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在北大国发院EMBA《困境中的领导力》的“四渡赤水”现地课程,一名女同学讲述了某台湾酒店的接班人(“小女儿”)在疫情困境下,如何出走他乡,到大陆来寻找事业和人生的答案。
这个困境中求生、无比坚韧的“小女儿”不是别人,正是演讲人自己——来自台湾的洪昕雅同学。“四渡赤水”课程令她醍醐灌顶,让她看到在困境之中领导者该如何灵活地应对,做出自己的选择。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这是余光中的诗句。对洪昕雅而言,梦想也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她想去“大陆那头”看个究竟。
自己家多年经营的产业是酒店。对于家族来说,未来肯定要拓展大陆市场。如果不来大陆读书,就没有机会深入了解这里的文化、制度、市场和人。
洪昕雅知道自己为家族承担的使命,也多年来暗藏了对大陆的向往。
“我被问了无数次,为什么要来大陆读书?——因为大陆可以给我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没来过大陆的人在台湾会有一个想象中的大陆、媒体报道中的大陆。大陆究竟是什么样?中国文化到底是怎样的触感?我想亲身体会一下。”
“我们在台湾做的是经济型酒店、汽车旅馆、度假酒店。新开一家酒店,涉及选址、投资,都需要我亲自去现场看一下。大陆相比台湾,内需比较大,有更广的想象空间。”
海峡虽浅,洪昕雅来一次却不容易。从报考到入学,正是疫情期间。为了注册学籍、体检,她在北京的酒店隔离,回到台湾的酒店再次隔离。
她没有丝毫怨言,因为她了解自己内心的渴望。
“为了线下上课,我基本上两周飞一次,台北、北京,再到台北。疫情期间,我不想上网课,千里万里都要来到线下上课。因为实地来到这里,才能有感情。现在,我是真正爱上这个地方了。北大比我想象中的要好!即使修完课离开这里,我对它仍然是有感情的。”
北大,到底哪里比想象中的更好呢?
“我最喜欢张黎老师的课,他讲的是营销。因为过去我对国内市场真的不了解,仅限于一些特别知名的企业。张黎老师善于分析案例,能够幽默、风趣之中带出来一个产品营销的前因后果——这个案例,哪些地方成功,它的营销是怎么做的;他也会谈那些失败案例,失败的营销根源是什么。”
“姚洋老师也让我这个台湾人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双轨制等有了较多认识。中国大陆的基础设施做得非常好,由此带动了今天互联网、物流的快速发展。这些都需要纵向地了解市场、行业发展背后的社会变化。在北大,我走进了中国社会的内部与历史。”
“台湾也有一些自己的产业,但是和大陆相比,还是种类少。国发院是经济学家云集的地方,这里的课程、讲座都能帮助我听到大陆专家对世界宏观经济的看法。”
由于疫情期间的缺课,洪昕雅和2021级EMBA、2022级EMBA都一起上过课,有过交集,也因此认识了更多不同行业的人。
“酒店的投资金额大、风险高,在做投资之前必须做好功课。我通过和同学的互动,了解到他们很多的产业经验,这都增强了我未来投资大陆的信心;这些经验,即使不用在大陆,而去东南亚投资,也是有益的。”
在洪昕雅看来,人和人的交谈、相处也是一门课程;在对话中,彼此会相互激发,“温度感会升高”。
一次又一次的思想碰撞,让她悄然发生了“改变”,对生活、对未来变得更勇敢。
“北大改变了我的思考模式。原来,我是从单方面的角度去听。别人讲的市场环境,我都是听舆论在报道,只从自己的产业经验来分析;同学们来自不同产业,可以在看问题、看市场时带进不同的角度。大陆投资、创业都很活跃,你会发现,在这里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以前我不会想到‘改变’。现在,下结论之前,我先去考虑自己有没有可能——改变,有没有可能用别的思路冲破现有的约束。大陆同学的激情、奋斗精神,也带动了我在事业上不能躺平。”
“有时候面对自己的产业,我也会悲观;但是转念一想,如果是国内企业家,也会这么悲观吗?我们往往是因为悲观,不敢尝试;在大陆这种很卷的环境中,企业家如果不有所作为,就会被淘汰,无论成功、失败,都不能躺平。”
国发院两年读书,洪昕雅喜欢上了北大,喜欢上了承泽园。这里给了她继续奋斗的激情,也让她以新的思考方式面对未来。
她现在有半年的时间在大陆生活、工作,渐渐融入这个充满生机的世界。
一湾浅浅的海峡,隔不断她执著的梦想…(张彤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