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CER,印象最深的老师是陈平、汪丁丁和卢锋。《从中海油竞购优尼科事件看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之路》这篇我得意的论文正是卢锋老师课程《中国经济改革》的课程作业,对本国历史、现状的关注,那种宏大视野的写作和研究手法,都是卢锋老师留给我的宝贵财富。陈平老师在多领域之间纵横交错、游刃有余的姿态让我充分明白“君子不器”的道理。汪丁丁老师那种思想家般的哲人气质永远令我“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他也成为至今仍在对我产生重大影响的老师。他的思想随笔集、学术散文和书评文章,只要能找到的,我一定在第一时间阅读。
现在想来,那些梦想激越的日子,也正是拜当时的时代所赐。无论是《新京报》和《第一财经日报》(跨地区联合办报的媒体改革试点),还是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面向全国招收经济学双学位学生,都是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中国增量改革的重要成果。没有传媒业的市场化改革与跨地区办报的大胆尝试,笔者这样一位北航计算机专业毕业、仅仅拥有校园媒体办报经验的工科男,就不可能成为中国主流媒体的一分子;没有林毅夫、张维迎等老师创立的CCER相对独立、灵活的办学和改革探索,笔者这位工科学子不可能得到系统的经济学训练,很难成为出色的财经记者。
人生宝贵的财富
今年是我的CCER入学二十周年,来南京工作生活也已经有整整十七个年头。回溯CCER对我的影响,有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君子不器、兼容并蓄的阅读与行为偏好。尽管我们在CCER读的是经济学,但是这种经济学,跟社会上惯常认为的偏重实用导向、甚至直接就是跟钱打交道的经济学,完全不是一回事。林毅夫老师再三告诫我们:经济学是经世济民的学问,北大的经济学学习,一定要心怀天下,要有大的格局。在陈平、汪丁丁老师的课堂上,我们聆听到的,也是以经济学为线索,贯穿起从生物科学到思想史、从政治哲学到伦理学的兼容并蓄、肆意畅游的知识与思想体系。这一点,对于我之后的人生之路影响很大。
在南京十七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我都在体制内,从事统计调查的本职工作。然而业余时间,我仍然坚持阅读包括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学、电影学、文化研究等在内的各学科经典和新著,并成为好书的推广者,堪称我的第二职业。
2018年5月,我创办了梅园经典共读小组,如今已经成为南京乃至全国小有名气的经典和学术阅读的推广组织;凭借自己在南京十多年的阅读推广工作贡献,我拿到过2017年度全国十大阅读推广人的荣誉称号;而自己出版的《领读中国》和《开山大师兄》这两本书,也拿到过诸如“《光明日报》2019年度十大好书”等重要奖项。阅读之外,我出版过三张原创民谣专辑和一本音乐类书籍《海阔天空:Beyond与我的人生故事》。在电影方面,我坚持影评和电影访谈写作十多年,出版过《中国独立电影访谈录》《一个家族的电影史》这两本电影类书籍。“不给自己设限”“喜欢什么,就把它做出点名堂”,这是CCER留给我的宝贵财富。
其次是心怀天下、敢为先锋的家国情怀。林毅夫老师有一年在国发院的毕业演讲中曾倡议:如果天下还有一个人在饥饿,那就是我们自己在饥饿;如果天下还有一个人苦难,那就是我们自己在苦难,这是北大人的责任,这是北大的胸怀。这段话,曾经多次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在工作和生活中,竭尽自己所能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是每一位CCER人和北大人的本分。业余从事阅读推广这么多年来,也曾多次为社区、学校、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开展公益性阅读讲座,希望以我的微薄之力,在有缘人心目中,种下阅读的种子,从而培养他们终生阅读与学习的习惯,进而创造人生更大的可能。
姚洋老师在多次毕业演讲里告诫我们“做自己”。在中国的语境下,但凡做事,或许就会面临争议。多年来,无论是阅读推广、写作还是本职工作,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我都会充分听取身边师长和朋友的意见;然而做出决定之后,不管面临怎样的流言和争议,我都会竭尽全力,坚持到底。
最后就是北大校友共同体的终生滋养。CCER不只让我圆了北大梦,也赋予了我北大校友的终生身份。从2011年9月开始,我一直在北大南京校友会秘书处服务;年过不惑之后,社交上大力做减法,现在深度交往的人,以值得尊重的师友为主。在深度阅读和阅读推广的过程中,也经常能感觉到哪些是北大师友。北大人的这种共通的精神气质是我们这辈子最为宝贵的财富。
感恩CCER,由衷祝愿CCER三十周岁生日快乐。
2024年5月16日晚作于南京竹林斋
作者:许金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专业1999级本科;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4级经济学双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