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庆国、刘二海观点摘要——“两会解读报告会”系列简报之四

发布日期:2014-03-21 04:13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两会解读报告会”系列简报之四

简报2014年第007期(总第1102期)

背景简介:2014年3月16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办的“两会解读报告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举行。我们将分四期简报报告此次会议的内容。本期简报报告北大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贾庆国和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EMBA校友、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刘二海的演讲内容。

观点摘要:我国正在崛起过程中,从而在多方面具有双重身份和利益,诸多方面自我冲突。这种双重性和矛盾性,一方面增加了判断和权衡自己国家利益的难度,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其他国家判断中国对外政策的难度,使得中国和外部世界的互动具有更大程度的不确定性。

中国的传统产业和科技产业都不发达,往往同一产业中既有传统的基因也有科技的基因。在这样的混合业态下,科技创新通过传统基因转化为科技应用,大大地降低了科技创新本身的不确定性。科技创新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版权声明:未经允许,请勿全文刊发或转载本简报。如希望全文刊发或转载本简报,请联系tangjie@nsd.pku.edu.cn,并经主讲人本人审阅。

 

贾庆国:对两会热点问题及外交工作定位的思考

这次两会对政府工作报告反应非常热烈,对新一届政府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了肯定,对今后的改革思路充满了认同和期待。这是总的印象。

一、对两会热点问题的思考

第一、政府和市场的责任。政府的责任是订立规矩、负责监管,市场的责任是配置资源。如果责任能够落实到位,政府管好政府的事,市场做好市场的事,经济就会更具活力,更有效率。

第二、简政放权。确定好政府责任后,就要把原来不该管的事情让市场来管,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上的作用,也就是要管好政府“那只闲不住的手”。

第三、公平竞争。所有企业,不管是公有制企业还是私有制企业,除了某些特殊行业以外,都应该一律平等对待,他们的合法权益都应该得到平等的保护。

第四、教育公平。要给所有的孩子同等机会,给每个家庭以希望。家长这代人可能做得不太好,但是他们可以把希望寄托给下一代。如果下一代也没有机会,社会就会出问题。

第五、消除贫困。政府工作报告讲的还是兜底思路,提供最基本的保障,让所有人能够衣食无忧、共享改革成果,而不是搞平均主义。

第六、向雾霾宣战。两会之前北京经历了为期一周的严重雾霾,常委会是在雾霾中召开的,这使得雾霾成为两会代表所关心的一个问题。大家的共识是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未来为代价,特别是不能以牺牲健康和生命为代价。所以李克强总理宣布要向雾霾宣战,得到了很多的掌声。

第七、反腐倡廉。印象最深的是政府坚定的态度和务实的做法。正如俞正声主席讲的那样,反腐倡廉要可接受、可持续、不走极端,不能把一些做法推向极致。

第八、打击恐怖主义。昆明事件引起两会高度关注。大家态度是非常明确的,对此绝不能手软,但是反恐也不能扩大化,不能因为个别恐怖主义分子来自某个地方或某个民族而歧视那个地方或民族。

第九、加强法制与司法改革。以前谈到法制的时候,总是把宪法和法律、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领导放在一起,但是没有说清楚它们三个之间的关系。习近平主席曾讲过:党领导人民,根据人民的根本利益制定宪法和法律;作为执政党,党要确保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作为执政党,党要带头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这是第一次公开明确地阐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未来司法改革提供了方向。不过这次两会的两高报告没有太多谈到司法改革,据称相关部门正在制定这方面的规划,大家对此有很大的期待。

第十、加强政治协商。这次两会首次将反腐倡廉纳入政治协商,扩展了政治协商的范围,但总的来讲协商的力度还不够。现在全国政协有2300个委员,执政党党员占40%,民主党派成员比重不高,声音不太明显。大会发言与小组讨论更多的是表达自己的看法,不象是汇报与对话。建议采取包括全国政协座谈会等新形式。

二、对外交工作定位的思考

改革能否成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命运。外交工作的使命就是建立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以便于我们能够集中精力和资源来进行改革。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现在做起来更难。这跟我国现在所处的地位与境遇有关。

我国正在崛起过程中,既不是崛起前也不是崛起后,从而在多方面具有双重身份和利益,诸多方面自我冲突——既有行政干预,也是市场经济;既是穷国,又是富国;既是弱国又是强国。这种双重性和矛盾性,一方面增加了判断和权衡自己国家利益的难度,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其他国家判断中国对外政策的难度,使得中国和外部世界的互动具有更大程度的不确定性,容易导致相互猜忌和恶性循环。

中国制定对外政策和开展国际关系时,不仅要充分考虑过去的身份和利益,也要考虑未来的身份和利益。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如果权衡得好,将有利于为国内改革和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对国内改革开放制造新的困难和问题。

刘二海:科技创新——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回顾过去的三十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释放了农村的生产力,而加入WTO则使得中国得以从全球化进程中获益。展望未来,中国经济需要寻找新的持续性的增长驱动力。总体上说,中国经济要顶住出口疲软的压力,缓释房地产的问题,探索城镇化的路径,勇于打破垄断和放松管制,继续加强基础建设投资。

基于个人工作体会,我认为,虽然科技创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也许正是中国经济需要寻找的新动力。

中国科技产业与传统行业发展的顺序与美国是不同的。在美国,传统行业十分成熟,科技行业发展并转化成新的传统行业,进一步又有新的高科技行业。但是,中国的传统产业和科技产业都不发达,往往同一产业中既有传统的基因也有科技的基因,呈现“千层饼式”的产业结构。实际上,我们将科技公司分为五种业态,一种是纯科技公司,二类是在某个行业的科技公司,第三类是制造业科技公司,第四类是服务业科技公司,第五类是新商业模式的科技公司。在这里,科技真的不只是“核高基”,科技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产业中扮演非常多的角色。

由于传统行业发展的不完善,中国的科技与创新存在着独特的机遇与空间。比如,电子商务在美国发展的很早,但其实美国电子商务并不比中国更发达,因为美国传统零售业是相当发达的。在中国,由于线下资源的不完善,电子商务的发展空间相当巨大。在这样的混合业态下,科技创新通过传统基因转化为科技应用,科技与实业并行,大大地降低了科技创新本身的不确定性,呈现了微创新、价值链改造等多种独特形态。

从微观来看,中国的企业家在不断改进科技创新与传统的结合方式,一旦得到制度上的保障和资本上的支持,企业家能力的释放也将大大减少科技创新本身的不确定性。

(程玺、戴若尘整理,唐杰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