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出版物展开 / 收起
出版物
sidenav header background2001年第65期(总第287期) 入世的影响和对策--"WTO与中国改革"研讨会纪要
发布日期:2001-12-25 07:01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改革开放论坛、泰山产业研究院和《南方窗》杂志社于2001年11月6日联合主办"WTO与中国改革"研讨会,会议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万众苑举行。现将主题发言和讨论情况摘要报告如下。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首先发言。他强调入世是一个重大转变的开始,中国将与世界全面接轨,促使资源得到更好配置,有利于技术转移,从长期来看是好的。但是有人担心中国经济经受不住冲击,造成工人失业和小农破产。林教授对农业和工业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上述判断并不正确。
林教授把农业协议主要内容概括为五条。第一,中国进口商品的检疫与国际接轨;第二,中国政府答应农产品出口不给补贴,农业生产补贴不高于8%;第三,农产品对外贸易权部分放开,不再由粮油公司垄断;第四,农产品关税降低;第五,采用关税配额方式增加粮食进口。林教授逐条进行讨论。他认为很严格的检疫标准实际难以执行,放松管制其实关系不大。中国难以承受对农业大量补贴,因为中国的农业人口比例太大。降低关税对小品种的农产品进口不变,所以影响不大,而对出口有利,农民可以生产劳动密集型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如蔬菜、水果、鲜花等提高收入。由于粮食生产是土地密集型农产品,所以中国在这方面缺乏优势,但是粮食进口采取的是关税配额制,入世后配额为1400万吨,五年后上升到2100万吨,只占目前粮食生产消费的4%,影响不大。入世可以增加出口,实现农村生产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
就工业部门来说,工业上关税下降、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等措施将使竞争加剧。入世的影响分为出口和进口,入世必将促进轻工业品出口,重工业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中国不具备比较优势,但是中国企业可以通过与国外合资,利用国外相对便宜的资本和比较先进的技术。入世后合资企业必将增多,外资流入也会增多。更加灵活的产品、资金、劳动力市场要求政府注重职能的转变。
国务院体改办范恒山司长接着发言。他指出:加入WTO有利有弊,弊是客观存在的,利则是要争取才能得到。主要的挑战是体制改革和对政府管理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能不能走向市场,能不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目前政府职能的转变面临以下问题:第一,国有经济战线过长,政府职能就不可能转变。第二,现有的政府行政主导的人事管理制度的限制。第三,计划经济的管理方式导致政府习惯在管理经济的过程中采用行政命令,依据自己意志行事。第四,不合理的政府工作效绩的评价体系。第五,难以使政府公平履行职责的财政支持制度。第六,不健全和不完善的市场组织和规则的限制。第七,规范政府行为的法律体系不健全并缺乏力量。
面对这些问题,范恒山司长认为政府应当主要应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第一是缩小活动范围。在管理层次上政府应该制定市场规则,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依靠经济和法律手段来维持经济总量关系的基本平衡,优化提升经济结构,提升社会就业水平。政府还要组织公共产品的生产,发展公共事业,提高公共服务,建立公共保障。第二是调整机制,把万能政府变成有限职能的政府,从管制审批转为建立制度规则,从为国有企业服务转变到为各种经济成分服务。另外还要规范程序和强化监管等。
接下两位发言人授回答了与会者提出的问题。范恒山回答假冒伪劣问题时指出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政府管得太多,精力分散。二与微观基础有关,企业没有自我约束,信誉建立不起来。三是政府效绩评价以地方经济增长为中心,导致地方保护主义。林教授对这个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一些行政垄断造成利润过大,而生产成本低,使有些进不来的企业假冒,分享垄断利润。在回答如何在遵守WTO有关条例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保护工商业者利益问题时,范恒山认为应当充分了解条款,利用规则,比如可以通过行业协会,和技术标准达到免受冲击的目的。林毅夫指出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公平竞争的环境发展壮大自己,如果光想着寻求保护,长期看是不可行的。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教授就"WTO与中国企业竞争力"问题做了主题发言。他认为企业竞争力主要由互补性资产积累和信誉问题决定。企业的人才资源是容易丧失的,而只有积累互补性资产企业长期才能发展。长期来看企业要有竞争力必须解决的问题包括:第一,如何积累互补性资产和知识。第二,如何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第三,如何实现由竞争战略向合作战略的转变。企业信誉建立存在三个前提:1,企业有所有者。2,企业可以交易。3,行业进入退出自由,不能垄断。中国的企业缺乏信誉,就是因为中国企业不具备上面前提,入世将推动上述情况改变。
第四位主题发言人、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江晓涓女士侧重讨论了入世贸易影响、投资影响和对策等问题。第一,她认为入世对进出口影响不大。进口方面由于国内企业还有很大的降价空间,入世后进口不会出现拐点变化。出口方面由于我国受配额限制减少应有促进作用,但是入世后对我国反倾销可能会加剧。总体上看贸易顺差仍将继续。第二是入世后对外资更大开放对我国的影响。短期技术付费是否会导致财富外流?她强调,对比跨国公司与国有企业的研发,跨国公司研发中有90%取得商业成功,而国有企业的研发2/3成了呆坏帐。是否会存在索要高价的情况?总体上不存在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国内的激烈竞争压制了跨国公司索要高价的能力。长期上是否会有技术依赖性问题?她认为现在技术已成为买方市场,在技术系统全球分工的情况下,自主知识产权与自主研发可以分离,技术外来性变得普通了。她认为在中国不拥有比较研发优势,并且科技全球化,提供技术可得空间更大的背景下,研发成果应该引进,并变为商业活动,"比较优势"原则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现在大型跨国公司全球投资和全球融资,母国资产比例少,市场和雇员的海外比例大,与母国的政治联系相对较弱。第三是中国的对策问题。她认为应当保持市场的竞争性,不应盲目组建大企业集团;应加快反垄断立法,希望业务好的公司在中国上市;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制定全球化下的技术产业政策,加快开放中的结构调整力度。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海闻教授在主题发言中,对入世影响和中国企业应考虑的问题这谈了自己看法。入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第一,短期内对贸易的影响。由于贸易更加自由,尤其是配额和分销权的取消,将使进口有较大增加。第二,对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经济增长将带动结构变化。通过研究显示性比较优势可以看出,中国在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最具比较优势,外商投资对中国的影响将主要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产品投资将大量进入,服务业投资也会大量进入。今后这些行业将相对萎缩,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将得到发展。海教授认为加入WTO对国家和行业而言是有利的。要打破民族企业的观念,入世对整个经济而言是有利无弊的。第三,在长期对中国经济体制的影响。入世将使中国选择市场经济道路不可逆转,在制度改革方向上不可逆转,整个国家将全面与国际接轨。
主题发言后,会议进行了讨论。与会人员提出了很多看法。有人认为入世的最大挑战是对政府的挑战,最大利益是促进政府改革。入世谈判15年就是准备的15年,现在有关财税体制、融投资体制变化较少,改革到了攻坚阶段,需要的是系统全面的改革而非单项突破,入世意义在于推动国内改革。
有人强调入世是春天也是秋天,入世同时具有危机含义。要意识到入世对我国企业是挑战。政府承诺几年后给外商的条件,现在应当先给内商。要将中国企业真正推向市场,先要内部竞争,再与外国公司竞争。
有人提出,在国内企业在难以与外国企业的技术产品竞争时,应建立严密有效的销售服务网,控制住下游,实现利益分享;现在中国企业走出去还缺少销售流通网络,没有主动权,企业需要依靠销售服务网络来发挥比较优势。在整体无法与国外竞争的情况下,在零部件上竞争,集中力量搞零部件,承认落后,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如何打赢这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