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出版物展开 / 收起
出版物
sidenav header background2003年第19期(总第361期)投资、IPO和信息披露---中国证券市场与金融体制改革理论研讨会(简报之六)
发布日期:2003-01-26 08:03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2002年1月18,19日,“中国证券市场与金融体制改革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万众楼召开。分会场二A的主题是“投资、IPO和信息披露”。香港大学的王杰邦教授报告了他们的论文“中国的投资与预算软约束”。报告分为理论和实证两部分。报告首先建立了一个模型研究预算软约束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模型基于Holmstrom和Tirole(1997,1998),是一个考虑了预算软约束的道德风险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得出了两个结论:公司的投资与现金流有正相关性,投资现金流的弹性因预算软约束的出现而下降。接着,王教授介绍了他们如何设计一个实证模型来检验理论的推测。他们所用的是Q-理论,数据为1995-2000年的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结果发现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现金短缺的问题。根据国有股比例的大小,他们把样本公司分为三组,发现在每个组,现金流都可以解释投资,但参数的大小不同,说明公司的国有股份比例较低时,现金短缺的问题更大,这与理论模型一致。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赵忠老师对此报告做了一个评论。赵老师指出如何衡量预算软约束的程度是一个问题,报告中用国有股的比例作为代替,但是国有股比例相同的公司,预算软约束的程度也可能不同,这个衡量应该可以做得更精细一些;另外,关于用Tobin’s Q这一指标,首先这一指标依赖于市场有效这一假设,其次,报告中用平均Q代替边际Q是否合适也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报告人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平新乔教授,题目为“上市公司再融资资格的确定与虚假信息披露”。报告从中国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净资产收益率的畸形分布出发,用一个两期模型,明确的给出了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的“购买独立会计原则”这一事件发生的区间,发现这个区间是稽查概率,惩罚力度与国家证监会规定的上市公司再融资资格的一个函数,而且,这个假冒的上市公司的质量信号发生的区间,对于证监会规定的上市公司再融资资格来说并不是对称的,在该门槛以右,冒假的区域大于该门槛以左的区域,进一步,平教授指出在上市公司质量服从正态分布的前提下,若证监会按经验估计的净资产收益率的均值来确定上市公司的在融资资格,则危险很大。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沈明高老师对平老师的报告作了简短评论。沈老师认为该研究很有意义,理论模型清晰,结论非常直接,且有明显的政策含义,沈老师同时认为报告中还可以引入其他的做假的成本。
第三个报告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田利辉的“金融管制,投资风险与中国一级市场的发行溢价”。该报告首先记录了中国一级市场的超常溢价,然后提出了投资风险和制度溢价的理论假说,接着报告了经验研究的结果,检验了中国一级市场上的溢价因素,并探讨了制度性溢价的根本动因。
陶志刚教授对这个报告的评价是文章很有意义,但报告中的假说如何具体成可检验的将是一个问题。
第四个报告是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叶敏同学的“信息甄别机制与金融深化——温州金融案例研究”。报告首先探讨温州金融市场形成的三个阶段,报告认为温州非正规金融部分的市场份额很高是因为信息甄别机制的不同。报告通过信息甄别这个角度剖析发展中经济市场化过程,建立了一个发展中国家利率均衡模型并指出发展中国家金融具有的非出清以及非单利率均衡的特征。
肖耿教授对此报告做出了简短的评论,认为此报告包括很详细的案例,现代的模型,而且研究温州的经验确实很重要。不足之处是文章有很多跳跃,思路还需要进一步理清。
第5个报告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王立彦教授报告的。报告从一个案例提出问题,进而以2000年底以前的518家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当年及前1年的企业所得税优惠为主题,揭示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发行时间、不同行业、不同净资产收益率上市公司的实际所得税负,以及非法定税收优惠的方式、持续时间和批准机构,并进一部分析非法定税收优惠泛滥的经济和体制原因,以及与区域经济和公司价值的相关性。
(范瑛整理,未经发言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