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承泽-蔚来seeds讲堂12期举办 刘能教授主讲“理解当代中国青年”

发布日期:2025-04-07 04:48    来源:

2025年4月3日晚,北大承泽-蔚来seeds讲堂迎来第12期精彩讲座,特邀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刘能教授主讲“理解当代中国青年”。北大国发院管理学长聘副教授、全球女性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马京晶,与多位国发院师生和校友以及蔚来报名听众参与聆听。

讲座同步在多家平台直播,由北大国发院传播中心主任王贤青主持。

讲座分享过程中,刘能教授首先指出,青年的年龄界定是变动的。按照中国等多个国家和组织将青年定义为14-35岁群体,但是随着营养水平提升,人均预期寿命延长,青年和老年基于身体机能和心态感受认可的年龄边界都在后延。目前中国14-35岁人口至少有3.8亿。

刘能教授接着指出,传统观念把青年看作是决策架构之外的人,是“未完成的人”,中国古代的年龄分层现象也十分明显,最有代表性的如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等。当代社会学则从社会化、过渡仪式、地位分配三个方面,提出青年是按照社会期待的方式培养的社会新成员;是成年礼、婚礼等多重仪式叠加,并且未来充满多重可能性,因此属于压力巨大、挑战众多的阶段;也是青年走向成年,在社会地位和社会命运中获得核心社会角色的时期。

基于最近10余年的观察,刘能教授认为,全世界的年轻人都陷入剥夺、挫折和排斥的感受中,原因涉及工作机会外移和劳动力市场演变、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导致生活成本上升、在移民和文化冲突中遭遇不平等困境等。

刘能教授还就当代中国青年群体中的很多突出现象,如啃老、蚁族、宅男、眼高手低、缺乏职业忠诚度等,从社会学角度给出更实质性的解释。

讲座最后,刘能教授提出四个方向的猜想,包括当代青年可能重回理想主义、内卷可能在他们这一代结束、可能改变国家荣誉和文化自信等,以及大量亚文化将有可能走向主流。

整场讲座不仅让听众从更多角度对当代中国青年有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大家对青年问题认真思考和探讨。

问答互动环节,现场听众积极提问,刘能教授一一解答,并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解释当代中国青年的现状和需求,期待社会为青年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支持与帮助。

关于北大承泽-蔚来seeds讲堂

北大国发院作为国家首批高端智库,推进公共讨论和公众启蒙是应有之义。学院每年都举办不同形式的讲座讲坛。蔚来汽车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杰出代表,开设有服务车主和公众的seeds公益讲座项目。北大承泽-蔚来seeds讲堂是双方联合开展的系列公益课堂,由北大教授和知名学者带来不同主题的讲座、论坛,交汇思想,探寻共识,启蒙大众,合力推动社会进步。

文:王志勤 | 编辑:王贤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