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第28期(总第315期)中国企业竞争力与中国金融系统发展——中国北京2002年工商峰会简报之二

发布日期:2002-07-11 07:24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2002年5月21日至5月23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美国道、琼斯公司联合主办了中国、北京2002年工商峰会。本期简报摘要报告会议上有关中国企业竞争力和金融系统发展问题的报告内容。

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

    这一主题讨论由《亚洲华尔街日报》国内新闻编辑Marcus Brauchil先生主持,发言人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刚博士、Monitor中国公司总裁Denis Fred Simon,他们发言的观点摘要如下:

    入世为中国企业创造了很多机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由于它们具有活力,能够加入到全球的网络。但是困难还很多。比如说金融行业,还是很难得到融资,有些私营企业还不允许进入到某些领域和某些行业,这些都是进一步提高竞争力的障碍。中国也不会满意自己的低端状况,会努力往上走。中国政府正在改变以往管理方式,让人民自己投资,或者同外资企业联合组成合资企业,这会为未来提高竞争力建立一个更好的基础。

    现在不管是私营公司还是国有公司都发生了很大变化,IT的发展使人们开始关注战略,现在国外和国内的咨询公司都很多,中国公司力图通过咨询来提高自己的效率,改善公司的生产力。公司正在考虑如何确定自己的定位,不光是考虑价格战,同时考虑满足市场需求,出现了更为复杂的经营方式,同时关注他们的客户。

    面临同样的起跑线,中国可以进行有效的竞争,低价格是一种战略,能够帮助中国成功。在全球化过程中另外一个大问题,就是品牌的问题,很多品牌通过连锁店来收购中国的产品。中国现在的很多品牌都同外国品牌合作,这从长远来说是非常不好的,如果要取得成功,必须建立自己的品牌。

    中国现在是世界上的制造工厂,但是不能很长时间作为低价格的竞争者,因为需要找到新的渠道,回到你的价值链上,成为创造技术的价值链的一块。目前中国的很多人才都加入了外国公司的研发中,中国公司越来越难找到创造自己技术的人才,这也是他们沿着价值链往上走面临的困难之一。

    最后,生产专业化非常重要。如果中国公司要参与竞争,就应该创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市场刚刚开放,做生意相对容易。现在中国公司已经达到了一定阶段,该是进行整合的时候,要注重某一项业务。如果开始不能做品牌,那么就要做附件,然后就可以学习做品牌。他们的财务能力比较低,对于国际市场了解比较有限,开始不要急于做品牌,要慢慢往上走,不仅要了解技术,还要了解财务和市场。

中国金融体系发展

    以出口产品为先导,以两千亿美元外汇储备为后盾,中国企业将通过各种途径走向世界市场。会议讨论了国内资本市场和金融体制改革将如何帮助中国企业走向海外。主要发言人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李若谷、中国证券市场研究与设计中心总干事王波明、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研发部总经理许小年。

    李若谷先生的发言题为《放松管制,促进竞争,走向世界》。主要说明了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经过比较艰苦的努力,中国银行部门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四家国有银行占市场份额的60%,剩下的40%由外资、股份和城市商业银行所占,实现了多元化。第二、大力发展金融产品,降低了对银行的控制,支持中国经济走向世界。最近十几年,国内竞争水平比以前有很大提升,招商银行和上海浦东银行已经具备条件上市,南京商业银行、上海商业银行都有外资进入。第三、国内鼓励其他机构包括外资进入商业银行。对于银行机构的监管也放松。最近鼓励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和新的金融产品,对于国内的各种贷款放宽条件,在五个城市,贷款可以跨行、跨地区使用。第四、大力促进国内竞争的同时,鼓励银行走向世界,四家国有银行和招商银行已经走向世界。

    现在银行部门也存在问题,主要是内部机制不够健全,不良贷款比较高,资本充足率达不到8%,以后要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金,降低不良贷款,使其达到15%以下。除此之外,还要放松对银行的管制。1、改革国有独资国有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创造可以上市的条件,成为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大银行,2、继续支持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加强自我约束的能力,3、鼓励商业银行开发新的金融产品。继续支持中国企业走向国际。资本帐户的开放问题,人民币的可兑换问题,以后都要讨论。有信心使中国的银行成为世界上有竞争力的银行。

    王波明先生的发言题为《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和资本市场改革怎样有利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哪个国家的金融体制改革和资本改革更健康,企业就应该去哪里融资。中国的改革,为中国企业在中国上市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中国资本市场差不多有12年历史了,储蓄已经有10万亿了,要把银行的储蓄放到资本市场,就得有一个健全的资本市场。目前争论很多,实际也出现了非常深刻的变化。第一,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正在发生质变。过去盲目炒作,市场非常乱,投资者对市场如果没有深刻了解,就很难形成市场的理性行为。最近两年市场庄家和上市公司造假行为被揭露,给了投资者很惨痛的教训。市场经过十几年变化,产业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过去有投资价值的股份现在几乎变成垃圾股,这就要求投资者非常成熟,弄清楚公司的真实价值。第二,政府监管机构,以法治市。制定很多相关法律进行引导,避免了很多寻租事件发生,使得市场更加透明。并且开始有了惩罚程序,如果违规操作损害了公众投资人利益,会付一定的法律责任。第三、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人,散户没有力量对市场进行研究和判断。投资基金发展很快,已经发展到了70多家,资金规模达到了750亿。这些变化对于证券市场有着深远的影响,能够提高中国证券市场的档次。

    许小年先生的发言题为《WTO以后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竞争过程中金融体系起到的作用》。中国加入WTO以前,外国不断进入中国和中国企业进行竞争,本土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我们称之为边缘化倾向,中国企业在一个行业中竞争可以生存,但这个行业中最大的利润、最好的客户,最好的人才被人拿走了。因为国外的金融机构和工业公司的效率确实远远高于国内。国内的企业被不断地推向价值链的低端,只能够守住利润不是很高的市场份额。产生的原因是WTO之后不对称的竞争。外资公司在研究开发技术创新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可以利用其海外总公司强大的技术优势和本土企业竞争,同时依托在本土的外资金融机构做强大的资金后盾。很多是本土公司没法效仿的,但本土公司的优势,比如低成本的资本和劳动力却很容易被外资公司拿到手,跨国公司本土化。在这个竞争过程中,紧迫的是推动金融改革,加大本土公司的竞争力。

    应当进行行业整合。我国资本市场在这方面支持力度不够。但如果不进行行业整合,我们会被推向价值链的更低端。行业整合的目的要使中国公司规模更大,变得更加有竞争力,逐渐减少公司数量,使得公司有一定的定价能力,也使它有研发的能力。行业整合一个很有效的方式是收购与兼并,必须有一个高效的资本市场来支持,国内的资本市场还没有能力来支持。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定价,现在垃圾股被抄到天价,非常不利于收购与兼并。另外一方面要鼓励技术创新。为了加速技术创新,也要推进金融改革,开放风险投资市场,才能够产生出有创新能力的公司。金融风险目前主要来自于国有企业的软预算约束。在金融改革和金融开放的过程中,要改革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从而解决金融风险问题。

(据录音纪录整理,未经报告人审定;陈涌、卢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