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第78期(总第210期) 全球化和生物技术对亚太地区农民与消费者的影响?

发布日期:2000-11-03 10:45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全球化和生物技术是近年来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它们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十分深远。全球化的结果是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十分有利于增进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世界市场的扩大,这又反过来促进国际分工与交易的发展,从而有利于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生物技术或生物工程会带来农业产量的较大幅度增长,有利于增加世界市场上的农产品供应。从总体上看,全球化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世界人民是有好处的,符合全世界的长远利益。然而,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利益群体在短期内受到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全球化和生物技术的兴起通过作用于农业生产和国内、国际贸易而影响农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而且对两者的影响一般是不一样的。本文打算探讨全球化和生物技术对全球农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影响,然后,针对对亚洲太平洋地区农民和农产品消费者的影响,再作进一步的分析。

一.全球化和生物技术对农民和消费者的影响
    作为农产品净进口国,全球化导致进口农产品供应者多元化,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加上削减关税,进口国国内市场农产品价格就会明显下降,从而节省进口农产品所花费的资源。农产品价格下降对进口国消费者来说是福利改进,而对于生产与进口品相竞争的农产品的进口国农民来说,则很有可能是福利损失。

    作为农产品净出口国,全球化导致出口市场扩大,出口产品价格上升,而且,出口国能够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扩大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对出口农产品的生产者有利。然而,出口需求的扩大会引起国内农产品市场价格的上升,这样对国内消费者,则是福利损失。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会极大地增进农业产量,改进农产品品质,因此,会增加农产品市场供给,降低农产品价格。价格减低,对消费者是一种福利改进,但是对农民则有可能是福利损失。不过,如果在价格下降的同时,产量能够增加更快,品质提高也更快,则农民的净福利还是增加的。然而,这种福利净增加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农民必须能够及时低成本地获取生物技术。如果有一部分农民得不到这种技术,那么,那部分农民就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市场竞争中居于劣势,而那些能够得到生物技术的农民则占尽生物技术进步的好处。

    
    另外,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将改变世界农产品贸易结构和贸易方向。生物技术可能极大地提高农产品产量,也可改进农产品生物特性,原来本国并不具备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生产现在也因为技术进步有了经济合理性,原来是农产品净进口国,现在也可能因为应用生物技术而成为自给自足甚至是出口的国家。即使由于气候和土壤的原因以前不适于生产的某种特殊农产品,现在也可能因为生物技术的应用克服了自然条件的制约,而可以生产出替代性农产品品种。这对生产某些特殊农产品,如生产香料的一些太平洋岛国,将会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二.全球化和生物技术对亚太地区的影响
    面对全球化和生物技术兴起的大趋势,亚太地区不可能置身其外,必然会深深卷入其中,如何趋利避害对该地区是个重大挑战。当今世界大约有8亿人口生活在绝对贫困之中,他们过着贫穷、困苦的生活,普遍营养不良。其中亚太地区就占了三分之二,达到5.25亿人。亚太地区又是世界食品贸易的净进口地区,粮食需求量十分巨大。目前亚太地区人口数为33亿人,预计到2020年可以达到44亿,增加三分之一,充足的食品供应对于亚太地区是十分重要的。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该地区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有好处,将极大地改变本地区食物供需形势,增加本地区粮食生产能力。

    其实,亚太地区对生物技术并不陌生。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的“绿色革命”就是生物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典范。正是依靠以先进高产的农作物品种和化肥、现代灌溉技术的引入为特征的绿色革命,亚太地区极大地改善了本地区的食物供应,使大批人口解决了吃饭问题,基本避免了历史上长期困扰该地区的大饥荒威胁,使该地区人民的福利极大增进。亚太地区耕地面积只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31%,农业人口却占世界农业人口总数的73%,人均耕地仅为0.28公顷,而世界平均水平则是人均1.4公顷以上,亚太地区仅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过去三十年里,依靠绿色革命,亚太地区成功地养活了本地区占世界总人口56%的人口,粮食产量不断增长。以1988-1998年为例,十年间亚太地区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2.1%,同期世界其它地区年均增长只有0.8%;亚太地区肉类总产量年均增长6.2%,而世界其它地区为4.2%;亚太地区水产品总产量年均增长11%,也大大高于世界其它地区;亚太地区粮食单产现在已经达到3.8吨/公顷,世界其它地区只有2.8吨/公顷。在亚太地区农业发展所取得的这些成就中,绿色革命功不可没。

    然而,绿色革命也存在一些不足。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造成环境污染,土地肥力下降,甚至出现土壤板结等问题,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绿色革命期间研究开发的作物品种经过长期使用,开始出现种子退化现象,病虫害增多,抗自然灾害能力减退。另外,绿色革命对灌溉条件的要求十分严格,而亚太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雨的季节分布十分不均匀,大约70%的耕地需要依靠天然降雨才能得到灌溉,不具备现代排灌条件。加上化肥、良种需要一定数量的成本投入,以致那些土地得不到良好灌溉的农民很少能够享受绿色革命的好处。这些农民只好继续以传统农业技术和耕作方式为主,向自然界要效益,引起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据估计,亚太地区森林每天以5000公顷左右的速度被毁坏。曾经引起国际学术界广泛讨论的绿色革命是否加剧亚太地区农村的贫富差距就反映了这种情况。

    生物技术恰恰可以弥补绿色革命的缺憾。它可以提供了新的先进适用技术,利用生物技术,特别是转基因技术,能够开发出具备更加适合人们需要的生物特性的农产品品种。农作物可以因此在增加单产的同时,增加抗旱、耐碱、抗病虫害的能力,增加农作物营养,改变农作物品种结构。一些原本具备高营养,但是产量偏低或不易培育的农作物品种现在经过改良可以大规模生产了,同时也可以在农产品中加入一些特性而增加人们所需要的养分或特性,如在大米中增加维生素A。动物产品经过应用生物技术,品质能够得到改良,产量也会有大的增加。一些原本不具备饲养价值的动物这时经过改良也可以大规模饲养了。这些都十分有利于增进亚太地区农民的健康,提高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生物技术开发对科研能力和资金投入要求很高,亚太地区各国或地区发展层次高低不同,差异较大。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属于发达国家之列,在生物技术开发应用上有一定优势,可以与欧美国家开展竞争。中国、印度、韩国、菲律宾、巴基斯坦等国农业规模大,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且这些国家具备一定的科技实力,可以动员一定的人力物力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它们也一向较重视农业科研开发,所以对全球化和生物技术兴起带来的挑战尚能加以应付,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抓住全球化和生物技术带来的机遇。而那些比较小的国家或地区要么经济落后,不具备必要的农业科研开发实力,要么农业本身规模小,从事生物技术开发在经济上不合理,因此,自主开发的能力基本不存在。

    由于资金规模和风险的特性,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无可讳言,已经越来越集中于少数跨国大企业,由发达国家掌握,并且因为有专利保护,一般生产者很难得到。这种技术垄断可能造成一系列后果。生物技术由于其研究开发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投入,从私营企业的角度来看,只有当技术成果具备相当大的市场应用前景时,才值得研究开发。亚太地区各国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以及生物特性与发达国家差别很大,各国间和各国内的情况也千差万别。农业技术的地区特性很强,跨国公司一般不愿意专门针对技术市场规模相对小的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所以,亚太地区许多数国内自主开发能力低地区的农民,可能得不到适用的生物技术。而亚太地区农民传统上使用的种子资源和生物品种特性,却很有可能被跨国公司白白拿走。亚太地区生产的大宗农产品在市场上和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具有高度的替代性。全球化和生物技术很有可能使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市场受到发达国家质优价廉农产品的巨大冲击。因此容易导致没有掌握先进生物技术的农民丧失市场机会,作为消费者得到的福利增进不足以弥补作为生产者遭受的福利损失。

    国际农业科研机构,对亚太规模比较小的国家和地区的适用生物技术开发应用负有特殊的责任。国际上18所农业科研机构,如设在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设在墨西哥的国际小麦和玉米育种科研中心等,现在每年科研经费预算达3.4亿美元。冷战结束后,这些农业科研机构一度因为跨国公司的农业科研活动发达而对自身定位产生迷惑,以我个人的看法,它们可以将科研重点放在为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国研究开发先进适用的生物技术上,帮助这些国家农业应付全球化和生物技术带来的挑战,抓住由此产生的农业发展机遇。国际农业科研机构也需要帮助亚太地区落后国家培训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消化吸收国外现成生物技术,使之适合当地农业生产条件,也可以直接提供技术、资金和人员支持,帮助它们改良现有农产品品种。

    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象中国、印度这样有实力的国家,应该加强与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在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方面的合作。这要求发展中国家建立比较规范的专利保护制度,否则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是不愿意合作的。专利保护制度虽然增加了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的成本支出,但是,却十分有助于它们获得先进技术,而且,专利制度有利于鼓励发展中国家本国科技人员从事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有利于国外先进技术的本地化。两相权衡,实行专利保护制度比不实行专利保护制度对发展中国家更为有利。
除了技术的供给外,要使作为生产者的农民分享生物技术进步的好处还有其他条件。农民采用生物技术需要支付现金,购买良种改进配套设施,所以农村地区应该有比较方便的融资条件。另外,应该有能力调整就业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以便帮助那些因为生物技术的开发应用而失去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农民顺利转向非农产业或从事更有利可图的农业活动。如果缺少这些条件,生物技术的开发应用就不一定真正能够增进全体农民的福利了。

三.结语
    总之,全球化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亚太地区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如果能够成功利用生物技术提供的机会,亚太地区不但可以巩固绿色革命的成果,克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可以顺利应付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在国内外市场上与进口农产品展开有力竞争。如果在生物技术应用上落后于发达国家,则亚太地区的农业就会受到全球化的严峻挑战,进而威胁广大农村人口的生存和发展。全球化和生物技术的发展,需要亚太地区各国或地区政府、民间和国际农业科研机构作出共同努力,以趋利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