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定:加大财政政策力度 摆脱经济恶性循环

发布日期:2016-05-13 04:07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余永定:加大财政政策力度 摆脱经济恶性循环

——朗润格政“供给侧改革还是需求端管理”研讨会系列简报之三

 

简报2016年第010期(总第1253期)

 

背景介绍:2016年3月29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第53次【朗润·格政】论坛“供给侧改革还是需求端管理:当前经济政策重点”在朗润园万众楼召开。我们将分三期简报报告本次会议。本期简报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的演讲内容。

版权声明:未经允许,请勿全文刊发或转载本简报。如希望全文刊发或转载本简报,请联系tangjie@nsd.pku.edu.cn,并经主讲人本人审阅。

 

一、经济下滑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目前有两个问题需要回答。一是经济形势现在是好转还是继续恶化,二是我们能够忍受什么样的经济增长速度。真实的经济增长速度与我们能够忍受的增长速度的差异,决定了宏观经济分析的结论。

首先,我认为中国经济形势还是在持续的下滑中。虽然今年一季度形势有所好转,但恐怕不是一个转折性的改变。从2012年开始,每年社会各界都期待中国经济反弹,但是一直到现在还在下滑。中国经济的下滑不是暂时的和周期性的,而是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如果不采取必要的对应措施,那么经济增长速度可能还要下降,甚至会突破底线。

其次,如果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下滑,突破底线,中国就无法完成到2020年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从今年开始GDP的年均增长率必须是6.52%以上。虽然现在的经济形势不像1998年那么严峻,但是下岗失业还是一个大问题。如果经济增长速度太低,有一系列问题可能会恶化。因为我们不能忍受比较低的经济增长速度,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二、从三大投资看经济下滑的原因

经济增速下滑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下面采取比较传统的分析方法,从总需求的角度来看经济增速下滑的原因。

中国的投资需求分为三个部分: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这三类投资都呈现下滑的趋势,特别是房地产投资在去年年底已经是零增长了。

今年全国的房地产投资将是幅度比较大的负增长。房地产投资在GDP中的比重非常高,假定其占比是10%。如果今年房地产投资的增速是-10%,就会把GDP增速往下拉低一个百分点。去年的GDP增速是6.9%,往下拉低一个百分点就导致今年的GDP增速突破6%的底线。这还是比较乐观的估计。

房地产投资的下降有可能被其它需求比如消费的增长所抵消,但是消费增长实际上也不能完全脱离房地产投资的增长。房地产投资增速每下降一个百分点,消费的增速就会下降0.5个百分点。不能通过某种方法使消费的增速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那么就难以抵消房地产投资下降带来的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另一方面,净出口目前看来也很难对经济产生较大推动作用。投资的另外两个部分也都在往下走。

很多人说,中国的投资率过高,应该降低投资增速,从而降低投资率。对此观点我也赞同,但调整速度不能过快。投资在GDP中比重很大,如果投资增速猛然从20%降到7%,GDP增速就会大幅下降,肯定不行。投资增速应该逐渐下降,比如说每年降几个百分点,这样的话才能逐渐实现可持续的稳定增长,即投资率达到一个比较适度的水平。一般认为,投资率应该是在35%左右但不要超过40%。这需要相当长时间逐渐地调整。

今年之所以会出现房地产投资的负增长,原因还是房地产库存。去年的商品房待售面积是7亿多平米,而中国的年均商品房销售量也只是13亿平米,待售面积占年销售量的54%左右。面临这么大的库存,很难想象房地产开发商还会继续投资。

近几个月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回暖,原因是比较复杂的。这能说明一些问题,但是也不能全部说明问题,因为从2012年开始,这种回暖就发生过多次。目前的情况是不是和以前一样,还不能太早下结论。不管怎么说,很难相信目前的房地产回暖是建立在健康的坚实的基础之上的。需要说明的是,中国房地产市场非常复杂,地域差别很大,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

物价表现有助于我们认清经济形势。中国仍处于通货收缩阶段,主要理由是PPI持续47个月下降,尽管CPI是正的。既然CPI是正的,为什么说中国处于通缩收缩阶段呢?判断经济是处于通货收缩还是通货膨胀,关键要看债务是在上升还是下降。如果物价下降,那么实际债务就上升。目前CPI上涨主要发生在服务业,这些行业的企业一般是是中小型的和非国有的,它们的债务水平不高。尽管CPI上涨使它们的实际债务下降,但是其债务在中国总债务中所占的比重是比较低的。真正拥有大规模债务的是制造行业,是国有大企业。它们的产品价格指数即PPI在下降,这导致实际债务上升。

通货收缩和一次性物价调整有很大的不同。前者的问题是,当物价下降的时候,需求曲线是在不断移动的:物价下降使企业的利润受到挤压,于是企业减少投资,那么总需求就减少了,物价就更低。这是一个持续向下的过程。过去47个月中 PPI指数都是在下降,而且最近一段时间降幅为4%到5%。这种情况下企业怎么会不压缩投资?短期内结果肯定是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三、走出两个恶性循环

中国经济目前面临三个突出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产能过剩。第二个问题是公司债务与GDP的比例居高不下,位于世界第一。根据我们的预测,2020年这个比例可能会达到200%左右,相当危险。第三个问题是企业利润过低,特别是非金融企业的利润过低。

把这些现象结合起来看,就会发现中国经济中可能存在一个恶性循环。这个恶性循环的起点是信贷扩张支持的过度投资。过度投资造成了产能过剩,与此同时还造成了过度的负债。产能过剩造成PPI下跌,PPI下跌造成利润下跌,在利润受到严重侵蚀的情况下,企业减少投资,银行惜贷,这样的过程又反过来影响了产能过剩,使产能过剩进一步恶化,形成了恶性循环。还有另外一个恶性循环,即PPI下降导致实际债务上升,实际债务上升又导致了企业惜借、银行惜贷,又形成一个循环。两个恶性循环如果程度严重的话,就会造成硬着陆,引发金融危机。

如何着手解决这些问题,下面谈两点看法。

第一,要鼓励创新,减少企业过剩产能,关停僵尸企业,包括低效率、高耗能和高污染的企业。

第二,增加财政赤字,刺激有效需求。跟过往不同,这次主要靠发行国债来融资,而不是靠增加银行信贷。经验告诉我们,在目前的情况下,增发信贷的结果是资金流入到了资本市场,很难进入实体经济。中国基础设施投资的余地是非常大的,而基础设施投资既可以稳定增长,又可以改善经济结构。许多投资虽然没有经济效益,但是有社会效益。这恰恰是政府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

第三,尽快将货币政策的目标从数量目标转到债务目标,盯住利率而不是货币供应量。同时,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对我们非常不利,人民币汇率尽快的实现浮动。

在结构调整和有效需求管理之间、在长期和短期之间搞好平衡,这是非常重要的。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非常强调如何实现这两者之间的平衡,这样的政策是正确的。唯一遗憾的是里面所讲的财政政策强调的是税收政策,而没有强调支出政策。我认为财政支出政策在一定意义上更为重要。

 

(唐杰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