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现在,我们还和许多老朋友一起成长着,在微信群里,我和姚立成为了价值投资者;在线下,我和张育浩、水浩讨论着投资标的;在项目上,我请郭允师兄指导。浓浓的同学情让我们这些有着同样理念的校友们一起不断成长。
校友之家
虽然从CCER毕业,但是在校友会老师的支持下,我觉得我还一直在学习的过程中,并真切地体味到北大国发院校友大家庭的温暖和积极向上。
2020年,我被邀请作为经双代表成为北大校友会国发院校友分会的理事,2024年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大学国发院上海校友会的筹备,在程军慧和施静老师的指导下,在徐旭东会长的带领下,我成为了秘书处的副秘书长。
我们这届理事会定位为“24级上海后EMBA班”,我们以学习的心态邀请到了多位国发院的老师来到上海进行分享,老师们带来的不仅是智慧,还有师生校友一家人相聚的温暖。
在众多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理事会组织了多次活动,还计划以理事会的支持,协助蒋玲学长更好推广她的“共情沟通”项目,促进国发院的影响力再升级。
回首来时路,老师、同学、校友这三个点都给我刻下了深深的国发印记,让我形成了具有经济学基础的思维模式,使得我在生物医药创业和投资的领域上能够做好更具结构化的判断,也让我在个人价值观上确定了下来:以利他主义精神,做长期且有价值的事情。
2024年是国发院30周年庆典,也是我从国发院毕业15周年,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年代,我再次想起林毅夫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西方经济学理论已经不能很好地解释我们国家的伟大成就,我们在这个时代要更加自信我们可以有自己的新结构经济学,用我们的躬身入局帮助中国经济再创辉煌。置身上海,每天感受到的都是科创的活力,投入到生物医药的科创大潮,更需要以宏观和微观结合的经济学理论来指导科创生态的整体构建,从而通过实现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带领我们走出中等收入陷阱,走出卡脖子的困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