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习近平的G-20新主张--简报2013年第029期(总第1061期)

发布日期:2013-09-20 09:56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

——习近平的G-20新主张

 卢锋,2013-9-17

 

 二十国集团(G-20)第八次峰会9月初在俄罗斯历史名城圣彼得堡召开,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出席成为此次峰会一大看点。以推动全球经济更加平衡及可持续增长目标为主旨,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提出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等新理念,倡导成员国携手努力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呼吁继续改革国际金融机构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得到各国普遍接受与认同。

G-20峰会合作机制在金融危机推动下产生,协调各国开放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危机与管理复苏是G-20关键合作议题。习近平主席G-20论述的一个引入瞩目的亮点,是在对危机五周年以来全球经济客观演变趋势整体把握基础上,呼吁各国实行“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这一重要观点对国际社会应对当前全球经济困难,对推动G-20这个高层多边对话机制“从危机应对向长效经济治理机制转型”,提出了中国的新思路与新主张。

习近平在正式讲话与记者答问场合多方阐述这个新主张。在9月4日接受土库曼斯坦等五国记者联合采访时,习近平论及G-20合作方针第一条就是倡导“共同采取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9月5日在G-20峰会所做题为“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发言中,同样把“采取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作为对G-20合作建言的首要方针。习近平主席这篇2000来字演讲,“负责任”、“责任”等词出现频率不下五次。

从中国主席言辞殷切表述中,可以看到“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命题包含多方面内涵。首先要正确处理经济政策治标与治本的关系,避免过度刺激。以“发展创新”推动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避免单纯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各国要通过积极的结构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竞争力。”反过来看,“单纯依靠刺激政策和政府对经济大规模直接干预的增长,只治标、不治本,而建立在大量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基础上的增长则更难以持久”。

其次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长期与短期的关系,避免竭泽而渔。习近平在峰会发言中指出:“任何一项事业,都需要远近兼顾、深谋远虑,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是不会长久的。”在接受五国记者联合采访时指出:“如果我们继续以往的发展方式,我们会有更高的增长率。在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上,我们坚定不移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宁可主动将增长速度降下来一些,也要从根本上解决经济长远发展问题。因此,这样的增长速度,是良性调整的结果。”

再次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内部和外部关系,避免以邻为壑。习近平指出:“各主要经济体要首先办好自己的事,确保自己的经济不出大的乱子。这是我们最起码的责任。” “在此基础上,各方要加强政策协调,相互带来正面而非负面的外溢效应,共同应对当前世界经济金融领域重大风险和挑战。”

习近平阐述的“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方针,既是对伙伴国家领导人以及G-20对话平台的要求和呼吁,也是对中国自身经济政策定位的概括和承诺。他郑重表示,“中国采取的经济政策既对中国经济负责,也对世界经济负责。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6%。中国也面临着地方政府债务、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这些问题处于可控范围之内,我们正在采取措施解决。”“中国有条件有能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各国创造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为世界经济带来更多正面外溢效应。”

由此可见,“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是中国领导人在对目前全球经济形势特点全盘观察与深思熟虑基础上提出的具有现实针对性与统领全局性的重要命题,这个命题既与中国外交奉行的“负责任大国”传统定位与理念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地包含了对开放宏观经济领域新世情与新国情动态演变特点的科学分析,传达了中国领导人对如何管理全球经济快速演变新格局所提出的新思路与新方案。

新思路首先是对国际金融危机五年来世界经济增长客观演变现实的理性认识与务实反思的结果。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实施超常刺激政策,推动主要经济体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走出低谷。基于当时对危机后全球经济比较乐观的看法,2009年9月在美国匹兹堡召开的G-20第三次峰会提出“强劲、平衡与可持续增长”框架目标。虽然全球经济2010年回升到5.2%较高增速,然而事实显示过于依赖刺激政策拉动的高增长难以持久。2011-2012年全球经济增速分别下降到4.0%和3.2%,今年预计进一步回落到3.1%。正确方针不仅应以良好意愿为前提,更要建立在对客观现实及其背后规律认知基础上。全球经济“强劲、持续难两全”客观态势,要求大国政治领导人正视现实与务实应对,切实重视和着力解决深层结构调整问题,回归负责任宏观政策的基本定位,为经济重回可持续高速增长奠定基础。

新思路包含对近年主要发达国家宏观政策“宽松比赛”可能误入歧途的警示与告诫。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上演一场“没有最宽松,只有更宽松”的奇怪竞赛。以美国为例,危机爆发初期金融系统面临崩溃风险,实施超宽措施进行急救或许情有可原;然而在渡过危机急救期经济复苏后,面对增长不够强劲形势仍接二连三推出量宽政策,是否合理与负责显然有待商榷。美国经济“复苏不易、景气难再”并非由于流动性不足,而是根植于全球经济格局大变革的时代条件,超宽政策不仅难以刺激出繁荣,反而会引入不确定性妨碍长期增长。作为主要国际货币国,美国量宽政策难免带来负面溢出效应,近来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加剧部分新兴经济体经济困难从一个侧面显示这一点。对迷信人为刺激政策的思潮与政策偏颇,习近平新主张是中肯对症的良药。

新思路也是对中国经济政策实践经验教训反思总结的结果。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理念,努力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但是过去30多年在宏观经济明显失衡,或深层结构问题妨碍长期发展时,多次以壮士断腕勇气整顿纠偏。治理通胀不手软,结构改革有决断,实行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之一。2008年外部金融危机冲击下经济增速较快下滑,中国罕见实施一揽子刺激经济政策,取得经济增速较快V-型回升成效,但是货币信贷过快扩张也带来一些遗留困难与风险。中国新一届政府就任后,在经济增速减缓背景下,实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控风险组合措施,货币信贷管理坚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方针。即便在二季度宏观数据不尽如意、6月货币市场短期拆借利率波动背景下,仍顶住压力坚持稳增长与防风险双重导向宏调政策,最新经济数据显示新宏调政策已显现初步成效。习近平提出的新主张,既正人也正己,体现了大国风范,展现了普适意义。

目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不断显现。管理当代全球经济变局,需要G-20政治领导人展现远见与领导力,用正确理念和政策引导全球经济走向可持续增长新繁荣。习近平主席初次亮相G-20峰会提出负责任宏观经济政策新命题,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出语平实,寓意深长,随着中国及各国谋求可持续增长的认识与实践不断深化,这一新主张有望不断丰富发展,并彰显越来越大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