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的研发是一个烧钱的事业。
早在1997年,我就听说,研发一个新药平均需要十年的时间,投入十亿美元,而现在又要比这个数字高出很多。
真正的创新,是九死一生。进入临床研究的项目十个中,最终能够成功上市的只有一个,九个失败的项目成本,都要摊到一个成功上市的药品上。
创新药的临床推广,还需要具有相当资质的医药代表,到医院教会医生正确使用药品的知识,市场开发巨额资金投入的压力,也是很多小型科技型企业不能承受之重。
创新药的高风险,应该对应高回报。面对九死一生的高风险,很多人会选择放弃,但是临床有需要,市场有需求,这就是机会,就是高回报的机会。
如果承担高风险,不能有相应的高回报,就不会有人愿意从事新的生物医药研发。对这种高失败率的产业,应该允许企业一旦成功了,能有高额盈利,这样才会有人愿意坐冷板凳搞研发,才会激发人们创新的积极性,才会有创新型国家建设。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价格机制,生物医药的专利保护和数据保护,也就没有了意义。
创新药定价,是探索并逐步趋向合理的过程,生物医药研发需要进行项目估值,研发者、投资人都有参考性的价格,但是这个价格能不能被市场所接受,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一般的规律是,产品上市先定一个高价,随着市场开拓逐步降价,很少有定下价格始终不变的市场销售策略。
同时,第一个市场的定价,决定产品在其他市场的定价,真正的研发型企业,一定是能够面向全球市场的企业,产品属于“全球新”、有专利、有确切的疗效。不仅仅满足于在中国申请上市,而且能够到美国、欧洲、日本等市场申请上市。如果预期成本定价过低,企业就会寻求先到价格最高的市场去申请上市。
我们应当从战略意义上来认识生物医药的创新。从整个中国产业转型和科技创新的未来发展方向来说,生物医药是最有可能,让中国的创新技术产品走向世界、服务全人类的产业,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
我们也要充分认识中国创新药的商业模式。生物医药产业风险太大,实现周期太长,只有积累了一定资金的风险基金愿意做生物医药投资,他们也期待着通过产品上市来获得回报,从而能够进一步投资创新药,形成良性循环。
如果我们认识不到生物医药产业独特的商业模式,具体政策机制不能鼓励创新,也就没有人愿意承担风险,最后,受影响最大的,还是无药可医的患者。
我们应当认识稳定市场预期的重要性。中国的生物医药研发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资金实力较弱,主要依靠社会资金支撑新药研发,如果没有稳定的投资,就会选择退出,生物医药就很难继续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