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出版物展开 / 收起
出版物
sidenav header background2001年第33期(总第255期) 1996年以来台湾金融与赋税改革的经验
发布日期:2001-07-06 05:45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2001年5月31日,前台湾财政部部长邱正雄博士在中心致福轩做了一个题为“1996年以来台湾金融与赋税改革的经验”的讲座,以下是其讲座摘要:邱正雄博士首先从资本额的净值、透明化、金融检查、法规纪律等四个角度介绍了台湾金融领域的一些发展情况。
资本额会影响一个银行的行为。如果一个银行的资本额很少,那么它就不会做太复杂的业务。台湾在1989年立法将资本额的比率定为8个百分点,这个比率和其他国家相比并不是很高。假如一个银行的资产波动超过8%,那么这个银行就会面临倒闭的危险。由于投资台湾的高科技领域,银行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比如一家生产晶片的企业,去年可以卖到9美元一个,现在就只能卖到1美元了。如果银行放款给这样的企业,它的净资本额就可能会发生大的波动,继而引起社会问题,引发社会动荡。当前一些行业的波动很大,以前许多产品价格一般只波动4、5个百分点,而现在价格波动40、50个百分点是很平常的事情。因此怎样在平常就能察觉到放款的质量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就要做到使放款透明化。
台湾的做法是首先成立一个联合信息中心,所有银行的放款资料、各个公司在不同银行的贷款资料都集中在这个信息中心。第二,政府规定必须公开关系企业合并的报表。第三,放款风险最大的领域就是证券业,在台湾银行是允许投资证券业的,但是这块自营的部分波动非常大,所以为了使放款透明化,银行必须“mark to the market”,比如证券公司至少要在三个月里按照市场的价格计算盈亏。以上的工作都是自律的行为,促使银行放款朝着透明化的方向发展,但是仅仅这些做法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的金融检查。
当前国际上的金融检查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德国的模式,它主要是邀请会计公司检查公司的财务,这种欧洲式查法的一个缺点就是检查不会很彻底;另外一种就是美国模式,政府直接参与金融检查,台湾也是这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一旦发现呆帐就马上要求银行打消掉。台湾不久前颁布一个行政命令,规定预期放款呆帐的百分比到了2004年必须打到2.5个百分比。之所以这么做,主要的一个考虑就是尽量朝着透明化的方向发展,及时打消呆帐。
邱先生接下来谈了台湾的法规纪律问题。台湾原来对金融违规的处罚非常轻,以前对待违规的罚款大约在180万台币,而这个金额与金融犯罪所造成的危害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所以近来台湾加大了对金融违规处罚的力度。现在罚款可以达到一亿美金,如果还继续违规,处罚会再加一半。刑法的处罚可以达到七年监禁,如果更严重的话,也可以再加一半,达到10年。在管制(regulation)方面,台湾也学习了美国的做法,拟订了“金融控股公司法”(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act)。在这个法律下,台湾的金融构造将发生很大的变化,银行将可以投资证券、保险等各个领域。在这种情况下,对所有领域的管理就不像以前那样分业管理了,而是统一在一个委员会下进行监管。
接下来,邱正雄博士介绍了台湾外汇领域的一些情况。以往人们对资本流动是持肯定的态度,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金融当局的观点发生了转变:对长期的资本流动持欢迎的态度,而对短期的资本流动(hot money)是很谨慎的。台湾当前基本上是浮动汇率制,但是在必要的时候,当局还是会干预汇市。台湾的外汇存底有大约1000亿美金,但是要想抵御金融风暴还是杯水车薪,因此在台湾外汇期货和外汇市场共同基金是不准成立的。虽然在新加坡有台湾汇市期货,但是数量规模都非常小。
而后邱正雄博士介绍了台湾的证券市场。台湾证券市场和大陆有很大不同,大陆上市公司以传统企业为主,而在台湾上市的高科技企业非常多。台湾证券市场近10年来发生过两次大的波动,一次在1990年,当时1月的指数达到12000点,而到了10月,指数缩水至2000点。最近一次就是2000年,5月的指数达到近10000点,现在大致是5000点。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的股市如果发生这么大的变动,则很可能会陷入动乱之中。但是由于台湾过去20年来财富的积累,使得老百姓抗打击的能力提高了,所以形势还是比较稳定。
最后邱正雄博士谈了一下台湾的财政问题。台湾不久前推行了“两税合一”的税制改革,即将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合并在一起(integration of corporate tax and individual tax)。台湾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以前台湾高科技企业可以在最初的免缴5年营业税,而传统企业却无法享受到这种优惠。一方面高科技企业赚得大量的利润,另一方面又有税收上的优惠,因此传统企业就呼吁改变这种状况。而两税合一的出台就是使得传统企业和高科技企业获得相同的税收待遇。当前台湾对高科技企业的补贴已经不是很多了,只有那些真正有风险的企业才会享受一些优惠待遇。另外一项重要的关于财政的重要措施是改善通关条件以促进内陆地区的发展。台湾对进口产品分为三类:C1、C2、C3。C1大约占总量的70%,对于这类货物,只要申报就可以通关,然后再查;而C2要抽查一下;对于C3类要查的比较严格。一般来说通关是很顺利的,这对于一个海岛型的经济体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