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第74期(总第559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形势与环境(上)

发布日期:2005-12-08 09:56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2005年11月21日下午,国家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先生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万众楼发表了题为“中国的对外贸易形势与环境”的演讲,在概括我国对外开放取得历史性成就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我国国际贸易环境的现状、问题及应对思路。我们分两期简报报道这次演讲内容,本期报道前半部分内容。

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形势
                                        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成就
    二十六年来,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1978-2004年间我国GDP年均增长9.4%,2004年居世界第七位,2005年将达到15万亿人民币,升至世界第六。我国目前已成为蔬菜、水果、小麦、布、钢铁、化肥、煤炭和水泥等产品的最大生产国,粮食、肉类、煤炭和钢铁等产品的最大消费国。

    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增长,1978-2004年间年均增长16.7%。2004年贸易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56倍,由1978年世界第二十六位上升到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由1978年的8.4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底6100亿美元,今年年底将超过8000亿美元,居全球第二。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贸易增长连续三年超过30%,三年内增长一倍。如果未来几年保持15%年增长速度,2008年有望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2015年可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

    自1993年以来,我国连续十二年居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首位,主要方式是直接投资。2004年底我国实际利用外资5621亿美元,超过亚洲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50%。全球五百强企业中的90%和世界信息技术一百强企业中的80%在中国投资。这些投资使我国制造能力迅速提高,生产规模居全球第四位。目前有172种商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包括农产品、工业制成品、电子产品和一般消费品。其中,激光视盘机、拖拉机和集装箱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钟表(主要是电子表)和收录机占60%以上,显示器、照相机和日用陶瓷占50%以上,彩电、笔记本占40%以上,手机占30%以上。

 

                                         中国经济成长的特点
    中国与近代英国、美国、日本等大国兴起的历程有所不同。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在短短二十多年时间里,发展之快、规模之大和影响之深远均无先例,面临的诸多问题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

    首先,中国人口众多,美国在二十世纪初成为世界头等经济国家时人口为9000多万,日本在六十年代经济起飞时人口为一亿多。其次,竞争的激烈程度不同。英美兴起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仍处于农业国,工业化程度低下。今天的信息产业革命,与当年这些国家兴起的时代有天壤之别。工业化早期工业制成品供不应求,目前国内外市场绝大部分商品供大于求,中国国内70%商品生产过剩。此外,影响程度不同。中国历史上对外影响力主要集中在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今天中国商品遍布全球,影响波及世界各地。引起了国内外的学术界、商界、政界、舆论界和消费者的关注。

 

                                     中国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
    面对中国的快速发展和铺天盖地的中国产品,国外尚未做好准备,感到无所适从,认为中国的发展对现有国际经济次序造成重大改变、冲击和挑战,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和恐慌,甚至出现“中国威胁论”等论调。同时,国内各方面对我国面临的外经贸环境的变化和如何应对国外反应也不够重视,准备不足。一些观点过于乐观,只看到发展的成绩,忽视了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我们发展的影响。另一些观点认为对国外依赖程度过大导致了外部环境的问题,对开放持有疑虑。国内相关部门、研究机构和经济学界对如何转变观念树立大国思维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全球经济贸易合作和对外交往工作缺乏系统研究,新形势下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战略思维。

    中国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既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机遇,也对现有世界利益的分配格局形成挑战和冲击,引起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高度关注和不安。因此,如何适应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和中国需要共同面对的新课题,无论是世界其他地区还是中国本身都需要为之做出调整。

 

                                           中国对国际贸易环境的依赖性
    在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形势下,我国和平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和全面化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我国对国际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外部环境对我国发展的制约日益突出。我国消费占GDP的比重较低,最终消费率由1981年的68%下降到目前的55%,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80%,也低于全球水平。9.5%的GDP增长中,净出口的贡献率为3.6%。加入世贸组织三年多来,我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持续高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外贸依存度 2001年为44%,2003年60%,2004年超过70%。

    首先,我国对国际能源和资源型商品的依赖程度增加。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原油、铁矿砂、铜、大豆等大宗重要资源型商品的进口量不断增加,成为世界能源和资源型商品的主要进口国之一。目前,我国原油、铁矿砂、氧化铝、铜矿石等进口依存度已经高达40%到90%。而我国在能源和资源型商品的国际交易中常常被迫接受涨价,受制于人。一方面,由于国际能源和资源型商品垄断的情况严重,我国在价格机制中的影响力不够,议价能力弱。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进口的大幅增加,改变了原有市场格局,引起国际上的关注和防范。2004年,由于进口价格上涨,我国为原油、成品油、铁矿砂、钢材、大豆、氧化铝和塑料原料进口多支付了256亿美元。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国内资源保障能力的下降,按照目前生产和消费的发展预测,重要性产品的缺口将更高。

    其次,我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由于我国进出口规模迅速扩大,我国在劳动力就业、商品和服务进出口、转移过剩产能等方面对国际贸易环境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高。外贸出口直接吸纳就业人员超过一亿。其中,纺织品贸易直接吸纳就业人员约2000万,间接就业人员约一亿,其中绝大多数为农村劳动力,为解决三农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纺织品、服装、鞋、钟表、自行车、玩具、缝纫机等产品的世界上第一大出口国。国内DVD产量的90%,手机产量的60%用于出口。2004年中国生产59亿双鞋和1.3亿台DVD,各占世界销量的60%和50%以上,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销售。

    第三,我国很多产品的专利和核心技术依赖外国,重要装备主要依靠进口。由于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不足,我国虽已成为世界上彩电、计算机、手机、DVD和摩托车等产品的第一生产大国,却并不拥有这些产品的核心技术,大部分关键零部件和重要装备来自进口。据统计,我国85%的集成电路、85%以上的医药产品,80%以上的芯片、70%以上的数控机床和纺织机械、90%以上的汽车专利技术都掌握在外国公司手里。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进口使得我国国内产业出现了空心化的倾向,也是我国无法在价值链条中获取更多利益的原因。由于受专利等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限制,企业产品出口发展后劲不足,受制于人。由于必须向国外支付昂贵的专利费,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在技术创新和发展上容易受到国外公司的打压,迫使一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不得不退出市场竞争。

 

                                           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日益增多
    由于我国出口规模迅速扩大,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相关产业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与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和出口产品雷同,直接形成一种竞争关系。我国快速发展不仅抢占了发展中国家优势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产品退出市场,而且正在挤占其国内市场,使其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受到冲击,甚至被边缘化。

    面对日益剧烈的国际竞争和有限的世界市场的容量,我国出口的过快增长引发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贸易争端和贸易纠纷,国外对我国的限制力度不断加大,案件的数量、涉案金额以及贸易摩擦对象国和地区都在不断增加。1979年以来,国外共对我国发起了714起“两反两保”的案件,涉及我国出口的4000多种商品,影响中国近200亿美元的出口。根据世贸组织统计,1995-2004年间,我国连续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世贸组织成员,在WTO成员发起的2643反倾销案件中,针对中国的有411起,占15.6%。在最终采取的1656起反倾销的措施中,针对和涉及中国的共计297件,占18%。

    近年来国外对我国发起的贸易摩擦和引起的贸易争端和贸易纠纷具有如下特点:由货物贸易领域向服务贸易领域扩大;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由传统的“两反一保”措施向不利条款和技术性贸易壁垒扩张;由企业的微观层面向宏观体制制度层面延伸;此外,知识产权问题可能成为引发新一轮贸易摩擦的热点问题。发生贸易摩擦的产品,绝大多数为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对我国的劳动就业影响很大。贸易摩擦不仅导致了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也为“中国威胁论”等不利论调也提供了口实,危害了我国贸易发展的整体外部环境。

 

                                    我国国际贸易环境趋于复杂和面临挑战的原因
    首先,我国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科技和构成直接和潜在的竞争是最主要的原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产业竞争将向关键技术、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等核心竞争力方面发展,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形式将更为复杂。其次,我国发展对世界原有政治经济格局造成的冲击和调整导致世界经济利益格局重新调整和分配,矛盾和竞争伴随调整过程在所难免。此外,价值观、文化差异乃至意识形态也在发挥作用,一些人和一些政府用有色眼镜看待中国,甚至试图遏制中国发展。最后,受美、欧及发展中国家国内因素影响,中国的产品和中国常常成为其转移矛盾的出路。因此,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将更富挑战性,问题更为突出。如能处理好贸易环境问题,则有助于我国战略目标更快更好实现,处理不好则会影响我国的发展。

国际贸易环境建设的状况
                                           我国国际贸易环境建设的特点
    首先,充分认识加强国际贸易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以平常心看待国际贸易的环境问题,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问题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对外开放贸易发展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无法回避和避免。随着我国竞争力增强,国外对我国的限制会越来越多,出现矛盾和摩擦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一个必然现象;不是战术性的,而是战略性的。如果从前一直关心发展,对外部环境建设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现在需要一手抓对外贸易发展,一手抓国际环境建设。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对我们抓住战略机遇期顺利实现下一个战略目标至关重要,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和平发展一个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

    同时,充分认识到环境建设问题的复杂性。我国贸易摩擦对象众多,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产品范围广泛,既有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也有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产品,既包括货物贸易,也包括服务贸易和投资知识产权等领域,加上针对中国的不利条款,应对工作十分复杂。尤其是应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的任务更为艰巨,因为这些国家在很多方面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而每个发展中国家各有特点,工作非常复杂。

    此外,充分认识加强国际贸易环境建设工作的长期性。目前我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矛盾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等低端产品,一旦我国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将在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段产品上与发达国家展开全面竞争,将面临一轮更为激烈的贸易摩擦和冲突。二十世纪最后的二十年,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崛起的准备期,国际贸易摩擦处于相对稳定和隐性的阶段。本世纪的前二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贸易摩擦日益增多,进入贸易摩擦的高发期。2020年到2050年之间,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中国将与世界进一步融合,达到新的国际经济均衡时期。因此,国际贸易环境建设任务必然是长期性的,将伴随着我国结构调整和世界经济格局形成新的均衡的全部过程。

 

                                        加强国际经济贸易建设的不利条件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在加强国际贸易经济环境建设的战略设置上,还是在应对机制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我国都还有很大差距。欧美具有强大的和专业人才队伍和机构负责处理贸易摩擦和对外的谈判工作,美国贸易谈判办公室(USTR)共有专职工作人员近两百人,欧盟欧委会贸易总司也有庞大的专司贸易救济的队伍。

    其次,我国缺乏高效的预警机制、快速的反应机制和合理的内部协调机制。美国的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牵头成立了有十九个联邦政府机构组成的跨政府机构,实行跨部门的协调工作机制,同时拥有比较强的咨询力量。美国USTR有总统贸易政策和谈判委员会、四个政策咨询委员会和二十二个部门和技术性的咨询委员会,共有来自各方面的委员七百多名。欧盟在贸易谈判和贸易救济政策设有一三三委员会和专门为委员会作为其咨询和参谋的机构。

    目前,我国处于较为被动的应对状态。有关贸易伙伴和对手的研究不够深入,主动应对能力不强,也是我们不熟悉规则的体现。我国贸易救济措施起步较晚,贸易政策的制定也有分割的现象,政府间谈判资源比较分散,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联系,整个体制和制度建立需要进一步加强从而提高效率。

    做好国际贸易环境的建设工作,既关系到国家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企业和人民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体现。

 

                                          加强国际经济贸易建设的有利条件
    首先,党中央国务院给予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本着平等互利和平发展的原则,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贸易争端。温家宝总理把应对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列为政府当前三项工作重点之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应当建立健全妥善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机制,善于应用国际通行规则发展和保护自己。一系列指示和要求为我们明确了当前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从国际大环境看,和平、发展和合作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流,同时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争取到了稳定的国际贸易环境,拓展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加深,我国经济发展为世界带来了机遇,中国已占全球4.2%的经济总量,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4.5%。已占6%的世界贸易总量,对世界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2%。这些方面,有利于我们在国际上进行正面宣传和工作。

    从内部条件看,我国巨大的经济规模和市场潜力,尤其是进口的不断扩大为改善外贸环境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和筹码。目前我国是国外资本的重要投资和获利地,全球五百强跨国公司中有四百五十家在中国开展了业务。此外,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在妥善解决贸易摩擦和创造稳定的贸易环境方面也积累一定经验,为今后更好地做好贸易环境的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

 

 

(整理:刘鎏、卢锋整理,未经报告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