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蕊,是个爱说话的傣族姑娘。
阳光,大方;
在投资的战场上,雷厉风行。
三月底最后一门课的结课仪式上,她说,
“我希望给自己建一座人生的图书馆。来到国发院,老师给到我的知识框架,就是为我的图书馆又新添了一个崭新的书架。当我以后人生迷茫的时候,需要找某些方面的知识或者答案,就会来到这个书架前,回忆老师所教,回味和老师、同学们在一起的时光。”
这个“隐形学霸”上课时总是坐在最后排,那是她内心最渴望的——“安静”。
从本科开始,蔺蕊就一直在国际关系领域求学、探索,持续了很多年的专业学习和研究。
“我已经养成了一种固定思维模式,看待问题的时候,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就拿出我们国关结构现实主义大师华尔兹的三层次分析法,先谈国际局势,再看国家间关系,最后分析领导人特点。”
“来到国发院,让我开始有了经济学的思维框架,学会用另一种思维方式去看待和解析遇到的问题,而这对于做投资的人尤为重要。”
多年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的学习经历,还让她非常深刻认识到智库对一个国家经济、政治的重要影响,比如兰德智库之于美国。北大国发院多年来在智库评比中都名列前茅,在政策研究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这一点深深吸引了蔺蕊,也注定了她在商学院上的人生选择。
熟悉国发院EMBA项目的都知道,开学的第一个模块总有一门难懂的《商务统计》课。担纲主讲的胡大源老师,总是能利用各种神奇的道具和生动有趣的案例,让同学们理解复杂统计理论背后的经济规律,从而开始主动在工作中利用数据。
身为纯粹的文科生,蔺蕊在上大学之后就没有再碰过数学。幸运的是,为了让同学们掌握这些与数学关系密切的课程,老师也在热心帮助大家。
“很多课,老师都会提前把讲义和教材一对一地提前快递给我们,让我们做好预习;胡大源老师还抽出专门的时间,给我们这些数学基础差一些的同学补课;在课堂上,形象的案例也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复杂的问题。”
硕士毕业后,蔺蕊就开始创业,和一群小伙伴投入“万众创业 大众创新”的时代浪潮中。
四年的996,让她和团队在智能硬件领域崭露头角,后来被某知名美股上市公司收购,获得了人生的第一笔财富。之后,她又转战一级市场风险投资基金,在中国和美国之间“飞来飞去”,时刻关注着国内外硬科技创新创业市场。
在创业者的激情与智慧之外,国发院给了她生命中更重要的东西——温暖与包容。
“我以前工作或参加培训的同事、同学大部分在同一领域,而北大以其‘兼容并包’的精神,吸纳了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兴趣爱好的企业家、创业者和行业高管。这种包容性,让我们看到了生命、事业的多样性,看到了未来发展更多的可能性。”
每一个漂泊的船,都在渴望港湾;每一个在人生、事业中迷茫的人,也在渴望精神、心灵的归宿。来到北大,蔺蕊遇见了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关心她的班主任范老师;也遇见了同一个戈壁小组彩铃姐、婷婷姐姐和几位好兄弟。
开学之初,为了筹备去戈壁团建,同学们密切沟通,感情日益升温;不知不觉,就携手走过了这一年半的人生旅程。蔺蕊和他们一起分享家庭的快乐,共同迎接个人事业上的挑战,在每一个人生节点上无私地给对方专业建议和真诚抚慰。
也许毕业多年后,很多知识已经淡忘,但同学在一起的温暖记忆终将伴随她一生。
毕业之际,这位“隐形学霸”最难忘的还是与小伙伴一起为了小组作业挑灯夜战的画面。
“我们班上有一个看起来又瘦又小的女生,内心却非常坚韧。‘四渡赤水’课上,在宣讲小组PPT之前,她硬是把我拉到隔壁的教室里,给我彩排了好几次。没想到同学们这么认真,为了学习这么卷。”
经过无数次的个人作业、小组作业和考试的历练,今天的蔺蕊面对一个个投资项目时,变得更专业了,可以用更专业的语言与被投方沟通。
“以前我看项目,更多是基于对人和事的判断;在北大国发院学习之后,我开始更注重数据,要去看被投企业运营的数据和整个市场的数据,尤其现在很多被投项目已经到了后期,即将面临上市的挑战,在这个阶段数据分析更为重要;老师就相当于给了我们一套方法论,让我们有了评判的标准。在做投资判断时,我感觉自己的信心和底气更足了,也为自己拓展了更多职业上的可能性。以前自己不敢往前冲的国际投资领域,现在也敢于去尝试了。”
“薄连明老师曾经在TCL工作多年,他当年遇到的很多困惑,和我们也非常相似。他让我意识到,很多企业、项目是有生命周期的。他的课,令人有醍醐灌顶之感。”
蔺蕊很年轻,平时严肃的她把阵阵爽朗的笑声留在了承泽园的回廊上,留在了阶梯教室里,更留在了她喜爱的老师和同学们中间。
爱在北大,如花绽放。(张彤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