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讲座会议展开 / 收起
讲座会议
sidenav header background国家发展论坛
北大公共政策国际论坛
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年会
CEO经济观察报告会
中国经济展望论坛
研讨会
老龄中心讲座
交流信息
北大汇丰经济论坛
金融论坛
CCER论坛
国家发展研究院专题报告会
经济理论与政策研讨讲座
人文与社会跨学科学术讲座
朗润-新结构
【朗润·格政】学术论坛
教育部基地联谊会
两岸经济发展研讨会
严复经济学纪念讲座
中国经济学年会
CCER-NBER年会
陈嘉映:哲学之为穷理和哲学之为对话
发布日期:2011-02-28 02:38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2011国家发展研究院人文与社会跨科学讲座之一2011年春季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人文与社会”跨学科讲座课于2月26日晚在第二教学楼203教室拉开帷幕。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紫江讲座教授陈嘉映,为广大学子带来了精彩的第一讲:哲学之为穷理和哲学之为对话,博得了大家的喝彩和积极反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汪丁丁主持了本次演讲。
整场讲座以“道”为关键词和线索贯穿,引用各种例证,讲述了穷理和对话的深刻含义及其必要性。陈嘉映教授既旁征博引,以风趣诙谐的方式呈现出深刻的道理,也不乏严谨的语风和认真的学术态度,和大家一起探讨哲学和道。讲座最大的特色是,陈嘉映教授举了很多贴近生活的小例子,使大家身临其境地领悟所讲述的每一个道理。哲学、道及穷理
讲座以什么是哲学这一基本问题引人思考,开始整个讲解。追溯古代对此问题的认识,是关于必然事物的哲学;中世纪则把哲学和神联系起来,充满宗教气息。陈嘉映教授提出:神是具有启示行的,而哲学是论证性的。到了近代,哲学更多的与科学联系起来;课本告诉我们哲学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综合。对于哲学并无统一定义,而陈嘉映教授最后认为哲学是一种有关“必然”的知识。
接着陈嘉映教授提出核心概念:道。“好道”,讲的是“我”和世界的联系。科学思考是对客观事物本身具体的分析,而哲学思考应与“我”所联系。做事说话都要合乎道。而万物有道,这就使得我们要去“穷理”,即追究根本的道理。大多数的道都是默会的道,它基于说者和听者都明白此道的假设,于此情况下我们仍要解释默会的道的原因在于基本说来哲学的问题会包含两个层面:在一种意义上说者和听者领会的是一种道理,但在另一种意义上也许不是。说道和求道
说道分简短和长篇的。大多道属于简短的甚至无须说的,比如论语,比如常理。陈嘉映教授详细阐述了长篇论的起源和意义。长篇论起源大致有两方面:一、当风俗被破坏,交流受到阻碍,“不离物而言道”的惯例受到冲击,就产生了长篇论,如荀子的文章;二、让道脱离具体的环境背景,道便可以延伸,会走得更远。比如“轴心时代”文化的特点就是长篇论的兴起,而延伸性导致各种道理间的相通。陈嘉映教授也举了很多例子来说明道与术、学与术的区别。求道则易空,求术则易凿。
求道就是求所以然。科学是机制的所以然,而哲学是必然的所以然。道理包含了目的。历史的发展使机制从目的中抽离,从而使科学快速发展。哲学的贯通和对话
陈嘉映教授提出,科学进展的过程是使每种现象还原为另一种层次的现象形成层层递进结构;而世间的道理是联系在一起的,这使得哲学是个网状结构,这种结构使哲学提供不了唯一也提供不了排他的真理。所以各种道理连接到常理上才可使人明白(自然理解),事实和道理分不开,这就形成哲学的沟通和连贯。那么穷理不再是就事论事,而是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即要去贯通。
很多道理已稳定为一个传统,所以好学好懂,而穷理开始于对常理间冲突或错误的分析。“为什么”只有在常理的背景下、异常的现象中才会出现。用常语说道,就是“对话”。陈嘉映教授的讲课最后得到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并且陈嘉映教授最后留出半个小时讨论时间供大家自由提问。同学们踊跃提问非常深刻、有意义的问题,陈嘉映教授一一做了精彩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