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出版物展开 / 收起
出版物
sidenav header background2005年第55期(总第540期)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和谐发展的几点意见
发布日期:2005-09-26 09:44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和谐发展的几点意见[1]林毅夫
自1979年开始进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奇迹似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达9.4%,对外贸易年均增长16.7%,人民生活大为改善,贫困人口从1979年的2.5亿减少为2004年的2610万人。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低,2004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达1277美元,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收入分配也不平均,城乡差距从1978年的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6倍增加到2004年的3.2倍;环境、资源的可持续性也令人担忧。有鉴于此,我国政府提出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以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最近各地都在紧锣密鼓地制定“第十一个社会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和“2020远景发展规划”,在这两个规划中,除了要积极、稳妥地推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建设外,各个地区怎样实现持续、快速、和谐的发展,我提出6点意见以供参考:
第一,发挥比较优势以实现竞争优势。在国内有一种观点认为,竞争优势是哈佛大学商学院麦克尔·波特新提出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由李嘉图提出,已有200年历史,所以要用新理论来替代老理论,不要再遵循比较优势理论了。但是,其实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只有发挥比较优势,才能实现竞争优势。
按照麦克尔·波特理论,一个国家或地区要在某种产业、产品上具有竞争优势必须符合4个条件:一,要充分利用该经济当中丰富的、价格便宜的要素;第二,在国内要有足够大的市场;第三,要形成产业群聚;第四,在国内必须要有竞争而非垄断的市场。
上述构成竞争优势的四个条件中,某种产品的国内市场规模决定于该国的人口总量和收入水平,两者在每个时点都是给定的,决策者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例如,摩托车对中国目前的收入水平来讲,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居民来讲,是一个购买得起、便捷、合适的交通工具,而中国有13亿人,所以国内摩托车市场规模很大,目前我国年产摩托车1000万辆,单单重庆就年产达400万辆,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摩托车之都。对于小轿车,尤其是高级轿车而言,我国具有购买力的人口小于美国、日本、欧洲,所以,我国的市场规模相对还较小。
除了国内市场规模之外,决定竞争优势的其他三个条件其实都决定于是否发挥了该国比较优势。首先,在产业和产品选择上要充分利用一个经济中丰富的、价格便宜的要素,其实也就是要充分发挥这个经济的比较优势。因为一个经济的比较优势由其要素禀赋结构决定,劳动力相对多、资本相对少,劳动力就相对便宜、资本相对贵,这个经济在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和产品上就有比较优势;反之,在资本相对密集的产业和产品上有比较优势。所以,竞争优势理论的第一点也就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其次,一国能不能在某种产业、产品上形成产业群聚,是不是有充分竞争的市场,也决定于该国是否按照自身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产品。如果不是,这些产业、产品的生产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就没有自生能力,只有在国家的保护和补贴下才能生存。由于国家能够动员的资源有限,不可能给以太多没有自生能力的企业保护、补贴,所以,不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产品不可能在国家的保护、补贴下形成足够大的产业群聚。例如,目前在美国劳动力密集型的纺织企业,由于不符合比较优势,即使在国家的大力保护下也寥寥无几,剩下不了几家,没法于任何地区形成在纺织业的各个生产环节上存在众多企业的产业群聚。同理,由于违反了我国的比较优势,在改革前我国资本密集型的汽车产业的各个部件不可能有众多的企业生产,因而形成不了产业群聚,长春只有一家一汽,武汉只有一家二汽。其次,如果政府所要发展的产业了违反比较优势,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不具有自生能力,只有在政府的保护、补贴下才能建立起来、经营下去,那么,也就不会有公平、竞争的市场。所以,公平竞争的市场是否存在也取决于所要发展的产业是否遵循比较优势。
产业群聚和市场竞争的存在取决于是否遵循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产品,并不意味着麦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就没有价值。虽然,我国在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或者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劳动力密集区段具有比较优势,但是,符合这个条件的产业、产品有几千、几万种,我国尤其各个地区应该怎样进行产业、产品选择?那就要看在符合当地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产业、产品中,那些产业和产品的生产能够形成产业群聚。一个地区的产业、产品要形成群聚,通常至少需要有如下几个条件中的一个:
一是具有历史传统。江苏扬州的杭集镇,是中国的牙刷之都,年产中国70%牙刷,该镇从清朝道光年间就开始生产牙刷。江西南昌文港镇,是中国的铁笔之都,该镇从宋朝就开始生产笔。这些有历史传统的地方,积累了许多该产业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本和市场关系,在市场条件下,就比其他地区容易形成有规模、有竞争力的产业群聚。
二是存在国有企业。在改革前由于我国收入水平很低,资本极端稀缺,某些国有企业的产品由于资本、技术较为密集而不符合我国当时的比较优势,但是经过改革开放这26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规模增加了10.3倍,要素禀赋结构的水平提升了,资本不再那么稀缺,过去不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产品现在有许多已经变成符合比较优势了。重庆摩托车能够形成产业群聚就是建立在过去军工装备产业的基础之上。另外,山东潍坊成为我国拖拉机的重要生产基地也是因为在潍坊过去有两个国有拖拉机厂,为潍坊积累了许多工程、技术力量。
三是当地有特殊资源的。上述江西南昌文港镇所以成为全国的铁笔之都,除了生产毛笔的历史传统为其积累了技术力量、市场关系外,还在于江西生产铜,产铜企业的边角料为铁笔的生产提供了廉价的资源。四是利用区位优势引进外资。江苏昆山和广东东莞的IT产业和电子产业,都是利用区位优势,引进外资的结果。5。在现有基础上,往上下游延伸。每个产业从原料到市场,都有许多环节,如果一个地区已经在某个环节上有了竞争优势,那么,这个地区必然已经积累了许多熟悉这个产业的技术、生产、市场渠道、客户需求的人力资本,从这个已有的环节往同一产业的上下游延伸,也就容易形成产业群聚。扬州的杭集镇就从牙刷的产业群聚发展为旅馆所用的小卫生品的群聚;浙江的义乌也同样从小商品的批发市场延伸为袜子、文具、像框等商品的群聚之地。
第二,创新技术,提高竞争力。我国的经济规模大,任何一种符合我国比较优势的产业、产品,都会有不少地区能够在同一产业、产品上形成产业群聚。同理,和我国处于同一发展阶段,在劳动力密集产业或资本密集产业中劳动力相对密集区段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也很多,在我国能够形成群聚的产业、产品也会在许多其他国家形成群聚。所以,我国的一个地区如果在某种产业形成了群聚,也只有进行不断的技术创新,时时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生产的成本和开发出新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中保持竞争力。从长期发展来讲,不管是国家、地区或是企业,只有技术不断创新,产业才能够升级,产品的生产成本才能够降低,质量才能够提高,市场才能够扩大,经济才能持续增长。
对于发达国家而言,由于在各个产业都已经使用了最新、最前沿的技术,因此,要有技术创新就只能自己发明技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技术创新可以有两种来源,自己发明技术或是从发达国家引进。一般来说,引进的成本会远低于自己研发的成本,对于中国现阶段而言,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在可以引进时,尽量以引进为主来取得技术创新,但是,并不是说发展中国家就不要做任何研发。
首先,发达国家的技术通常是适合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的,而我国的工资水平较低,所以引进的技术要消化吸收、改进生产流程,在不影响质量,而又能够利用劳动力替代技术设备的地方,尽量使用劳动力,这样才能降低生产成本,这种努力也需要研发和创新。扬州的杭集镇所以能够在全国许多生产牙刷的产业群聚中脱颖而出,原因在于我国80年代的牙刷容易掉毛以及伤牙龈,杭集镇的三笑企业在90年代初从德国引进一条价值300多万元人民币全自动化生产线,提高了牙刷的质量;但更重要的是,300多万元生产线在1990年代初,对于当时一把牙刷价格只有几毛钱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巨额的投资,引进后,三笑发现该条生产线多数的自动化环节可以用劳动力替代,真正影响产品质量的只是最后一个生产环节,这个环节的设备只要80万人民币就够了,于是,三笑就再引进了多套这个设备,使三笑的产品质量高、价格低,占领了全国牙刷市场的绝大份额。所以引进的技术应该和我国的比较优势相适应,并不是资本越密集、技术越先进、自动化程度越高越好。从高工资的发达国家引进的较好的技术是一种创新,把引进的技术根据我国的要素禀赋的特性来改进,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使其能够用廉价的劳动力来替代昂贵的资本的努力,也是一种创新。
其次,如果在某个产业我国有比较优势,但是已经没有比我国更发达的国家在同样的产业里有比较优势,继续在那个产业里生产,那么,就必须靠我国的企业自己研发,才能够获得新技术和开发新产品。重庆的摩托车产业就是在这样的发展阶段,由于摩托车相对汽车、信息产业等来说已经是一个相对成熟、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原来生产摩托车的发达国家,例如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基本上都已经退出摩托车产业,不再生产摩托车,我国实际上已经成为生产摩托车的最发达国家,国内众多的摩托车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保持竞争力,就必须不断研发摩托车的新技术、新产品。重庆作为摩托车之都,现在平均起来每天就获得5件摩托车方面的专利。
第三,改善金融结构,支持具有比较优势产业中的高效率企业发展。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企业经营都需要有金融的支持。一个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必然要有一个现代化的金融体系来支撑。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是动员资金、配置资金、降低风险。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来讲,配置的功能是关键。因为,在每一个时点上,只有把资金配置到最有竞争力的产业中的最有效率的企业,才能让有限的资金创造出最大的剩余,这样,在下一期生产中,可以动员的资金才会最多;同时,也只有这样资金才会有最大的回报,在可动员的资金中才会有积极性把最大的比例用于储蓄、积累。所以,金融体系动员资金的能力,其实从属于配置的功能,配置的功能强,动员的功能也就强。同样的道理,只有把资金配置到最有竞争力的产业中的最有效率的企业,这样风险才会最小,所以,风险的大小和配置功能的好坏也成正比。如果配置不好,尽管企业拿到资金去投资的时候会有一段投资拉动的经济快速增长,但是等到这个企业把项目建成了以后,如果这个企业的效率不高,或是所在的产业不符合我国的比较优势,那么,投资的项目没有办法赚取足够的利润来偿还银行得本金和利息,或是给以股东足够的回报,就会变成银行的呆帐、坏账,或是成为股票市场的垃圾股,这种项目多了,就会加大金融体系的风险,演变成金融危机。所以,如何改进资金配置效率,对于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快速的发展至关重要。
所谓最有竞争力的产业就是符合当前发展阶段比较优势的产业,因为如第一点所述,只有符合比较优势才能形成竞争优势。按照我国当前的要素禀赋,我国的经济总的来说在劳动力相对比较密集的产业或是资本、技术密集产业中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区段具有比较优势,而这两个产业和产业区段中的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能够给中小型企业提供最有效金融服务,同时能够在众多中小企业中甄别出有效率、信用好的企业的是地区性中小型银行。所以,现阶段我国应该建立以地区性中小型银行为核心的金融体系。当然,也要发展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以及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方便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我国的金融发展不能简单照搬国外先进的金融安排,这样金融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地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不管是劳动力、资金、技术、市场,到最后都需要靠企业家把它们组织起来才能变为生产力。从经验上可以看到,过去2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中涌现的著名村庄都有一位特别能干的书记,如华西村的吴仁宝、横店的徐文荣等,中国著名的企业也都有一位领军人物,比如联想的柳传志、三笑的韩国平、重庆力帆的尹明善、新希望的刘永好、远大空调的张跃等,靠这些能企业家才能克服困难,把各种要素、技术组合起来,生产某种适销对路、价低质高,在国内、国际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关于人才,固然一方面要靠一般教育的培养和企业的在职培训,提高企业经营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要靠政府创造良好的企业家成长环境,使拥有企业经营能力的人才能够以比较低的门槛进入市场,使经过市场考验的企业家能够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不断涌现。对各地来讲,同样重要而不可忽视的是从国外和外地引进人才。
第五,吸引外来投资。外来的投资,包括境外的投资和本国其他地方的投资,不仅引进了资本,而且,一般也会同时引进市场、技术和人才,把我国的比较优势变成为竞争优势。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0年代初以来,我国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02、2003年我国还超过美国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外资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外贸易的强劲增长的贡献可以说是有目共睹。当前国内有一种论点认为外资太多会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其实,只要不以拔苗助长的方式给予外资超国民的待遇,那么,在资本相对丰富的发达国家都还在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外资的情形下,对中国这样一个资本相对短缺的发展中经济,吸引的外资再多也不会是太多。
第六,建立一个明智、高效的政府。主流经济理论认为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干预越少越好,政府的职责只在于提供基础设施、安全、法律等市场不能有效提供的公共服务。这样的观点对发达国家的政府而言是比较合适的,因为发达国家已经处于产业和技术的最前沿,产业和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未知的,政府没有办法干预,所以最好让市场竞争来决定方向。但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绝大多数产业和技术可以利用后发优势从发达国家引进,因而其发展轨迹是较可以预测的。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转型中国家,市场体制还不完善,制度的改革和创新皆属于具有很大外部性的公共产品,更需要有政府的积极参与才能顺利的完成。正如亚瑟·刘易斯教授在《经济增长理论》一书中所说的:每一个成功的发展中国家背后都有一个非常明智的政府,当然更多的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不明智的干预导致经济发展失败的例子。
如何才能成为明智的政府?有三点意见供参考,一是要把握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顺着方向推动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二是要理顺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政府要做好服务,让当地符合比较优势、能够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群聚发展起来。第三处理好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政府的角色是搭台,创造良好的市场外部环境,唱戏的主角必须是企业,对于企业政府既不可拔苗助长,也不可杀鸡取卵。
最后,就构建和谐社会谈几点看法。一个社会如果不和谐,绝对是不可持续的。创造和谐社会,关键是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以缩小贫富差距。如何才能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低收入人群可以赚取收入的资产只有自己的劳动力,要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最重要的是提供充分就业的机会,使低收入人群能够分享经济发展的果实。由于我国现阶段要素禀赋结构的特性所定,当前我国的经济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资本、技术密集产业的劳动力密集区段具有比较优势,因此,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不仅能够使得我国的经济能够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最大的竞争力;而且,能够创造最大可能的就业机会,一方面满足城市新增就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需要,同时,还能最大可能地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消除我国当前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由于这样的发展模式符合我国的比较优势,我国的经济发展会最快,资本积累的速度会最高,因此,资本就会从相对短缺变为相对丰富,劳动力从相对丰富变为相对短缺,工资水平就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资本的回报就会逐渐下降。也就是只要能够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随着经济的发展,穷人所拥有的劳动力资产不断增值,富人拥有的资本资产不断贬值,因此,经济发展就能够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
[1] 本文根据2005年6月25日在重庆中国留美经济学会年会上讲话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