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2期(总第763期)竞争性政策、公司储蓄和中国经常账户盈余

发布日期:2009-01-02 10:26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竞争性政策、公司储蓄和中国经常账户盈余

    2008年12月19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学系Rod Tyers教授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致福轩发表了题为“竞争性政策、公司储蓄和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的演讲。以下是这次演讲的主要内容。

    我这次的演讲主要来自于我的两篇文章,《竞争性政策、公司储蓄和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和《中国的出口萎缩:财政扩张或加速的产业改革?》。这两篇文章分别从过度储蓄和出口两个角度来分析竞争性政策和财政扩张政策的作用。

    在中国如此之大的国家,经济增长如此之快,“增长阵痛”是必然会预见到的,问题包括:新的收入都发生在城市和公司部门、农村收入滞后于城市、退休和其他福利保障措施的不完善、产业和金融管制系统的不成熟。通货膨胀导致的货币实际贬值使得近几年来这些问题变得更加尖锐。这些“增长阵痛”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与过度储蓄有关。持续扩大的储蓄-投资差距,过大的经常帐户盈余,招致贸易伙伴中的贸易保护主义者强烈的反应。

    过度储蓄的来源是哪些呢?消费数据表明,中国的家户储蓄了他们低于三分之一的可支配收入。国民帐户资金流数据显示,2004年后,公司储蓄已成为中国总储蓄的决定性组成部分。事实上,中国的产业改革遗留了许多由单个或少数企业控制的产业。这些企业大多数归国家所有,却不需要向国家分红。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给了它们源源不断的利润,这些利润转化为企业储蓄,占到GDP的20%,扩大了中国的总体投资-储蓄差距,增加了经常账户盈余。

    设想一下,如果实施国有企业分红,公司税收和价格帽管制等一系列政策组合,使得收入重新分配给家户,更多的公司税收入就能抵消对消费和劳动收入的税收,这样就能增加GDP的消费份额。这将降低甚至消除中国的经常帐户盈余,从而减轻中国商品出口的阻力。只要保留资本控制必需的经常账户盈余,这能极大地降低官方外汇储备的积累。如果寡头产业能实行低价格,这将增进中国整体经济的表现,并提供给靠劳动收入的家户更大的好处。

    我建立了一个关于寡头经济的一般均衡模型,将竞争性政策、储蓄和经常账户纳入模型中,去比较使总储蓄率适度的政策和减少垄断租金的政策对过度储蓄及中国经济的影响。在模型中,我将中国经济分为18个产业部门,所有产业中的企业都采取寡头定价行为。企业生产采用5种生产要素:资本、熟练工人,非熟练工人、土地和其它自然资源。每一个部门的国内产品种类都不同,且是国外产品的不完全替代,国外产品是同质的。而国内经济相对世界经济是非常小的,接受固定的进口价格,国外替代导致了出口需求。每一个厂商提供一个差异化的产品。在此框架之下,我分别考虑了没有合作均衡和实行完全卡特尔时厂商的行为。

    我们现在通过模型的预测比较降低储蓄的政策和减少垄断租金的政策对经济产生的影响。降低储蓄的政策包括国有企业的分红机制和私有化,令石油、煤、电力和电信部门的公司税率提高10%,钢铁、运输、电子和零售业的公司税率提高5%,或通过私有化使所有利润作为分红返还给家户。减少垄断租金的政策包括价格帽管制和反托拉斯政策(允许自由进入)。价格帽管制重新分配生产要素,使得中国经济结构由依靠廉价劳动力转变为更加具有竞争力的服务行业;而反托拉斯政策允许自由进入,也能调整经济结构,使得国有企业控制的行业更加具有创造力,从而增加GDP,缓解外部失衡,持续增加实际工资收入。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中国备受争议的经常帐户盈余与超过半数GDP的储蓄直接相关。40%的国民储蓄来自于公司,并且出现在由国有企业控制的产业。这些企业享受着保护,免于国内竞争,避免了各种形式的FDI带来的的外国技术的冲击,且享受相对低的公司税收。

    直接作用于储蓄的政策,包括国有企业分红、财政扩张、和私有化等政策,都可以使中国企业从出口转向内需。这些政策都可以控制外部不平衡,但模型预测显示这些政策不可能支持中国持续的增长。这些政策直接作用于中国的储蓄规模和分布,没有考虑到垄断租金作为公司储蓄的来源。

    我们现在来看竞争性政策,它包括两个方面:监管和价格帽管制,以及消除进入壁垒允许自由进入。仅仅是实施价格帽消除纯利润就能给中国经济带来转折性影响。它能够消除外部失衡,增加40%的GDP和出口,增加三分之二的消费,实际工资上升三分之二。如果允许企业自由进入那些由国有企业控制的产业,我们同样能预期到经济各方面的改进。简而言之,直接减少垄断租金的竞争性政策看起来比再分配公司储蓄的政策更好。

    接下来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两种政策的效果。近来,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出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欧美市场表现欠佳,许多投资纷纷逃出,信用危机使得欧美实体经济下滑。另外,欧美储蓄下滑使得收入增长减缓,增加了政府债务。这些都使得中国的出口在缩减。我的论文《中国的出口萎缩:财政扩张或加速的产业改革?》建立了一个“剩余的世界市场”模型,来模拟出口萎缩的现象。

    从中国的出口情况来对比财政扩张和产业改革政策,发现财政扩张政策使得政府赤字巨增,极大地降低了净储蓄,几乎消除了经常账户盈余,并且挤出私人投资,增加了借贷成本,净资本流出使得实际汇率贬值,降低了新增资本投资的预期回报率。并且由于国内需求比出口需求更缺乏弹性,垄断加成增加,使得国内价格上升,这更进一步加剧了实际升值,而实际升值伤害了出口部门,影响了就业问题。尽管实际工资降低4%能保持就业,但这会伤害农业,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而产业改革政策包括了私有化和降低垄断租金,同样能减少净资本外流,但却使得实际汇率贬值,出口和GDP扩张,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经济结构更加适应现代需要。因此,我认为,在面对出口萎缩的威胁时,产业改革政策比财政政策更有效。

(黄雯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