卡禁烟,入境不可以带香烟,每人少于20根;
斯里兰卡是佛教国家,民风祥和,对华人很友好,是难得的海外体会;
酒精是不被允许的,那里喝不含酒精的啤酒;
要在有外商投资法的国家投资,才会保证安全。
个人观察:
张杰校友将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结合,完成了其以快乐为本的目标。
2李英健校友:南美文化刨根问底
黄健校友的主持词很精彩:“刚刚讲的是冉冉升起的亚洲,下面讲发展缓慢的南美。英健兄主要从文化和宗教的视角来解读其南美之行”。
英健校友的开场词令人印象深刻:“水,水啊,好多水....不是说唯水生财吗?”非常激情生动。说到瀑布,E08的几位校友纷纷补充,看来去过南美的人,都对那里的水印象深刻。
重点信息梳理:
丝绸之路是民间商业活动推动下发生的经济繁荣的历史。一带一路是政府推动和主导的经济活动。目前中美贸易的争议,主要由于贸易红利带来的压力。一带一路既能输出国内过剩产能,也能为未来20-30年争取新的贸易空间,使中国摆脱中美贸易的局限。这是一个大手笔的战略安排。是现今政府的远见卓识。
表面看,南美落后是由于:1.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当地人惰性较强,缺乏生存压力。无论什么种族,都是慢生活;2.国家福利高昂,执政党以福利承诺获得选举,平衡贫富差距;3.政府官员腐败严重,靡然成风,恶性循环。
从历史上看,落后的深远影响可能更多来自对当地人思想的奴役,来自削弱或消除当地传统文化的破坏性举措。南美是以天主教为主的地区。以巴西、秘鲁、玻利维亚和智利为例,西班牙殖民者通过宗教的植入,用歪曲的教义奴役印第安人的思想基础,使其被洗脑,遵从殖民者的驱使。文化上,大力削弱印第安人的优势。但是庙堂文化和百姓习俗之间,总有不平衡的发展。所以一些传统得以保留至今,如纺织的精细依然卓越。
个人观察:
一个政治腐败的国家,加上宗教长期对人思想的奴役束缚,有意识对原住民优势的扼杀,从制度、文化的根本上,扼杀了一个国家的原动力,根生命。也许这是南美发展慢的底层原因。
上天宠幸南美,赋予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就像一个人有幸降生在富裕之家。但是如果这个人的思想、动力、身份的建立和发展,没有被建设起来,那就成了懒散、坐吃山空的富二代,富裕就难以传承了。南美国家的发展缓慢,就像被上天宠溺的孩子,给与其足够的呵护和营养,但是其在懵懂社会化发展期,遇人不淑,误入歧途,长此以往,陷入泥潭。
出贵族确实很难,一代解决生存问题,二代解决发展问题,三代才可能成贵族。南美一代没有生存问题,但发展阶段被殖民者截胡,因此带来了今天的局面。女儿刚好在南美旅行,她的描述是:这里才是发展中国家吧……街上的景象和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图片很像。真是世事无对错,一切皆因果。
3庞卓超校友:北欧之旅—探索幸福和富足的背后
庞卓超校友是从问题开场,展开他的分享,就是为什么北欧国家又富足又幸福?创新、高福利与高税收和谐存在的背后逻辑是什么?大量图片从不同角度做出解读后,又提出“中国发展到今天,未来应如何完善制度体系,才能保证持续发展”这一问题,以此结束自己的分享。
个人观察:
庞卓超校友的一些感悟,令我印象深刻。比如,养猪业的特别之处,我理解成对自身优势的发挥;环保业的高度发达,分类垃圾的处理和全民教育的深度,我理解成现代社会必需的持续创新以及创新的乐趣。北欧的垃圾发电厂都能建造雪场和攀岩设施,需求与乐趣相随,这背后是由多层次的需求催生出的创新思维。北欧的真正发达,可能源自深厚的家底,包括引入新基督教思想带来的文化底蕴,厚实的经济基础,生活富足激发的安全感,文化带来的多样化高层次需求,触发的创新动机和对环境、发展、生命的态度。志高必行远,我们中国还在成长“志”的过程里。
对于制度信任这一块儿,老庞也提起。福山就制度信任带来的效率和繁荣的经典论述,奠定了其在制度信任领域的地位。但是制度发展也是有路径依赖和发展过程的。一个经济发展上百年的国家,和一个改革开放40年的,有着5000年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发展路径、节奏上的差异是难免的。我们可以像周其仁老师说的方式进行研究思维:发现不同-找出原因-识别knowhow,但不是所有的knowhow都可以被此时此刻拷贝。也许,我个人以为,深层的思想、信念、格局层次,倒是可能有共识之处,就是杨壮老师强调的普世价值观。在那种生命高度上,各国寻求各自发展中契合自己的制度建设,殊途定会同归,走到或接近富足和幸福的境地。
治国也许和个人发展,在某种层面上有共通之处,即:有大悲观的出世境界,和行乐观的入世勇敢。简单来说,就是莫言说的:我对世界是悲观的,但是还要乐观地活着。人类的终极是物质毁灭,能量的传递。如果人们相信这一点,也许慈悲心会多一些,无论对自己还是他人;也许更能求同存异。如果真能这样,不就是一边发展一边和谐,不也就幸福了吗?
4刘新校友:常见常新,北美见闻
三年半,北美的考察分享、心得体会,详实、清晰、一步一个脚印地讲述。无论是考察投资环境、当地政策,还是相关项目,我感到此人非常勤奋踏实。和以往看到的舞姿翩跹、风姿绰约的印象相比,又丰富了许多。
刘新校友和张杰校友在分享时,都会提到自己的夫人,想来是共同发展事业的过程里,夫妻有很多共同的努力、分享、参与和互动吧。
我本人也去过美国多次,从不同视角观察过美国,也很认同刘新校友的一些发现。尽管带病分享,但是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这点非常令人感动。
5程军慧老师与校友共叙师生情&以色列企业家分享
晚宴时,程军慧老师代表学院、代表校友部,向校友们带去了祝福和问候。袁国术校友和他的以色列裔合作伙伴分享了他们的合作故事。程老师的提问非常切入要害:“除了商业,也许文化的感知和认同,在商业合作中也是决定因素之一吧?”以色列朋友介绍,以色列建国70年来,处在四面楚歌的围困中,冲突不断,不得不在国防军用领域大肆创新。其国家安全的必需,使得所有18岁公民必须参军。这也让国家充分使用和发挥了这些风华正茂的青年人的创新潜力。很多军用领域创新应用到民用领域,使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具建设性。这也是他完成军队服役后,用自己的技术开发出有助儿童社交和体力活动的程序,完成让技术服务健康生活的商业产出。产品和技术背后是他对生命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认知。
说到未来发展,以色列朋友说以色列渴望和平。伴随军事和经济发展,自身的发展到了一定阶段,要更多谋求群体关系的共同发展与和谐共生。他说以色列渴望与周边国家和平共处,这是希望所在。
个人观察:
和平是这位以色列朋友和以色列人的希望。希望里承载着对下一代的爱,我却感到对生命存在(活着,有家)需求的满足,是这个国家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我第一次感受到“国+家”的含义,在以色列人心目中有如此重的分量。
一个以生存为原动力的国家,以获得生存归属空间,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为原动力的国家,是强大的。任正非说,企业都会死掉的,我们做的是延长它的生命。这些以生存危机为原动力的企业,滚滚向前地创新、发展,持续超越自己。
6总结
黎明时分,用两个多小时写下这些文字,因为还是觉得遇到的这些人,非常值得回味。
每个人都在分享自己脚下的路,以及在路上时的心路历程。我最终感到的,是他们都在自己行走的路上,不断探索、发现、反思,不断延伸脚下的路,丰富心中的路。
感谢每位分享心中梦、脚下路的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