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出版物展开 / 收起
出版物
sidenav header background2003年第70期(总第412期)地方保护主义和地区专业化
发布日期:2003-11-24 08:40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2003年10月22日下午,香港大学的白重恩教授在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致福轩’做了题为“地区保护主义和地区专业化:中国制造业的证据”的报告。主要考察中国制造业中专业化发展的决定因素,并着重考虑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贸易对于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而专业化和贸易又是紧密相联的,贸易促进了专业化,专业化的发展使之能够更好地从事贸易。什么因素决定了专业化的发展水平呢?以往的文献主要分为三部分:Ohlin(1933)认为不同国家,不同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各国按照自己的比较优势进行生产,在不同的地区产生了不同行业的集中,促进了专业化的发展;Krugman(1991)认为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产业分工的根源,当一个产业固定成本很大,可变成本较小时,较大的产量能够降低产品的平均成本,竞争的结果会导致生产的集中和专业化;Marshal(1920)认为产业的集中能够引致出专业化的原材料供应商,形成较大的劳动力市场,而且能够共享知识的溢出效应,这些外部经济导致了产业的集中。然而这些文献比较集中于国家间的比较,并且由于国家间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分析比较困难。所以,对于地方保护主义对于专业化的影响,还是一片空白。
白重恩教授主要着眼于一个国家的内部,研究地区间的产业专业化。认为在区域经济中,有前面的理论可以延伸出类似的结论:对流动性较差的资源依赖较大的行业,地理上的集中度也较高;具有规模经济的行业,集中度较高;产业集中的外部经济较大的行业,地区的专业化程度也比较高。对于地方保护主义对地区专业化的影响,白重恩教授认为:由于改革开放后财政制度的改革,地方政府的收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企业的利税,所以当一个行业的利税率比较高的时候,政府有更大的动机去对这个行业进行保护;而且,由于国有企业对于政府而言有特殊意义,对国有企业的保护也较多,所以国有企业比重比较大的行业,受到保护也会更强。如果用行业的利税率和行业中国有企业的比重作为衡量行业受地方保护程度的指标,会发现有较高利税率或者国有企业比重较大的行业,集中度较低,产业专业化的水平较低。
其次, Young(2000)研究表明中国的地方保护主义自改革开放以来是越来越严重的,证据是中国地区专业化水平不断下降。Naughton(1999)认为中国1987——1992年间,中国地区专业化水平是提高的。白重恩教授认为Young在产业划分上分类太粗,不能很好的表明专业化的程度,所以研究中国专业化水平的发展趋势是本文的另外一个目的。
白重恩教授主要研究了1985——1997,在中国大陆的29个省级规划(海南和广东合并),制造业中32个具体行业的情况。整理出了32个行业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有较高利税率行业的地区专业化水平较低;国有企业份额较大的行业,地区专业化水平也较低;反映了地方政府有很强的动机对这些行业进行更大的地方保护。实证结果也表明了规模经济对产业集中、地区专业化的显著的正的影响。白教授认为由于对资源禀赋很难用较好的变量来衡量,所以没有研究资源禀赋对于产业集中的影响;而且在用“工程和技术人员的数量”来衡量企业的外部经济时,得到的结果并不显著,很大程度上在于这一变量没有很好的表示外部经济。最后,以Hoover系数衡量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发现在1985年之后的最初几年,地区的专业化水平是降低的;但是之后,产业集中和专业化水平是提高的。这与Young(2000)的结论是相反的,但是与Naughton(1999)的结论一致。
(白营、李远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