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出版物展开 / 收起
出版物
sidenav header background2001年第15期(总第237期) 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启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入
发布日期:2001-03-15 05:32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放慢,199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4.6%,1998年为4.3%,1999年进一步回落到3. 8%。2000年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只增长了1.8%。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扩大,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朱镕基总理去年秋访问日本接见记者时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他最感头痛的问题。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传统的做法是依靠政府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但是,一方面国家财政实力有限,不可能持续增加拨款支持农产品收购价格上升;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农产品经营体制日益市场化,特别是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市场价格,涨价空间十分有限。而且,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政府用财政来补贴农产品价格的做法也有一定的限制。
从世界各个发达国家长期发展的经验来看,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最有效、最可持续、也是最终的解决办法是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增加高附加价值农产品的生产;以及就业结构调整,减少农业人口,增加农民拥有的耕地和其他资源。这两个方面的结构调整都必须以城乡非农产业发展为前提条件:高附加价值农产品一般属于收入弹性比较大的农产品,只有城乡非农产业发展得比较快,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才会产生对较高附加价值农产品的强大需求,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调整才能实现。同时,也只有城乡非农产业发展了,才能实现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然而,近几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趋势,各种制造业生产能力普遍过剩,城乡非农产业发展缓慢,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困难,甚至出现了逆向的农村经济结构调整。1998、99年农村工业从业人员净减少1000万人左右,而且,随着国民经济增长减缓以及城市国有企业改革深化,不少城市职工下岗、待业、失业,出现城市农民工回流农村的现象。因此,必须先治理通货紧缩,消除各个行业中普遍存在的过剩生产能力,才能顺利实现农村产业、就业结构的调整。
当国民经济中出现生产能力普遍过剩时,民间投资会因难于找到好的投资项目而下降,民间消费的增长也会因为企业开工状况不好,职工的预期收入和就业安全下降而减少。民间投资和消费是任何经济中社会总需求的主要组成部分,1999年此两项占我国社会总需求的84%。民间投资和消费的疲软,很容易使国民经济出现“生产能力过剩,社会总需求下降,生产能力更为过剩”的恶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基础建设的投资,弥补民间投资的不足,以启动经济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由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我国政府逐渐减少直接参与经济活动,财政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大为减少,在1999年为13.9%,中央政府的部分仅为7.8%。1999年在增发了1000亿元的建设国债后,国家预算内的基本建设投资也才为当年我国基本建设总投资的11.9%。政府财政支持的投资必须用在能够对民间投资和消费产生“四两拨千斤”的地方,才能创造足够大的需求,达到消化过剩生产能力,启动国民经济的目标。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由于各种有消费能力的社会需求都已经实现了消费,政府很难用财政刺激在短时间里创造出一个巨大的社会需求来,因此,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出现生产能力普遍过剩后,通货紧缩的现象经常会旷日持久,日本从1991年出现通货紧缩至今11年,尚未走出困境的原因即在于此。但是,我国是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市场发育不完全,消费条件不充分,尤其在占全国总人口69.1%,户数占三分之二的农村地区,和生活有关的基础设施十分落后,不仅电网老旧,电压不稳,而且,电价高昂,有一半的农户没有自来水,大大限制了农村地区对现代消费品的需求。1999年农村每百户居民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的拥有量分别为38.2、10.6、24.3,仅为同年城镇居民拥有量的34.3%、13.6%、26.6%。199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10元,高于1991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2025元,近10个百分点。1999年上述三大件的价格仅为1991年时的一半或更低,但1999年农村居民的拥有量也仅为1991年城市居民的55.8%、21.8%、30.1%。可见,基础设施不足是限制广大农村地区消费的主要原因。
根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在1999年12月对全国18796个农户所做的抽样调查和计量分析发现,农村电价调低一毛钱,对彩色电视机需求的刺激作用相当于农村人均纯收入提高370元,对电冰箱的需求相当于农村人均纯收入提高667元;对洗衣机的需求相当于农村人均纯收入提高909元。如果做到农村居民用电和城市居民同网同价、在农村安装卫星电视地面接收锅做到村村通电视、建水塔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农村地区将会很快出现一个家用电器的消费高潮,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将不再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水、电等和生活有关的基础设施问题解决后,农村地区还会自发地掀起厨房革命、厕所革命等和生活质量有关的建设高潮,把许多制造业现存的过剩生产能力消化掉。而且,农村水、电、路等和生活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一般较小,施工期短,使用的物质投入以国内生产为主,对国内需求的直接刺激作用快而且大。这类基础设施建设高度劳动密集,以使用农村廉价劳动力为主,能够在农村地区创造出许多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农村水、电、路等和生活有关的基础设施的改善也有利于提高农村的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
总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可以直接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消除过剩生产能力,有利农村产业、就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一石数鸟”的政策。当然,我国农村地区幅员广阔,中央政府财政力量有限,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果仅仅中央政府的投资,往往力不从心。因此,建议除了将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投资向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倾斜外,同时,鼓励民间投资,允许谁投资、谁经营、谁收费,以收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