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6期(总第701期)非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发布日期:2008-04-03 09:50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2008年3月5日下午, 世界银行非洲地区副行长Obiageli “Oby” Ezekwesili女士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万众楼作了题为“非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演讲。以下是本次演讲的主要内容。

    国际学术界对于中国的成功发展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经济的持续扩张带来了生活水平的持续改善及贫困的显著减少。发展领域的每个学生或从业者都能够从中国的成功中获得启示。作为世界银行,我们可以自豪地讲,我们也希望能够学习中国的成功经验。近来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任命知名学者林毅夫教授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举动,就是对此的很好证明。

    非洲是同中国经验最为相关的地区。对于非洲而言,中国的成功和迅速的经济增长,显示了如何利用全球化机遇,实现快速、深入的反贫困,让全体人民受益。中国的经济转型使得数百万中国人摆脱了贫困,成功实现了反贫困的目标,我希望非洲的明天也将如此。

    今天,非洲正在成为新的发展、创新前沿,这已为全世界所关注。在2007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中,我惊喜地发现,关于非洲的论题已经开始转变——从冲突、饥荒、腐败,转移到非洲作为重要战略势力的兴起。世界对于非洲的认识也在不断转变。非洲的发展正在逐渐追赶世界的步伐,三个非洲人中,就有一个生活在年均增长率超过5%的国家。非洲国家位列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以及最佳转型国家之中,毛里塔尼亚、安哥拉的增长率均超过40%,根据2008年“商务环境报告”(Doing Business Report),加纳、肯尼亚和埃及均位列世界十大转型国家。在制造业部门,非洲已经具有了相当的竞争力,成为印度、中国、越南等国的竞争对手,不过,在非洲经商的成本还是居高不下。非洲的社会状况也在改善——贫困水平降低,普遍推行了初等教育并基本实现了性别的平等,儿童死亡率降低,饮用水的清洁度改善。然而,尽管非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面对光明的未来,非洲尚不应沉浸于自满或“胜利主义”的情绪。非洲的增长应当能够被维持在稳定、持续的状态,而它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仍然有所波动。

    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非洲在经历多年的落后之后,出现了经济复苏?首先,非洲的重要出口部门——矿产和石油部门收入剧增,而世界经济的扩张以及经济对于石油和矿产资源的巨大需求,仍将继续成为一些非洲国家增长的源泉。不过,在一些国家中,非石油、矿产部门也取得了显著的增长,如埃塞俄比亚的农业部门增长率达12%,肯尼亚的电信业及其他服务业也取得了高速增长,这也持续、稳定地推动着经济增长。第二,许多非洲国家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取得了有利的发展,这表明非洲国家能够更好地推行经济管理。审慎的财政政策、良好的货币政策确保了经济增长的宏观环境,这同良好的政府政策和反腐败等因素一起,共同引致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因而,一国领导人推行维持宏观、微观经济改革的意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国的经济增长绩效。对于那些不依靠矿产和石油实现经济增长的非洲国家,其政府政策选择体现出如下特点:改善投资环境,更多地关注公共管理和国家制度的质量和能力,为改善人力资本而在医疗和教育领域进行更大、更有效的投资,更大范围地采用新技术,推行自由贸易,提高言论自由度,等等。第三,非洲领导人对于和平、政治稳定性给予了更大的关注。近年来,非洲的冲突有所减少,并在民主和政治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然而,我们并不能急于庆祝非洲经济的“成功”,否则就是对“进步”和“成功”的混淆。非洲的持续和快速增长仍然面临一些挑战。(1)基础设施仍然是重要的瓶颈,水、电的供应仍然极度不足,农村的道路状况也不容乐观。(2)由于基础设施和物流问题,在非洲经商的成本仍旧很高,SSA(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企业中,分别有48%、25%和22%的企业认为,电力、交通和电信设施的不足是其企业经营和增长的最大障碍。(3)管理问题和腐败问题仍然明显。在很多国家,透明的决策过程、政府责任、可预见性、对于游戏规则的遵循、高效的制裁体系等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非洲公共投资效率的低下,公共资源的不良管理责无旁贷。(4)公共管理不良,大多数国家的行政事务处理能力和公共部门的制度能力都低于平均水平。多年的管理问题,导致非洲最有才能的人或进入国内的私人部门、或者甚至选择到国外发展,这从根本上导致公共部门政策技能的下降。(5)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源的短缺也对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制约,这部分源于教育体系的衰退和人才流失。通过在非洲发展科学技术、推行技术和职业教育,非洲国家能够培养出拥有适当的技术、能力和才智的人,从而为参与国际竞争作好准备。(6)家庭和企业的融资能力限制了私人部门的发展,并严重威胁着非洲的复兴。非洲的金融部门表现出如下特点:私人部门的资本可得性很低,因而在经济中所占比重也很低(占GDP的14%);利率和担保要求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SSA中,只有大约20%的成年人在正规或半正规机构持有银行账户。(7)农业部门的不良绩效,导致绝大多数非洲人口仍在从事生存性农业生产,这也是持续贫困的重要原因。由于不良的政策和制度、贫瘠的土壤、低效的肥料管理和供应机制、生产要素和资金的短缺、技术的过时、农业基础设施公共投资的缺失和低效,非洲绝大多数国家的农业生产率都处于较低的水平。

    那么,如何才能将挑战转变为机遇?非洲的伙伴——特别是世界银行和中国,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我在此次中国之行中所遇到的中国官员都坦言,世界银行在中国过去三十年的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外在力量无法给一个国家带来成功,因为每个国家自己才是自身命运的主宰者。因此,只有非洲和非洲人民,才能担负起实现非洲复兴的重任。在这个过程中,世界银行必须认清伙伴关系的角色,确保所推行的政策干预同非洲自身制定的战略相符,从而使得所提供的支持有益于非洲人民。在基础设施、区域整合、自然资源管理、以及农业和技术这几个关键领域,中非关系都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并可以在目前为非洲实施援助的世界银行小组的帮助下得到完善。

    在基础设施方面,据估计,为了维持5%-7%的经济增长率,非洲每年大约需要170-220亿美元的资本投入,而目前这一投入仅为100-120亿美元。一种可行的方法是吸引私人部门的加入,通过可能的公共-私人合作以及区域协调方案的探索,协助弥补这一缺口。我认为,在这个方面,中国能够给非洲带来希望。这不仅来源于中国在非洲的能源、交通、电信、水、港口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投资,也来源于与其自身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所伴随的技术专家。中国企业与非洲本土企业将产生更为紧密的联系,从而促进本土企业更好地把握机遇。为了缩小基础设施缺口,各方需要进行通力合作,非洲领导人非常支持与世界银行、非洲发展银行及其他多边和双边伙伴的合作,也支持私人部门的加入。非洲所面临的巨大发展挑战,意味着它有能力高效地吸收额外的资源,因而非洲无疑欢迎来自中国、印度、阿拉伯国家等新型投资国的投资。在所有这些领域,世界银行及其他伙伴组织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6年中,我们的基础设施投资由6.5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24亿美元。我很高兴地看到,中国已经开始关注这一合作,并希望中国能够以成员的方式更好地参与到这一合作中来。

    在自然资源管理方面,如前所述,非洲近来的成功虽然不仅仅源于石油,但矿产资源的兴盛的确起到了关键作用。对于伙伴组织,关键的目的在于使自然资源成为非洲发展的战略性工具,并使非洲提高对这些资源的管理效率。一方面,非洲是世界上最有前景的石油和矿产资源生产地区,例如在目前,2000年来全球探明的石油储量有三分之一在非洲;另一方面,非洲拥有占世界总量30%的矾土储量、88%的铂储量、80%的铬储量、60%的钴储量、73%的钻石储量和40%的金储量。总之,非洲无疑是大多数市场的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的重要来源,投资者在这方面的投资也不断增加。但问题在于,通过开采这些资源所得到的利益,能否真正提高非洲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波兹瓦纳和马来西亚的经验证实,良好的政府、较高的经济政治透明度以及审慎的经济政策的推行,能够有效推动贫穷国家得自矿产资源的收益实现向持续性增长的转变,这可以为非洲所借鉴。收入的透明度不仅关系到国民,同时也关系到矿产公司和政府。如果非洲不想重蹈覆辙,就必须充分抓住第二次机遇,对这些新增收入进行持续性的管理。同时,非洲的所有贸易伙伴也有责任在石油、矿产等具有内在模糊性的部门,实现公开、透明的交易。不过,如果我们希望充分发挥非洲这一矿产资源丰富地区的潜力,还需要推行一种全局性的、能够确保不可再生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作为非洲的发展战略伙伴,世界银行需要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让这些国家重新思考其采矿业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仅凭世界银行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非洲国家以及其他国际机构的支持。

    中国在非洲发展中所能发挥作用的另一个关键领域是农业部门。在非洲,三分之二的人口的生存依赖于农业,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非洲人口营养不良的问题,同时也是反贫困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力。中国的反贫困旅程为非洲提供了多种希望,农业方面尤其如此。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在中国农业转型问题上做出了卓越贡献,是探寻非洲农业发展伙伴关系的一个重要平台。

    在技术领域,我相信,如果非洲在发展中能够有效利用现存技术和新技术,则能够实现跨越性的发展。信息和通讯技术(ICT)、移动电话技术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能够有效改善金融资源短缺(特别是对于农村地区而言)的问题。中国对于低成本技术的引进以及研发投资、对于基础教育的优先发展,值得非洲国家借鉴。同时,出口产品的价值附加,对于非洲的贸易改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采用中国所能提供的新技术,除石油和矿产资源之外的非洲产品也将能够在世界市场上占据更大的份额。

    我相信,中国作为世界上一个大国,只有在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情况下,才会着力推行这些合作措施。正如胡锦涛主席在2006年非洲峰会上所言,中非合作关系要朝着扩大经济合作双赢局面的方向发展。中国与非洲的伙伴关系已经持续多年,在贸易领域实现了深入合作。中国的支持是基于互利、互惠和互补的原则进行的。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影响力的持续扩大,中国也必将会在推动国际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在非洲投资的增加以及世界银行对于非洲援助的扩张,战略性伙伴关系必将给中非双方带来巨大的利益。

    去年十月,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谈到了同中国建立长期伙伴关系的重要性。他指出,这种伙伴关系必须建立在对于“每个国家都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这一观点的认识之上,同时,这种关系必须对那些有利于政策和投资选择的经验给予足够的关注。因此,我们可以从中国学到很多东西,我们也可以把我们自己的经验带给中国,这已为世界银行与中国在过去二十五年中的发展伙伴关系所证实。如果说世界银行能够从中国的经济奇迹中,获得一点能够被推行到我们同非洲的伙伴关系中的启示,那就是,持续多年的、信念坚定的改革,必将会带来可观的收益。中国能够成为这个时代的大国,非洲也能做到。当然,在非洲的发展中,也必然会出现中国所面临的收入差距扩大问题以及其他社会、环境问题。中国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发挥出在消除贫困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坚韧和顽强的意志。我相信,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将会在这一过程中,持续地发挥重要的作用。

    很多年前,世界银行的一项出色研究的题目是“非洲能否占据21世纪的制高点?”我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想起了二十五年前,邓小平在同世界银行的第一次会晤中对Robert McNamara行长所说的一段话:“我们很穷。我们也曾经与世界隔绝。我们需要世界银行的帮助。没有你们我们也能做好,但是有了你们的帮助,我们可以做得更快更好。”二十五年后的今天,我不仅作为世界银行的一名代表,而且作为一名被你们令人尊敬的领袖的语言所鼓舞的非洲人,在这个出色的机构,向出色的听众发表了演说。因而,我可以大胆地说,与中国合作、共同扮演非洲的伙伴角色,我们必将会在二十年后,庆祝非洲在21世纪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林毅夫教授评论:

    我想,自己可能是在场所有人中最幸运的。今天上午,我参加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聆听了温家宝总理的讲话,讲话中提到中国的成就,以及中国在未来将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今天下午,我又有幸聆听了Ezekwesili行长关于非洲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讲演。我认为这两场讲演非常相似。我们在过去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未来也将面临诸多挑战,而且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在某种意义上也十分相似,如基础设施、制度建设、人力资本、社会发展、环境问题等。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对于中国和非洲国家而言——如本次讲演中所言——“透明度”十分重要,正是透明度使得非洲在过去的十年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要想发展成为现代化国家,也需要在提高透明度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我认为,这场讲演如同二十多年前邓小平与McNamara行长的对话,将标志着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以及我们之间的合作进入一个新纪元!

(邓一婷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