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林毅夫委员:中长期中国经济仍有快速增长潜力

发布日期:2023-03-09 09:36    来源: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八项重点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近日就提振发展信心、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实现共同富裕等问题,接受人民网强观察栏目专访。

当前如何提振发展信心?减税费、增需求帮助企业渡难关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2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210207亿元,比上年增长3.0%。但仍然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短期内稳经济、强信心的难点在哪里?应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林毅夫委员表示,当前最重要的是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一方面要继续推进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同时也要增加对企业产品的需求,今年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我相信今年消费对GDP的增长贡献率应该会在60%以上。

林毅夫委员举例,比如在方面,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确保新进入到就业市场的群体住得起、住得好,就会产生更多家电、家具等方面的需求。

林毅夫委员强调投资和消费的相互作用。投资能够提高生产力,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收入不断增加,消费增长才会是有源之水。

政府可以用财政投资,来驱动整个需求。林毅夫委员表示,我国已经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得较好,但城市给排水基础设施有待提升。例如地下管网老旧、不足,易导致雨水内涝等,都需要投资,这样可以提高企业产能利用率,保障更多就业,以增强发展信心。

中长期我国经济如何增长?仍然具备后来者优势

林毅夫委员预计在2035年前,中国经济仍有每年8%的增长潜力。

有观点认为,经济增速与经济体量呈负相关,体量越大,增速越慢。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我国庞大的经济体量下,如何实现8%的年增长?

林毅夫委员给出一组数据进行论证,2000年到20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0.6%,高于1978年到2000年的年均增长9.7%,这说明经济体量大不一定就增速慢。

不过,林毅夫委员也表示,经济增长潜力不代表实际增长。林毅夫委员认为,2035年之前,我国在排除万难、充分利用好有利条件的前提下,实现每年6%左右的经济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

林毅夫委员表示,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具备后来者优势,技术与产业都有提升空间,因此可以引进一些成熟的技术和产业,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改革开放后,GDP实现了年均约9%的增长,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合理利用后来者优势

德国、日本、韩国这三个发展比较好的追赶型国家,在和我国当前相似的发展阶段时,都实现了人均GDP年均8%以上的增长。林毅夫委员表示,这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仍具有实现快速增长的潜力。

我们还有新经济优势,这是他们当时没有的。林毅夫委员表示,近年来,我国数字产业化已经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随着新技术涌现以及应用场景拓展,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此外,在产业数字化方面,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庞大,绝大部分产业能够通过数字化改造,如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应用,大幅提升生产力水平。

共同富裕如何实现?壮大比较优势产业让收入分配更趋于公平

林毅夫委员预测,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到2035年,人均GDP有望达到23000美元(按照现在美元价值计算),甚至更高水平。

与一些发达国家不同,我们的共同富裕代表着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让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到发展成果。在林毅夫委员看来,我国的共同富裕实现之路,需要更加凸显比较优势。当大部分行业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整个经济体具备高度竞争力,在收入的初次分配中,便可以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和发达国家比,我国当前仍属于资本相对短缺、劳动力相对丰富。所以,我国发展一些和发达国家比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与技术,符合我国的比较优势,易于形成竞争优势,同时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让更多人分享经济增长的红利。林毅夫委员表示,发挥比较优势来发展这些产业,经济发展快,资本积累就会快,比较优势就会逐渐从劳动力相对密集转为资本相对密集,劳动力随之变得相对稀缺,劳动工资增速会高于资本回报增速,最终收入向劳动力倾斜,分配就会趋于更加公平。

林毅夫委员进一步表示,壮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同样有利于政府提高财税收入,并用于收入二次分配。例如,更多的财政资金可以投入到教育领域,让更多居民获得就业能力,以及用于消除地区、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等。

林毅夫委员还提及了第三次收入分配。通过壮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我国有望出现许多成功的大型企业。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传统文化影响以及更加完善的税收政策激励下,这些发展较好的企业将更有动力参与慈善事业,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

记者:方经纶 唐佳 朱江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