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社会”跨学科讲座第二讲:文化心理学:中西方心理差异的研究及意义

发布日期:2009-03-16 12:51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1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人文与社会”系列跨学科讲座

 

由于场地限制,本讲座提前预定,请点击下面链接填写回执,届时按回执信息于周二至周五中午12:00前在经济中心203办公室领票。

      http://form.nsd.pku.edu.cn/Survey/UserData/U66/S253.aspx

 

文化心理学:中西方心理差异的研究及意义

 

一百年来,有关中国国民特性的研究一直是中国学术界热衷的话题。但是,大多数的研究都是从思辨和经验的角度出发,往往带有很多的个人偏见及政治倾向,比如说有关“丑陋的中国人”及“中国国民性的危机”等讨论,都流于个案和观察,缺乏实证科学的证据。本讲座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介绍和评价过去二十多年来心理学家对中西方心理差异的研究,着重介绍实验社会心理学家在探索不同文化人群在知觉、归类、记忆、推理、判断、决策、情感、沟通等心理功能上的差异,同时讨论这些差异对理解中国人的管理及经济行为,调整国民心态及思维方式的贡献及挑战。

 

时  间: 2009年3月21日(周六)19:00-21:00

地  点: 北京大学 二教203

演讲人: 彭凯平

        伯克利加州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和心理学系教授

 

演讲人简历:

2

 

彭凯平,1983年获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87年被聘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讲师。1993年、1997年分获密西根大学心理学系硕士和博士学位。1997年起任职于伯克利加州大学心理学系,先后任助理教授、副教授、2004年为终身教授。他还担任伯克利加州大学社会及人格研究所(IPSR)文化与认知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社会及文化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工作。承担社会心理学等15门课程。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社会和文化心理学、行为经济、领导决策和跨文化沟通的心理学等方面,尤以跨文化心理的研究贡献著名。先后负责、参与科研项目 50多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近年来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SCI收录40多篇,他引1200多次以上(2007年被美国人格社会心理学会评为全世界论文引用最多的中青年社会心理学家),发表学术专著3部,主编5部。2006年获得美国管理学院最佳论文奖,2005年获得美国社会心理学会最佳论文奖,2004年入选国家教育部春晖计划。曾任美国心理学会科学领导小组成员,伯克利加州大学社会人格心理专业主任,2004年任世界华人心理学会共同主席。为众多国际期刊的编委或特约审稿人。曾获得多项美国和国际科研基金、奖励和学术荣誉。多篇论文被收入社会心理学经典论文集。2008年5月起受聘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和首任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