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朝阳区北苑路凯旋城西侧的楼群里,有一家名不见经传,却在附近社区口口相传的“联合诊所”。
这家特别的诊所,全称是“北京联合诊所”,成立于2015年。虽然身为一家民营医疗机构,但是联合创业三人组成员都是医疗行业老将,从业时间均超过20年,融合了管理、创业、临床等多领域经验。
与常见的联合创业不同,三位创业伙伴如今均是“带资进组”,打磨过的业务模式可直接交付市场检验。三人也不是单纯想“抱团取暖”,背后还有强烈而宏大的理想:联合做健康管理事业,既治病,更治未病,让科学的健康知识和方法惠及更多人,不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还原医疗过程中人-身-心的系统性,还人们有健康品质的生活。
今年44岁的朱红林,在联合创业三人组里年岁最长,已在医疗行业打拼22年。2000年,朱红林本科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师从梁万年,后者现任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之后,他相继在公立医院干过行政、在雅培等外企做过培训主管,2015年5月成立北京联合诊所有限责任公司之前,历任央企和民营医疗集团中高管,并就读北大国发院EMBA2014级。
2015年11月,朱红林又创办千屹联合医疗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下辖联合诊所。2019年前后,千屹联合医疗成为北京亚运村中医院的公司法人和投资人,朱红林正式出任中医院董事长,一举将其打造为一家医生多点执业平台,组建完成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中医针灸科等11个科室。朱红林介绍说,“这11个医生集团目前汇聚了40多家知名医院的千余知名医疗专家,通过医生坐诊、互联网远程诊断和复诊为病人服务”。
2015年,也是医学博士、神经外科医生陈金辉和朱红林相识的时间节点。陈金辉回忆:“当时已经对传统医疗体系的工作日常和治病逻辑感到厌倦:在这个体系里,接收到病人之后,无外乎诊断病灶、开方处置,能立竿见影治好病人还有点成就感,可是大多数人都是慢性病,短期治疗效果常常不尽如人意”。工作之余接触到的功能医学知识,反倒让陈金辉兴奋起来,它逻辑不同于传统医学,但是治病救人的理念,很契合他当医生的理想和诉求——“上医治未病、治病找准根”。
陈金辉的兴奋点感染了朱红林。两人都有公立医院的职业经历、都对传统医学治疗不满足,在逐渐深入的交流中,就这样碰撞出联合创业的共同想法:“一起做健康管理,借助功能医学和传统中医等科学手段,将疾病处置尽可能前移,最终降低、延缓或减轻人们罹患疾病的概率”。
合作前期,二人以千屹联合医疗旗下的联合诊所展开尝试,主要面向中医院里专业治疗的病人群体,尤其是高血压等慢性病、阿尔兹海默等疑难杂症,提供新的治病思路。经过近五年打磨,2021年5月,二人又联合成立易知因健康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朱红林以联合诊所入股,陈金辉以技术入股,正式基于中医学和功能医学推出更多健康服务和产品,并仍然以联合诊所名称运营。
朱红林介绍说:“联合诊所提供的五大特色服务体系里,我主导中医理疗这块儿,生物电检测、生物电调理、功能医学实验室检测、营养素匹配,均由陈院长负责”。联合诊所里朱红林是大股东,陈金辉是执行董事和经理,都称他陈院长。
2022年,和朱红林同为北大国发院校友的李敬崴,带着他的运动康复业务加入联合诊所。这样一来,三人既可以拓展联合诊所的医疗服务边界,也为各自拓展新发展空间提供了可能。在疫情冲击的环境里,两位校友企业的这一举动,特别像是企业危机自救下的抱团取暖,实际却是疫情期间双方业务依然保持增长,只不过增速放缓,三方联合的真正根基在于相同的健康管理理念。
李敬崴于2017年创办北京源自在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并习惯简称它源自在康复。作为一家骨科及运动康复连锁机构,源自在康复成立当年就已完成500万元种子轮融资,目前在全国设有三个机构点,其中北京2家、常州1家,核心业务是骨科术前术后康复、运动损伤康复及颈肩腰腿等慢性疼痛管理。
身为源自在康复的创始人和CEO,李敬崴本科学的市场营销,之后分别于2006年和2011年就读国发院,取得MBA和MSGF学位。创业前,他是国内最早投资养老、康复医疗行业的投资人之一,积累了这个领域市场、运营、投资等多板块的经验。2013年主持孵化英智康复集团的运动康复连锁诊所项目,是5年后他自主创业的起点。
用李敬崴的话说,三个人目前的联合创业新探索,简单概括就是“先有主创成员物理联合,再逐渐发生化学反应”。
从物理角度来看,联合诊所背后是三家不同的民营医疗机构,他们的主营领域分别是中医医院、功能医学、运动康复,属于医疗服务民企的“医联体”新尝试。目前,这个“医联体”已初现雏形。就如儿童世界里拼装组合战车式积木,要先拼好单个战车,或者单个战车的主体部分,再组合生成新主体和新功能,三个创业伙伴正在搭建的医界“组合战车”,已基本建好各自领域的作战体系,每部分单独作战时各有优势。
三个人期待发生的化学反应,则是在北京联合诊这个合作平台上,“把传统医学、功能医学、量子医学、氢医学和康复医学多个体系融合到一起”,在医疗行业探索民营机构创业组合的新模式,让本来就有交叉同时侧重领域各不相同的业务,通过物理上的链接产生更多化学反应,实现他们共同的夙愿:“做好人们的健康管理师”。李敬崴说,就是“希望相互间能紧密地嫁接,进而诞生出新的主体和功能”。
三部战车目前尚处在相对松散的链接状态,主要通过共享前台资源等降低运营成本,还有相互之间信任背书、互为客户和用户导流等形成合作,但是从三位创业伙伴的构想来看,他们未来的联合事业远不止于此。
身为联合诊所总舵手的朱红林说:“市场上有很多做健康管理的机构,要么费用很高,要么不成体系,我们的初衷就是要把精准医疗体系化,用多种科学手段做检测,搞清楚你到底有没有身体隐患,或者疾病根源在哪儿。如果存在隐患,包括有家族病史或者不良生活习惯,我们告诉你怎么提前干预,以延迟或者减轻疾病风险;如果发生疾病,让你知道怎么治疗更有效,康复更快更好。”
再美好的理想,也可能遭遇现实痛击。中国民营医疗机构的生存,多半要和公立医院尤其是公立三甲医院对抗,而且难以改变无医保报销纯自费现实。对于三人个创业伙伴而言,难题比这还要多。
比如陈金辉感受到的实践痛点,还包括市场教育成本高、人才培养难,以及难以预料行业市场打开的时间节点什么时候到来。这也几乎是所有功能医学从业者会面临的问题。
在普通人群中,功能医学的相关知识尚未普及,加上人们过往保健品踩坑的经历或接收到的负面信息,导致它很容易被误解为是在借助检测报告卖营养品,不管检测多么权威准确。在临床医生那里,健康管理的理念同样频遭误解,“因为功能医学主要是通过营养素达到疗愈目的,但很多临床医生不认为各类营养素是根本有效的治病方式,药品才是”。
至于人才培养,陈金辉说:“功能医学医生最好是临床医学专业出身,然后在临床工作之余对功能医学感兴趣,愿意花上几乎全部业余时间学习,最后转到功能医学”。可以想见,这两条就会筛掉多数人,最后即便有这样的人才,还可能无法避免其他机构薪资待遇等诱惑,最终跳槽走人。
李敬崴同样感受到,所在行业存在提升人们认知、管理人才缺乏等难题,他有时候甚至感慨是“在做下个时代的产品”。
源自在康复的业务聚焦骨科康复,这是康复领域非常垂直的分支。经过近10年发展,虽然康复师人才缺乏的行业瓶颈在逐渐消解,但管理人才瓶颈依然存在。
另外,运动康复属于“主动运动”,大多数完成骨科手术后的人缺乏这个概念,而且越是手术成功的人,越难说服其主动运动加快康复。这样的直接影响就是源自在康复的客源,很依赖公立医院骨科大夫转介,可更遗憾的是骨科大夫群体同样存在认知提升难题。
康复还涉及心理学,服务过程中康复师很可能面临解除客人无法丢掉拐杖、幻觉痛等心理问题,但是像心理学里用到的“话疗”,并非被人们接受的康复办法。至于人们五花八门的康复误区,那就更多了。
面对众多实践难题,三人都在积极想办法,也在尝试调整。其中,李敬崴给出了一个关键回答:想要超越现实困境,解决办法之一就是“风物长宜放眼量”地坚信和坚守。其实他们还有一个重要优势,那就是三个人名副其实的“一个好汉三个帮”,不仅根基上的创业理念高度契合,而且一路创业过来,他们都选择了自己最愿意干也最想干成的事业。
再把视线拉开来看,人类的健康领域,也还有很多未解难题,因此任何有益的创新探索多多益善,不管它是向前迈出一大步还是一小步,是来自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疗机构,是中医还是西医,是讲求系统平衡还是主动运动。
三位创业伙伴将一路前行,并继续为彼此打气加油。
联合采写:王志勤 | 编辑:王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