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由韩国未来资产环球投资公司总部负责人、北大国发院EMBA校友睦大均撰写的中文专著《全球创新投资——经济大变局中的财富新机遇》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该书围绕当前全球经济局势和投资环境变化,将投资眼光聚焦于未来,指出了创新速度和资本流向等投资中的关键要素,提出了创新型企业投资方法论。
北大国发院副院长、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在该书的推荐语中表示——“相信(这本书)对于读者理解国际资本市场与投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经济学者、北大国发院原教授薛兆丰更是坦言,“读完这本书,感觉像是上了一堂丰富的课,尤其是作者大胆诚实的公开了他失败的投资案例,特别令人钦佩,读者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启示”。
睦大均,韩国首屈一指的投资专家,韩国收益率最高的基金经理之一,执掌着韩国最大的基金,为何如此看重中国市场?以至于专门把著作以中文出版,以引起中国投资人和企业家的关注?还特意到中国北京就读了中文的EMBA项目?中国的EMBA教育对一个来自不同文化的投资人会产生哪些影响?韩国投资界如何看待中国未来的创新机会?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线上采访了睦大均先生。
韩国投资家为什么要来中国留学?
韩国虽然是发达国家,但是由于人口少,其市场狭窄;与之毗邻的中国,则成为韩国投资界非常看好的“巨大市场”;同时,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创新企业层出不穷,经济充满活力,这也让韩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充满想象。很多韩国投资机构会雇佣懂中文的韩国人来盯住中国市场,但这些人往往对中国的理解很不充分;如果像以往一样,只是每个月来中国出差调研一次,睦大均觉得自己对中国的理解还是浮于表面,浅尝辄止。
如何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中国企业、中国的企业家呢?把握中国市场的投资机遇呢?
“北大EMBA有很多成功人士,与他们交流是个很好的机会!”
想到这里,睦大均想以最直接的方式走近中国。选择一家聚集了优秀中国企业家的高端商学院,花两年的时间修读其EMBA项目,从整体上了解中国,成了他接下来的“战略行动”。
在北大国发院EMBA韩国校友的推荐下,睦大均走进了北大朗润园。
留学生两大难:听不懂汉语、吃不惯中餐
一个留学生来到中国,最先遇到的挑战是什么?语言?文化?都不是,是饮食!
虽然,在中国人看来我们有八大菜系、无数美味佳肴,但对韩国人睦大均来说,他的“韩国胃”还是无法适应中餐,韩国料理才是他的最爱。为了读书,他只好委屈自己的“胃”,用中餐为他的学业增加能量。
“那您在居住上习惯吗?”
对这个问题,他的回答出人意料。与我们到一个城市寻找一个最舒适的酒店,然后一直住在那里不同,睦大均为了更好地了解北京不同地域的文化、人群,他每次都会定不同地方、不同特色的酒店。这样,他就有机会与东城、西城、海淀、朝阳,形形色色、各行各业的“中国人”聊天,北京也就在他的世界中如万花筒一般立体起来、丰富起来,让他以最高的效率、最高的时间浓度来走近中国人、中国企业家。
另一项重大挑战在开学典礼中“如约而至”——那一天,同学们亲切地问候睦大均“什么时候来的北京?”他回答说“去年”,而实际上他想表达的是“昨天”——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与老师同学聊天,更是笑话频出:人家说“比特币”,他以为是“B to B”;老师上课讲的专业中文词汇,他要一笔一划记下来,回到酒店反复学习;即使是像“乔布斯”这样的人名,因为汉语和韩语发音不同,他也是直到看到照片才知道老师滔滔不绝了半天究竟在说谁。
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国发院的中文EMBA项目?
中国既有英文EMBA项目,也有中文EMBA项目。英语流利、汉语吃力的睦大均为何要给自己这么大的压力,一定要选择国发院的中文EMBA项目?
“我读EMBA的目的,除了学习商业管理的理论,更重要是读懂中国。只有多学中文,多用中文,才能与同学们更好地交流,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企业家的思维方式。”
虽然一开始总难免有些尴尬,但睦大均从来不是逃避挑战的人。
“我在韩国的时候曾经和老师学习过中文,但是在真正的汉语环境里,还要花时间去学习更复杂、更专业的词汇。读书是个好机会!”——他喜欢应对挑战,越是挑战,他越有动力。
“对于留学生来说,在学业上往往要付出双倍的努力。一方面要学习经济、商业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克服语言困难、学习语言。那段时间真是累死了!”
“《全球创新投资》这本书的完成,也得益于在中国学习的经历。在国发院读书的两年里,我一直在思考、梳理这本书的内容。毕业论文我研究的是韩国、中国和美国的研发投入与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国发院的金融专家黄卓老师给了我很多指导!”
“空中飞人”遇股市暴跌,有惊无险
读书那两年的周末,睦大均常常一个月要一次、甚至两次从韩国首尔飞到中国北京。虽然飞行时间只有两三个小时,但要提前赶到机场,还要各种出关入关手续,加起来就更加奔波。
有一次上完课,他乘坐大韩韩空的航班往回赶。飞机发生故障,周一才飞。恰巧,他周一在飞机上的时候,亚洲股市暴跌。而睦大均手机关机,所有同事都无法联系到他。幸好,很快股市又恢复了,一切有惊无险!这就是一个跨国投资人的“拍案惊奇”,就是一个投资人为学习可能付出的“代价”!
“工作与家庭,根本平衡不了!”
两年,几十次从首尔到北京,再从北京到首尔。本来做投资就异常忙碌,再加上跨国学习,他是如何平衡家庭与工作的?
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期待着一个完美的答案,展示出一个顶级投资人的“平衡术”,让更多企业家从中借鉴。
但睦大均的回答是,“根本平衡不了!”那两年,为了求学中国,家庭的重担完全交给了妻子,他每天“工作+完成功课+学习语言”就已经“四脚朝天”了,根本不可能兼顾到家庭。想起这段经历,一开始他有一点苦笑,但后来又变成了幸福的、甜蜜的笑容。
“那两年,因为更了解中国,也学习了国发院传授的理论知识,我在投资上的表现更好了。最后年底拿了一个大大的红包!算是对妻子的补偿吧!”
毕业的时候,睦大均还特意召集了E17游学团,带同学们参观韩国的大型企业。班主任刘文博老师至今回忆起来,还感叹睦大均同学对行程细节无比周到和用心的安排。
看好中国的创新未来
虽然因为疫情,睦大均今年无法像往年一样来到中国,但他的言语中依然透露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对中国创新的信心。
“北大的课堂讨论,给我很深的印象,因为是和韩国教育完全不同的方式。通过激烈的讨论,我发现国发院的每个老师、同学都是很特别的存在,也了解到大家不同的观点,这对我多角度、多渠道了解中国创新实践非常有价值。”
“以前中国的提法是‘中国制造2025’,现在则是‘双循环、新基建投资’。中国的市场很大,受外部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小。中国的创新企业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营商环境。我们现在的策略就是在中国先找到那些成长性好的企业进行投资,这样才能有较高的收益。
我们也注意到,中国推出了科创板,打开了中小科技企业融资的渠道,这也会大大促进中国的创新产业。”
两年在北大国发院读EMBA的经历,让睦大均一方面看“中国电视剧、中国新闻”更容易了;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他迎接挑战的信心——“我现在对中国的理解程度提高了很多,我也因此更有信心去寻找中国的投资机会,我更想创业了!”
隔着屏幕,睦大均的眼神中传递出对未来的乐观与自信。
“你现在有什么愿望?”
“我希望疫情赶紧结束,我好去中国多考察几家企业,做些投资。”
“我还想再吃一次中国的火锅,就在北京!”
(张彤撰稿,张彤、刘文博、史曜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