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出版物展开 / 收起
出版物
sidenav header background简报2012年第017期(总第979期):走进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发布日期:2012-05-29 10:10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2012年5月7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周其仁教授在北京大学发表了题为“走进真实世界的经济学”的演讲。以下是这次演讲的主要内容。学习经济学,不光是学习理论知识,还需要走进真实世界去看。我来讲一个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案例。山西省非常缺水,其中一个解决办法就是从黄河引水到太原。这个工程从50年代就开始有人提出,但是由于这个工程非常浩大,所需要的资金量也是非常巨大。山西省政府就想到从山西的煤中获取资金,于是山西每产出一吨煤就提出一部分钱作为水资源的开发资金。当时大致测算修建此项水利工程需要120亿人民币,但从煤矿生产中仅筹资80亿人民币,还余下40亿人民币的缺口。于是山西省政府就想到从世界银行贷款,利用十亿美元的世界银行贷款来建设一项工程。世界银行是一个国际组织,任务是资助国家克服穷困,在减轻贫困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使命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几十年来,世界银行向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息贷款、无息信贷和赠款。我国的许多基础设施都是利用世界银行的贷款完成的。应杜润生老先生的要求,我与宋国青教授一起帮助山西省政府和世界银行打交道。
世界银行的贷款项目一般周期较长,利息比较低,但是对于贷款项目的选择和审批也有严格的要求。当时的世行行长是一位具有投行背景的银行家,要求世界银行的项目都是可持续的,自我运营的,不能给当地财政留下财政窟窿。由于华北缺水,若水价完全由供给和需求决定,则一些低收入家庭连饮水都无法保证。所以在当时,自来水的价格很低,缺口全是由财政补贴。世界银行若要贷款给山西省政府修建引黄入原的水利工程,则要求此工程的未来收益能够收回投资成本,不能增加财政负担,给未来财政留下赤字。这就要求山西省政府逐年提高水价,直至财政不亏损。按照此要求,世界银行测算出的每立方自来水价格应该定在在人民币5元左右,而当时实际水价仅为每立方米几毛钱。
由于世行专家都是工程师,这个测算是按照原有的自来水需求量进行的,这就暗含了山西人民对自来水的需求量是不变的这一假设。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需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随着自来水的价格的上升,人们对水的需求量会下降,不能再按照原有需求量计算。并且,既然水的需求量会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下降,那就需要测算下降后的需求量,这就涉及到自来水这一商品的需求弹性的问题。这就要求项目组测算山西省人们对自来水需求量的弹性。世界银行找来非洲某国的用水弹性,但是中国人民对水的需求和非洲某国人民对水的需求也许是不同的,不能简单套用该非洲国家的用水需求弹性。于是,我们在中国寻找一些测算用水需求弹性的案例,发现青岛市以前修建了一项引黄河之水支援青岛的工程。为了收回工程投资,青岛市政府提高了水价,可是在工程修好后,自来水却卖不出去了。这是一个真实的例子,显示当自来水这一商品价格上升之后,人们对自来水的需求量下降了。
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经济学知识对于修管子没有什么帮助,但是在具有经济含义的决策时,经济学知识却是能够帮上忙的。就像在此案例中一样,先做工程决策,测算的需求量缺口也许是不真实的,当工程建好之后,再提高水价,需求量发生变化,导致之前的需求量缺口就不正确了。而如果先做经济决策,看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多大的变化,根据缺口计算需要多大的工程,再来做工程决策,就不会发生太大的问题。
之所以要学习一些经济学知识,经受一些经济学的训练,主要是出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观察力和判断力。事物和事物之间是存在联系的,如果没有足够的观察力,可能发现不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因果联系。经济学训练会让人的观察力变敏锐。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知识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判断力才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什么”不重要,“若A则B”却需要长期训练。经济学中值钱的是判断力。
二是人的因素。收入、心理、情感等多方面人的因素都会影响到人们的判断。在物理学中,精密知识是基于可控试验的,而经济学等社会科学却不容易进行可控试验。因为不能排除人的行为因素,社会活动很难变成可控试验,来看单纯的因果联系。尽管商务经济学会做一些可控试验,比如提供大中小三种杯子比只提供大小两种杯子能够销售更多的饮料。但更多的经济学是无法做可控试验的。一部分经济学家执着于要将经济学变成精密科学,这个的前提是可控试验的实现。但另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这是可遇不可求的。经济学的不精密性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因为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不是可控的。收入、心理、情感等多方面因素都导致人类行为的研究是不完全可控的。
此时,综合判断能力就非常重要了,将许多因素放在一起考虑,从中判断出哪一个因素是最主要的。不是判断“对和错”,而是判断“轻和重”。这需要抽象力、分析力和某种直觉去判断。根据实验室精密计算得出的桥梁工程,在现实世界中也会坍塌。不是实验室的计算出了错,而是将实验室的环境还原到现实世界中,各种影响因素发生了变化,其中,非精确因素在上升。非精确因素的判断力在每个学科里都是很重要的,而经济学更注重这点。
经济学中很多因果关联还没能够通过可控试验来展示。经过经济学的训练,通过抽象力,排除次要因素,来看主要因素,判断因果关系。并且,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观察到各种联系之后,大家提出自己的因果联系的分析和判断。
好的经济学家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人的行为也是有规律的。尽管存在智力、情感上的挑战,恰当的剥离开情感的因素,从中找出因果联系是很重要的。并且,人有学习能力。将人类的行为规律总结出来,人们会自我调节,趋利避害。关于人的规律的揭示,还远远不到位,这就激励我们去揭示这些问题,即使一点点的发现,也是对人类知识的贡献。
(黄雯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