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出版物展开 / 收起
出版物
sidenav header background2009年第62期简报(总第823期)青年金融家领导力夏令营简报之二
发布日期:2009-08-14 10:14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融部在花旗基金会支持下,于2009年7月17-24日举办了“青年金融家领导力夏令营”,来自海峡两岸35所高校的近百名本科生、研究生参加了夏令营,多位专家、学者围绕“金融危机下的产业重组与企业融资”这一主题发表了演讲。我们分五期简报报道部分讲演内容。本期简要报道7月18日保监会政策研究室吉昱华处长和7月19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巴曙松副所长的演讲内容。吉昱华: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
《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行业的成就体现在六个方面:第一,保费收入快速增长。2000年到2008年间,保费年均增长25.44%,是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第二,市场主体快速增加,准入机制不断完善,市场集中度进一步下降,初步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并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第三,资产规模迅速增长,从99年底到08年底,资产规模增长了12倍。第四,保险资产管理持续加强。早期,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一般都是购买国债和银行存款,现在已逐步拓展至股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境外投资等等。随着新保险法的颁布,保监会也将逐步拓展保险投资渠道,这将对行业发展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第五,保险改革稳步推进。十六大以来,我国保险业的改革发展较快,改制上市的进程走在前列。第六,保险市场全面对外开放。保险业在金融行业中开放时间最早,开放力度最大,最先实现全面对外开放。外资保险公司经营的地域限制已经取消,业务范围除法定保险外都已放开。
我国保险业的风险防范和监管实践
对保险行业从业人员和监管部门而言,风险防范的问题十分值得关注。原因之一是保险业本身就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其二是97年、98年利率较高时,保险公司卖出了相当多的高利率保单,期限长达20、30年,承诺的回报率高达9%以上,造成大额损失,这对保险业是很大的教训。
站在行业监督的角度,保监会重点关注四方面的风险。包括偿付能力不达标风险、定价风险、资产负债匹配风险以及巨灾风险。其中偿付能力不达标的问题是各种因素的综合表现。
保险产品定价依赖一些核心指标,如果对指标的长期趋势估计错误,就会产生定价风险。资产负债的匹配上,主要面临三方面的风险,一是收益率不匹配风险,利率变化对保险公司的资产和负债的影响不同;二是期限不匹配风险,寿险产品的久期一般在二十年左右,但金融市场上可供长期投资的产品,期限仅有五到七年;三是币种不匹配风险,随着保险公司海外融资和海外业务发展,货币错配问题逐步显现。另外,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地震和其他巨灾的保险产品,如何应对巨灾风险也是今后研究和改进的方向。
借鉴国际保险监督管理协会的原则,我国将偿付能力、市场行为和公司治理作为保险监管的三项支柱。国际上,针对偿付能力的监管是保险业监管的核心,而公司治理没有受到特别的重视,但在金融危机之后,由于很多金融的问题从根源上讲都是激励机制和治理结构的问题,各方对公司治理的认识将更加深刻。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完善,我国的保险监管制度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今年2月28日,我国对《保险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改,突出了维护被保险人利益、防范风险、拓宽服务领域、推动重点业务发展等几个方面。这也是我国保险业目前最为关注的核心方面。
国际金融危机对保险业的影响
保险是金融市场重要的资金供给者和投资者,也是传统的抵押贷款保险提供者,同时还是重要的信用担保者。在金融市场的利益关系链条中,保险公司不仅成为次级债券的重要投资者,而且通过其提供的按揭贷款保险、单一风险保险和信用违约掉期等产品,成为金融危机形成机制的重要一环。
以美国AIG公司为例。AIG公司的盈利能力长期处于美国前十位,也曾是我国保险公司学习的标杆。AIG出现问题,对中国公司的冲击非常大。事实上,AIG危机产生的根源并不是保险业务。表面上,AIG的问题是流动性的问题,但其根源在于产品的定价问题。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保险公司通过提供非传统的保险产品,将不可保风险变成可保风险,通过承担高风险而获取高收益,这渐渐成为普遍的盈利模式。信用违约互换产品(CDS)就是这样一种非传统产品,当标的资产发生违约时,保险公司必须作为信用违约互换的卖方向买方进行支付。但是,作为美国最大的CDS提供商,AIG为CDS收取的保费不足以弥补其承担的风险,一旦美国经济下滑,就暴露了问题。宏观上,危机的原因主要是货币政策不当,而微观上,AIG危机的核心原因在于内部激励机制。现行的激励机制诱导高管人员从事高风险业务,追求短期盈利。另外对高管人员的奖励形式主要是期权,而标的资产的波动率越大,期权的价值就越高,这也促使他们追求风险、加大公司资产的波动率。
金融危机对我国保险业的承保业务和资金运用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承保业务方面,经济增长放缓,企业、家庭、个人投保意愿和投保能力下降,导致保险业务面临增长放缓的压力。资金运用方面,受国内外资本市场波动影响,投资收益率下降,投资难度加大。另外,部分外资保险机构的在华子机构也曾受到牵连。
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保险业发展和监管的启示,归结起来有四点。一是金融行业应该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二是保险创新不能脱离经济金融发展的阶段。目前我国保险的主要问题虽然还是创新不足,但也要注意鉴别创新的利弊。三是不能背离稳健经营的原则。四是保险监管不能偏离防风险、促发展和保护被保险人利益的目标。
保险业的国际比较
纵观历史,保险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的规律,也离不开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存在几个基本规律:从规模上看,保费规模与经济总量紧密相关。从增速上看,成熟市场的增长较为稳定,基本与GDP同步,而新型市场增长较快,一般是GDP的1.5到2倍,这也是保险业被称为朝阳行业的原因。从保险公司的发展看,全球领先的保险公司均是在该国经济崛起的过程中诞生的。我国完全有条件诞生世界级的保险企业。从发展模式上看,各国的保险业与历史、文化、经济因素相关,发展模式各不相同。因此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监管不能照搬他国模式,要将引领行业科学发展作为保险监管的重要任务,为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现代保险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包含五个方面,第一,在现代经济社会,保险业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持续提升,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性不断显现。第二,保险发展的全球化特征和趋势不断增强。第三,创新日益成为保险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第四,兼并收购风起云涌,近年来全球主要寿险公司的市场集中度不断上升。第五,保险行业出现两极化发展,大型公司综合化,中小型公司专业化,以保险为核心的金融集团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市场主体。
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相对成熟市场而言,仍然比较滞后,所以应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发展,把握国际化的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同时将创新作为保险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保险集团,支持有条件的保险集团探索综合金融发展道路。
问:农业保险的险种是否将继续扩充?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否会向商业保险转化,国家将如何补贴?
答:农业保险的特点是标的很大,很难有效分散风险,保险费率的制订上又要考虑农民承受能力,因此早期的农业保险都处于亏损状态。最近农业保险发展很快,原因是国家进行了财政补贴。商业保险公司在推出新险种时必须考虑其利润,所以就没有开发国家未作补贴的农业险险种。当然可能还存在一些具备盈利潜力的特色、高端险种,由于目前的技术和人才相对落后,在当前形势下不一定能够做好,但今后还存在着发展空间。至于第二个问题,各方面存在不同看法。一方认为农业险可以完全按照商业保险的形式运行,政府仅需提供政策性补贴;另一方则认为农业保险关乎粮食安全,具有外部性,补贴农业保险也就间接补贴了农产品的消费者,所以国家提供政策性保险在理论上是有意义的。关于能否扩大补贴范围、提高额度,需要权衡中央财政和宏观经济运行的情况。
巴曙松:金融危机下的金融监管
每次大的金融危机和金融动荡都会给经济学、金融学、金融监管、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等方面带来重要的反思和改革的动力。本次危机平稳下来之后,各国的重点开始回到怎样完善金融监管体制上来。我主要结合中国的情况向大家介绍本次金融危机给金融监管领域带来的启示。
第一,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监管已经成为完善全球金融监管体系的关键和共识。本次金融危机爆发以前,全球金融业对系统性风险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所以直到雷曼兄弟倒闭前,大家都认为次贷危机只是金融机构内部的一种产品因产品设计不当而导致的危机,由于其规模并不大,不会有很大影响。现在看来,本次金融危机中标志性的转折事件是雷曼兄弟倒闭,因为此事件是市场没有预期到的,所以投资者普遍形成了一种恐慌心理,并迅速扩张到信贷市场形成了信贷挤压(credit crunch)。美国的决策者现在反思,让雷曼倒闭可能是个错误,当时的错误在于没有考虑到它是大型、综合型的机构,在不同市场上有巨大的影响力。在这一点上的反思就促成了对系统性风险的认识。在金融全球化的过程中系统性风险迅速扩大。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全球的金融机构在各地设立分支机构,金融产品、结算方式高度趋同,不同金融机构的商业模式也在趋同。中国从1997年以来国有银行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国有商业银行运作的模式也是在向世界上主流金融机构的运作模式靠拢。这种趋同使得整个全球的金融网络对于一个局部市场的波动和风险的放大效应显著增强,而且这是一个非线性的关系,远大于风险的简单加总。
第二,从全球趋势看,影子银行系统(shadow banking system)将被逐步纳入监管。影子银行系统是正规银行体系之外,实际上发挥银行功能的一个体系,包括投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等。它的规模同正规银行系统同样庞大,但却游离在监管体系之外。影子银行体系有三个特点:第一,从商业模式上看,它是以批发的形式买入、发起、并卖出的,而传统的银行基本上是一种零售商业模式。第二,进行不透明的场外交易。影子银行的产品结构设计非常复杂,而且很少有公开的可以披露的信息。第三,杠杆率非常高。因为没有像商业银行那样丰厚的资本金,这些投行、基金大量利用财务杠杆来举债经营。在过去二十年中,伴随着美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对信贷需求的迅速扩大,影子银行和商业银行一起成为金融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参与主体。影子银行的发展壮大,使美国和全球金融体系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银行体系的作用不断下降,而影子银行系统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影子银行游离于现有的监管体系之外,同时也在最后贷款人的保护伞之外。
第三,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和激励机制会成为重要的关注点。次贷危机的扩散过程表明,金融机构微观治理的缺陷也可能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金融机构目前的薪酬机制对于短期业绩给予非常高的回报。这一点在中国的金融机构的考核机制里也存在,银行非常简单地根据当年的盈利对分支机构的业绩进行考核,但实际上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它的回报至少要经过一个经济周期的检验。另一方面,董事会和管理层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够。英国金融服务局明确表示,要把公司的激励机制作为考核公司资本金的一个要素。美国直接对接受政府援助和注资的银行进行薪酬限制。
最后一点,全球化的金融市场需要全球化的合作。全球化衍生出来的大型金融机构,往往涉及很多领域,涉及众多监管部门。如果一个市场的监管者对这些金融机构进行严格监管,这些市场影响力巨大的金融机构就会转到别的地方去。这使得一个局部的监管者很难对国际性的大巨头进行有效地监管,尤其是各个地方都在竞争吸引它来设立机构的情况下。这次危机在监管体制上的原因,可以说就是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已经高度国际化,但监管还是国别化。目前看,尽管在国际上建立全球或者区域性的统一监管组织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各国监管机构都在努力通过多边组织来共同推进新的市场环境的一些监管原则,并且主动地在认可实施。
以上这几点,是金融危机之后对金融危机进行反思所提出来的。提出的问题多于给出的答案。因为金融危机还处于演进过程中,这几个问题在大家今后的学习、研究中都应该属于前沿的、现实的、也是理论的问题。大家可以在自己今后的学习,包括将来的工作中,根据这次危机所暴露出来的金融监管的缺点,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缺陷作针对性的研究。这样做,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完善,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赵欣、张颖整理,未经演讲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