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发院承泽论坛第46期暨《全球供应链与中国方略》新书发布会举办

发布日期:2025-11-25 17:57    来源:

2025年11月22日,北大国发院与中国财富出版社联合主办承泽论坛第46期,并发布全新学术力作《全球供应链与中国方略》。论坛以“全球变局下的供应链挑战与应对”为核心议题,特邀中国供应链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共探全球供应链重构中的中国机遇与实践路径。论坛由北大国发院传播中心主任王贤青主持。

中国财富出版社社长张红燕致辞感谢作者及创作团队的专业精神,并指出在全球价值链加速重构、供应链安全成为国家战略重点的关键时期,《全球供应链与中国方略》的出版兼具理论深度与现实指导意义。

《全球供应链与中国方略》由原国家内贸部党组成员、总经济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原常务副会长、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丁俊发带领研究团队历时两年撰写完成,系统梳理全球供应链的历史演变脉络,深入剖析新阶段的核心特征,既洞悉发达国家与全球500强企业的战略动向,又立足中国供应链发展现状,前瞻性提出整体战略思路与实施路径,为政府决策、企业实践与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随后,主创团队与出版社一起举行了新书发布仪式。

作为主创团队的领军者,丁俊发首先带来主题演讲,他以“全球变局下的供应链新挑战与中国思考”为题,指出中国是名副其实的物流大国,但尚未成为供应链强国,中国制造和庞大市场成就我们在全球供应链的枢纽地位,同时面临成本高、西方脱钩断链、人才和立法滞后、韧性不足等诸多挑战,建议以供应链强国为目标,以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为核心,提升供应链的弹性与韧性。

中国(深圳)综合经济研究院物流与供应链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国文聚焦“全球供应链的现状、发展与走向”,指出后疫情时代的供应链运营已从成本导向转向安全与韧性并重,军事物流中AI已实现预测性分析与决策支持,未来供应链将在AI赋能下实现规划、采购、制造等全流程重构,并注重绿色与可持续发展。

北京交通大学物流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侯汉平分享“全球化变局下跨国公司供应链的战略转型”,表示在逆全球化、系统性风险及技术革命驱动下,供应链战略要以价值为引领,从单纯追求效率,转向效率+韧性+可持续的多维平衡,打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供应链竞争已进入一体化布局×韧性弹性×数智化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复合体系竞争时代。

复旦大学国际供应链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陈祥锋分析“全球供应链绩效指数对中国的启示”,全球供应链绩效指数(LPI)与GDP、进出口总额等重要指标显著正相关,中国LPI总体稳步上升,与美国差距缩小,建议简化清关手续、升级基础设施、发展物流服务、加强区域合作、提升供应链抗风险能力,以进一步提升LPI,增强国家竞争力。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副教授耿勇主讲“系统应对全球供应链变局”,指出当前全球供应链在动力、功能、体系、结构、治理、成本等方面发生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带来断供风险、成本上升、产业外迁等多重挑战,建议构建多维立体供应链体系,培育共生的生态,提升数智化绿色化水平,优化区域布局,深化国际合作等举措,加快推进供应链强国建设,赢得战略主动。

北大国发院助理研究员、南南学院助理研究员、北大非洲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王进杰点评并分享体会表示,中国已从产品出海升级为全球供应链枢纽,供应链出海还带动中国标准、制度及数字基础设施出海,且离不开海外综合服务体系支撑。她最后提出,供应链出海遵循适度、适配原则,技术应用结合当地市场成熟度小步快跑,避免盲目追求先进技术导致复杂度增加而无法真正提质增效,造成不必要的超配和浪费。

互动环节,五位主讲嘉宾与现场听众就供应链领域热点问题深入交流。

论坛尾声由中国财富出版社向北大国发院赠送新书《全球供应链与中国方略》,旨在进一步推动该书的学术传播与实践应用,让供应链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惠及更多师生与研究者。

文字:王志勤 | 编辑:王贤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