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发院举办学术论坛研讨中美贸易关系

发布日期:2019-05-23 11:41    来源:

《人民日报》
加征关税是把“双刃剑”——北大国发院举办学术论坛研讨中美贸易关系

5月22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办“中美贸易及中美关系:挑战与前景”论坛,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合作是中美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美方肆意挥舞关税大棒的错误做法,无益于经贸问题的解决。中方从来不畏惧任何压力,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应对任何风险和挑战。

美国所征关税通过其国内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最终会转嫁到美国消费者身上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认为,美国挑起贸易战,是美国经济民粹主义的产物,是把美国利益至上推广到全世界的表现。

“加关税是一把双刃剑。”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说,加关税是贸易保护主义最简单的做法。美国所征关税通过其国内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最终会转嫁到美国消费者身上。

“美国贸易吃亏论是站不住脚的。” 北大国发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余淼杰说,贸易逆差对美国来说并不吃亏,这是由两国经济结构决定的。

北大国发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认为,贸易是双赢的,这是经济学的基本常识。之所以会产生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一大原因在于美国储蓄不足。“解决贸易逆差必须从国内出发,增加储蓄,减少消费。靠关税解决逆差,只会适得其反。”

美国挑起贸易战,打乱的是全世界产业发展的步伐,违背了人类历史发展潮流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运成认为,美国应该理性分析自身问题,认真考虑本国竞争力两极分化、经济活力和传统劳动力无法被创新经济吸收等现实问题,不应将矛盾转移到国外,更不能“不做蛋糕而到国外去抢蛋糕、分蛋糕”。

陈文玲表示,中美建交40年来,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合作共赢,美国创造的财富也是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人类智慧分不开的。美国挑起贸易战,打乱的是全世界产业发展的步伐,违背了人类历史发展潮流。

“通过极限施压的方式是绝不可取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东艳认为,中国现在需要扩大进口,但是中国用什么方式来进口、进口什么、进口多少,这不能由美国说了算。

国际关系学院校长助理、国际政治系主任达巍认为,当前美国在贸易等领域的种种言行,是贸易霸凌主义的集中体现,势必遭到国际社会坚决反对。

中国产业体系完整、市场规模巨大、抗压能力强,完全有能力经受风浪的考验

5月10日,美方已将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从10%上调至25%。与会专家认为,中国产业体系完整、市场规模巨大,韧劲强、回旋空间大、抗压能力强,完全能经受任何风浪的考验。

“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仍然是最大的。”林毅夫说,美国市场只占中国出口市场的20%,我们可向欧盟、日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广泛拓展经贸往来。

余淼杰认为,中国有足够的政策工具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同时,中国将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与欧盟、东盟、金砖国家等伙伴的贸易关系,并通过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机构坚决捍卫自身权利。

“我们绝对不会以中国发展为代价来满足美国单方面的需求。”林毅夫认为,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战略定力,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追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查道炯认为,要提高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提高我们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我国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不断扩大开放,让全世界共享中国发展机遇、发展成果。(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齐志明 张志文)

人民日报》原文链接:加征关税是把“双刃剑” “美国吃亏论”站不住脚——专家研讨中美贸易关系

 

《光明日报》

冷静看待中美经贸摩擦 永远首先做好自己的事——来自“中美贸易及中美关系:挑战与前景”研讨会的声音
 

      5月22日,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173次“朗润·格政”论坛——“中美贸易及中美关系:挑战与前景”研讨会在京举行。对中美经贸摩擦以及中美关系这一当下热点问题、复杂问题,与会嘉宾通过冷静、专业的分析,一致认为,要客观看待中美经贸摩擦,升级经贸摩擦的做法最终只会令美国普通百姓受伤最深;在美国一系列丑陋的贸易战做法挑战下,中国永远要首先做好自己的事。

关税大棒伤害最深的是美国百姓

    “贸易是互利双赢的。”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开宗明义地指出,美国跟中国买东西并不是美国给中国的恩惠,“在谈国际贸易的时候,不能从两国的贸易逆差或顺差来看问题,要从一个国家跟整个世界的贸易逆差或顺差来看问题。一个国家如果有贸易逆差的话,是因为它消费太多、储蓄不足造成的。要解决贸易逆差的问题,必须从国内看怎么来增加储蓄、减少消费。它不这样做的话,比如说像本届美国政府想用增加对中国、对加拿大、对墨西哥、对欧洲、对日本的关税来解决贸易逆差问题,我们看到的结果实际上是适得其反的”。

    林毅夫表示,即使美国政府有那么大的保护主义举措,201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对外贸易逆差依然增加了12.1%,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也增加了11.7%,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并没有解决,反而带来的结果是它的贸易状况恶化,是美国国内的居民,以及用中国的出口产品的生产商,付出更高的代价。林毅夫指出,在贸易战的影响下,美国一般家庭的福利是下降的,对就业也不利。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认为,加征25%的高关税是一把双刃剑。不是美国方面说的中国吃亏、中国倒霉、美国占便宜。外贸专业出身的周世俭指出,“怎么可能把进口关税加到出口账上去呢?你远在美国,要跑到全世界去收出口的关税,有这种事吗?你只能对美国进口商收关税。美国进口商怎么办?只好把这个高关税转嫁给批发商、零售商,批发商、零售商再把这个高关税转嫁给消费者”,在贸易战中最受伤害的是美国普通百姓。

贸易战中的美国吃相难看

    在中美经贸摩擦中,美国不断升级经贸摩擦,甚至通过行政手段对中国企业施压,试图打断中国企业的发展,打断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以保护美国自身发展不充分乃至落后的产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对此表示,美国现在用一个国家的力量来打压一个中国企业,这个行径是丑陋的。美国当前的举措打乱的不是华为、大疆的一个企业的产业链,打断的是整个产业发展前进的步伐,违背了经济的规律,违背了贸易的规律,违背了产业发展的规律,违背了人类前进的规律,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谈判一年多来,美国把中美经贸不平衡的矛盾都归到中国,对其自身的问题闭口不谈。”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运成认为。那么,为什么美国对华贸易存在如此巨大的逆差呢?对此,周世俭指出,关键是我们要买的东西美国不卖,“美国对华贸易逆差2018年是4192亿美元,而跟美国工业水平基本相当的欧盟对中国的逆差只有1351亿美元。美国商人到广交会觉得什么都便宜、什么都好,买买买。广交会最活跃的商人是美国商人。美国从2012年开始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但是,美国很多产品不肯卖给中国,因此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欧盟,因为欧盟肯向中国出口”。美国的高科技产品都不对中国销售,美国享受着中国制造的物美质优商品的同时,反过来指责是中国造成了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美国这样做可以说是吃相难看。

外部干扰不会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

    美国政府单方面挑起贸易战,为什么全世界没有人能制止呢?国际关系学院校长助理、国际政治系主任达巍表示,这就是单极世界造成的后果,当然今天出现的问题恰恰又说明单极世界的松动。

    达巍指出,今天的中美两国的关系状况是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世界上第一次出现两个从综合国力上来说逐渐接近,而两国的体制差别比较大,却又深度相互依存的国家。我们一方面要对目前中美关系,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的走向保持高度的关注,另外一方面我们自己不要被贸易战给带跑偏了,我们要继续做好自己的事。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教授查道炯表示,中国与美国互动或者说处理对美关系的底线是什么?应该是要有利于中国继续发展,有利于利用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可利用的因素。我们必须提高技术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劳动竞争力,扩大开放,提高开放质量。在这个过程中,美国行政当局是认可还是反对,我们都把它放在次要的地位。

    张运成也表示,中国只要抓住全球产业链不掉队、不落下,外部干扰不会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教育部长江青年学者余淼杰认为,如果中美两国能够达成经贸协议当然好;但如果最近的经贸摩擦继续加剧的话,我们就更应该通过高质量的发展、高水平的开放来积极应对。永远要首先做好自己的事,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最终实现我们的美好愿景。

    (光明日报北京5月22日电 本报记者 李曾骙 张斐晔)

《光明日报》原文链接:冷静看待中美经贸摩擦 永远首先做好自己的事——来自“中美贸易及中美关系:挑战与前景”研讨会的声音

 

《经济日报》

业内专家研讨中美经贸关系——美方极限施压危害世界经济 中国有能力应对压力挑战

中美是全球两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贸摩擦不仅影响两国经济发展,也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的预期与格局。2019年以来,中美又展开了多轮经贸磋商,但美方仍单方面宣布加征关税,对此中方不得不采取反制措施,使得中美经贸摩擦转入实质性冲突的新阶段,未来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

5月22日,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137期“朗润·格政”《中美贸易及中美关系:挑战与前景》论坛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两国应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下相向而行,以对话而非对抗的方式解决核心分歧,合作才是解决中美经贸问题的正确路径。

“美国吃亏论”站不住脚

面对美国宣扬的“美国吃亏论”,与会专家表示,美国从中美贸易中获益颇丰,美国选择从中国进口产品恰恰是因为中国产品价格比较低、质量比较好。这些产品当然可以在美国国内生产,但这样成本就会非常高,美国消费者要付出代价。中美贸易提高了美国民众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实际购买力,同时也为美国企业带来了商机和利润,美国才是“占便宜”的一方。

北京大学国发院名誉院长、北大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表示,贸易是互利双赢的,美国从中国购买产品并不是美国给中国的恩惠。这些产品美国自己不生产,但国内有需求,因此必须进口来满足。“一个国家贸易的逆差是由于消费太多、储蓄不足造成的。”在林毅夫看来,美国要解决贸易逆差的问题,必须从国内出发,努力增加储蓄、减少消费。

“在中美经贸摩擦中说美国吃亏,这个观点站不住脚。”北京大学国发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余淼杰说,贸易顺差是由两国要素禀赋、比较优势所决定的,不妨看两类产品。第一类是纺织品。中国的劳工成本大概是美国的两成,一个月750美元。如果按全要素生产率来计算,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是美国的四五成。这一定会带来大量的贸易顺差。第二类是汽车。中国出口大量的汽车,是因为中国的劳工成本比美国低,而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等国虽然劳动力成本也比较低,但没有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全产业链。

余淼杰表示,美国认为中国关税很高,也并不是事实。中国加权平均关税水平为4.5,远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如印尼为6.9,印度为6.6,甚至还低于发达国家,如韩国。因此,中国的关税比较低。

“贸易顺差对美国来讲不见得是坏事,对中国来讲也不见得是好事。”余淼杰说,贸易顺差是需要投资在其他国家的,通常而言中国会购买美国的国债。每年中国要花外汇储备的30%到40%去购买美国国债,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这相当于,美国在从中国融资来发展美国经济。同时,这对中国来讲会带来通货膨胀。

美国对中国的指责缺乏根据

对于美方的反复无常和极限施压,中方始终保持冷静和淡定。专家经过研究认为,美国的对华“301调查”报告等调查中对中国的指责经不起推敲,调查结果与客观事实相去甚远。

提到所谓的“强迫技术转移”时,林毅夫表示,美国公司到中国来投资一定是带着技术来的,但并不是中国强迫的。因为,如果在中国生产、进入中国市场,不用好的技术产品就不会有竞争力。以汽车为例,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为了市场竞争,美国的通用、福特当然会选择好的技术在中国生产。事实上,通用、福特的利润大多来自中国,所以也愿意用好的技术到中国来生产,这是其自身需要,绝非中国强迫。同时,中国的技术进步非常快。创新主要是中国自身通过学习、研发取得的,不是强迫美国进行技术转让得来的。

余淼杰认为,美国要求中国进行的结构性改革缺乏必要的论据。中国从来都没有操纵汇率,美国财政部在2017年1月以及2018年11月进行了两次调查,最重要的指标就是经常项余额占GDP的比重必须长期地低于3%,中国只有2015年高于3%,其他年份均低于3%,美国提出“中国操纵汇率”的说法并不成立。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针对美国对华的调查报告进行了大量的跟踪研究。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东艳说:“中国的开放步伐显而易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非常惊讶的是美国政府无视中国在制度性开放等方面作出的努力,而是用施压的方式希望中国在短期内达到他们的要求。”未来中国除了自身的开放外,需要在继续增进互信的基础上,在双边、多边领域加强协调。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运成指出,美国的二元经济结构自身有问题,不能归咎于中国,对自身的问题避而不谈。“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创新经济与传统制造业各走各路,使经济社会陷入了结构性困境,中国不是美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替罪羊。”张运成表示,中美双方在磋商时可以以促进双边投资作为切入点,推动中美经贸关系脱困向稳,“现阶段可以务实回应美国的合理关切,中期可能要挖掘一些合作的亮点,比如基础设施、能源、创新合作等。长远来讲,作为世界上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一定要构建制度性的经济合作框架,最大限度消除中美关系的不稳定性。”

中国有足够的“工具箱”应对

对于贸易战,中国不想打、不愿打,但也绝不怕打。与会专家认为,中国有足够的“工具箱”应对,“有理、有力、有节”地回击美方,努力使美方早日认清形势,回归正轨,同中方相向而行,争取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达成互利双赢的协议。

林毅夫表示,我们希望贸易实现双赢,但如果美国不愿意,我们绝对不会把中国发展作为代价来满足美国单方面的需求。在面对美国无理的要求的状况下,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定力,继续坚持中国的既定方针,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通过高质量发展,并且继续跟世界上其他国家维持良好的贸易关系。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和开放会给其他国家带来共同发展的机会。

余淼杰谈到,如果经贸摩擦继续加剧,包括关税以及各种非关税壁垒,中国也有自己的办法加以应对。如果美方对价值约30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的话,中国可以依照同等比例进行反制。但中国如果要长期应对,从根本上还是要提升开放水平,“应对中美经贸摩擦最重要的是高水平的开放。我们在其他市场上大有可为,可以‘化整为零’,建立金砖五国自贸区、加强与东盟的合作等”。

扩大进口,尤其是扩大对消费品的进口也是解决中美贸易争端的有力举措。东艳提出,中国现在确实需要扩大进口,这一方面是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同时也是中国承担世界责任的必要环节。中国应采取更加平衡的进口采购策略,主动向所有贸易伙伴以更平衡的方式进口,进口的数量和内容应该更加合理。

原文链接: 业内专家研讨中美经贸关系——美方极限施压危害世界经济 中国有能力应对压力挑战

CCTV 经济联播
专家: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影响总体可控

        央视网消息:5月22日下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行了中美贸易的挑战与前景专题研讨会,中国经济能否抵抗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国内企业又该如何应对挑战?来听一听专家的看法。

       针对美国加征关税导致贸易摩擦升级,与会专家表示,国际贸易是一个市场行为,加征关税的方式并不能改变美国贸易逆差的情况。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会对中美两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一定影响,但就中国经济而言,影响完全可控。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林毅夫:假如说,事情不能按照我们的愿望,真正的贸易谈判不能达成协议,对中国来讲,我相信我们维持6%到6.5%的增长是没问题的。即使减少0.5个百分点,我们还有6%的增长,在全世界还是很高的增长。中国还会是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美国现在占我们出口的不到20%,我们还有80%,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保持定力,继续坚持我们的既定方针,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开放。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余淼杰:贸易摩擦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其实非常有限,是完全可控的。那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比如说对股票、债券等等的影响,主要就是一个信心问题。

       针对美国对华为、大疆等中国企业的打压,与会专家表示,贸易摩擦的本质是制造业之争、高科技之争。中国企业要保持定力,增强内功,积极应对挑战。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余淼杰:所谓把这个压力转变成为动力,那么像有些核心的产品、核心的技术,不是现在被卡脖子,就是以后被卡脖子,绕不过去的。大疆生产的无人机,短期内美国是没办法找到其他替代商的。对大疆而言,更加要淡定。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陈文玲:现在我们的大疆、华为,中国企业这么多年积累,含辛茹苦积累的这些存量的资源,存量的这种能力,我觉得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

 

        视频观看地址:专家: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影响总体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