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分饰五角
在北大国发院,有这样一些EMBA校友,在入学之前就热衷于学院的各项活动,即使毕业多年,其身影仍活跃在朗润园。他们或在面试现场抛出直击要害的问题,或在模拟创业的课堂精彩点评,或在论坛上妙语连珠、洋洋洒洒成为金牌英文主持;或在商学院辩论赛上以专业判断、独家眼光遴选最佳团队,或站在讲台上为前来交流互访的美国、欧洲、澳洲商学院讲述“中国故事”。
17年来,EMBA2007级校友荆天却集上述四种角色于一身,演绎着他与北大国发院不解的“缘分”。
荆天主持国发院论坛活动
一度失之交臂,四年后“再度归来”
2003年,在央企中远海运集团担任外事处处长的荆天,每天奔忙于集团的企业外交事务。高频次、高质量的对外交往,让荆天开始寻找一家有着“国际化”基因的商学院。
早在1998年就开始中外合作办学的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其MBA项目是全英文教学,而且这里有很多国外一流的师资和具有国际背景的同学。这样的好项目似乎要为荆天的职业成长插上腾飞的“翅膀”。
然而,欣喜地拿到offer之后,繁忙的工作、频繁的公务出访却让他与朗润园的课堂失之交臂。虽然未能牵手,他却开始悄悄爱上了这所商学院,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国发院的活动中来。对国发院的爱,就在此刻播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
很快,在他的穿针引线之下,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来到了朗润园,发表了精彩演讲,让这所商学院的学生有机会与大国政要做深入的交流。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四年之后,已经成为企业高管的荆天,求学朗润的梦依然萦绕在他心中。这一次,他把橄榄枝伸向了国发院的EMBA项目。虽然这是全中文项目,但是这里仍延续着BiMBA商学院的国际化基因——丰富多彩的海外游学项目、教授在课堂上传递出的教学理念,都让荆天再次坚定了对国发院的选择。
荆天作为评委参加“撷英·朗润杯”辩论大赛
从新加坡到北京:4478公里求学路
或许注定是曲径通幽,或许注定通往幸福的路充满了艰辛曲折。2007年9月开学,11月荆天就接到了央企外派到新加坡工作的任务。12月,启程,履新。
刚刚开学三个月的学业还要继续吗?如何继续?
新加坡与北京,4478公里,飞行时间6小时30分。虽然学校有相应的休学政策,但是一旦放下,他辗转四年的读书梦还能拾得起来吗?
“当时,我想我必须坚持学业!如果因为事业繁忙再次推延学业,可能要无限期推延了。总要找到事业学业的平衡,再难也要坚持。接下来就是如何坚持的问题。”
“那段时间,我周五下了班就把车开到新加坡樟宜机场,再坐夜里12点的航班,早晨5点30分到达北京首都机场。打个车到北京东四环的家里洗漱一下,就直奔北大。8点30分赶到朗润园的教室,正好开始上课。老师常常以我来激励那些周末有起床困难症的同学——‘人家新加坡来的都能准时上课,你住万柳的同学为什么不能?”
“周日5点半下课,我再坐夜间的航班回到新加坡,先开车回到家里,洗漱之后赶到九点多到达办公室。一点儿都不耽误。”
“那三个月太难忘了!上课的周末,就是两个晚上不睡觉,往返都是经济舱,很难入睡。那时候也年轻,就是想拼一拼。定下来目标,就集中精力去做,感觉有一种拼劲儿一直在支撑着自己。”
“我自认为我学习能力还不错,也不难,但你人不来不行,人不来凭什么给你学分?国发院的考勤非常严格。”
爱母校的种子发出芽来,根系却在向下生长,吸取着这里的养分。
荆天为国外访学项目授课
何以“朗润”?20年传承与坚持
流利的英语、敏捷的思维、丰富的国际化投资经验,让荆天在国发院的舞台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EMBA项目毕业后,他仍是很多重要活动的主角,以一个校友的身份向在校生和潜在申请人传递着国发院BiMBA的价值主张。
如果仅仅是学了一些管理学知识,仅仅是结交了一些商界的朋友,荆天不会把这段求学经历看得如此之重,也不会投入这么多精力来为母校“摇旗呐喊”。
“坚持国际化、坚持高质量的办学水准,一年、两年容易,像国发院这样坚持20年非常不容易。我相信,这是传承了国发院林毅夫、易纲等创院六君子的精神。这样的高水准也与这里专注学术的经济学教授、管理学教授分不开,姚洋、黄益平、马浩、杨壮、陈春花等等。他们的风格各有特色,每个人的研究也独树一帜。”
“我本人非常喜欢姚洋老师。这些年他研究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姚老师把西方的选举制和我们的选拔制做了很深入的研究。我们是国家发展研究院,就不能只学习商科,要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
荆天主持EMBA2007班的活动,与姚洋院长对话
“同时,我非常喜欢马浩老师的战略课,企业战略是虚实结合,感性和理性结合最深入的系统性知识。马浩老师坚持独立思考能力,他所讲授的不是死知识,不是书本上的理论,而是来自大量实践案例中的深入思考和总结,从马老师身上学到的是认知能力,是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这个是从商学院收获的最宝贵的财富。”
荆天主持马浩老师《管理的悖论》新书发布会
“2009年我随杨壮老师赴美游学之后,跟杨老师结下了深厚的感情。那次去美国,我们拜访了纽约银行、IBM、通用电气等著名企业,收获满满。杨老师多年来在领导力的研究上颇具造诣,他乐此不疲组织国际化论坛,邀请知名企业家和学者来国发院讲座,为BiMBA开创并保持国际化的风格,也正式杨老师的多年努力,让我本人自始至终热爱BiMBA的国际视野和国际格局,并发自内心的愿意为国发院尽一份力。”
“认知能力提升——读EMBA的最大收获”
时光荏苒,当读书生活远离自己11年之后,荆天坦承“很难说是哪门课、哪个老师对自己影响最深。”
但,两年的求学经历以及随后在商界、投资界的纵横驰骋,让荆天把“提升认知能力”放在了成功要素的第一位。
“为什么90%的投资人都是60岁以后才取得大的成功?就是因为已经积攒了多年的经验、阅历、学识、灵感,自己的认知能力已经‘登峰造极’。”
“我读EMBA更多的提升还是在毕业后跟自己的事业人生结合起来的思考。
我并不认为课堂的知识对我有质的改变,我也不认为哪个朋友圈子对我有质的改变,但是你学了什么、听了什么,你看到人身边成功和失败,这些同学的起起落落,你自己总结出来的东西,再加上你的思考,积淀下来的认知能力的提升,就是你上完两年EMBA毕业最大的收获。”
“EMBA都是这个时代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精英群体。他们就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我原来在国企,虽然社会接触面很广,但也比较有限。来到国发院,可以与这里的民营企业家、外企高管深入交流,还能近距离观察不同的行业。
同学们都希望相互借力。但我认为最应该的是在道德和能力的层面借力。我们看到过去很多呼风唤雨的企业家,今天已经沉寂。就是因为过去的制度红利、改革红利已经释放完,而企业领导者的认知能力却没有跟上,误把红利当能力,还在用过去的经验做未来的决策。
时代给了企业家机会的窗口,也带来了风险的陷阱。管理者必须通过相互借鉴,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看过了太多商海的沉沉浮浮,荆天认为,优秀的企业家除了要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还必须在纷繁的世界中保持定力,并坚持自己的伦理标准、职业操守。这或许也是为什么荆天愿意更多参与到国发院的教育事业中来,他相信“北大有责任培养优质的企业家”,而他作为一名校友,也愿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得起“北大”两个字。
17年的时间,他在百年皇家园林里深深扎下了自己的根,吸取着这里无尽的知识、品格养分。与此同时,他也在以自己的见识、行动回馈着母校,让这份爱永恒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