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出版物展开 / 收起
出版物
sidenav header background中国宏观经济(上海)论坛系列简报之三
发布日期:2015-03-31 10:19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简报2015年第010期(总第1196期)
背景介绍:2015年3月22日,中国宏观经济(上海)论坛暨北大国发院第41期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会举行。我们将分三期简报报告本次会议内容。本期简报报告北大国发院宋国青教授和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朝才研究员的发言内容。
版权声明:未经允许,请勿全文刊发或转载本简报。如希望全文刊发或转载本简报,请联系tangjie@nsd.pku.edu.cn,并经主讲人本人审阅。
宋国青:今年经济增长将在7%以上
根据1-2月数据,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工业增加值增速在下降,价格指数虽然在2月份有所反弹但总体上还是下行趋势。2月份货币增速较高,但主要是受春节因素的影响。
由于工业品生产价格持续为负,跌幅也在扩大,CPI同比增长率也在下降,国内外都在担心会不会出现通货紧缩。中国历史上出现过持续五年时间的低增长和通货紧缩情况。至于会不会再出现通缩,取决于我们怎么做。
从政府层面来看,即便今年能出台一些政策,包括推出相当成功的改革,也难以在今年看到太大影响。有些改革可能具有出乎意料的效果,但有的改革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像“一带一路”就是很长周期的事情,未来也有很多不确定性。短期内,看不出经济下行、物价走低的趋势能够得到扭转。
面对这样不利的经济形势,需要考虑总需求管理问题。现在很多专家也在建议货币政策加大力度,不过在这个问题上确实存在一些矛盾。一方面,中国的总债务和GDP的比例(杠杆率)迅速提高。虽然和美国比起来还不算高,但高于同等发展程度的经济体,而且上升的速度让大家都很担忧。那些对于中国长期增长前景本来就不看好的人更觉得这个问题非常严重,再极端一些的人会说中国很快就要发生金融危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从中央高层一直到主管部门,对货币政策都非常谨慎,再没人轻易敢说“刺激”两个字。另一方面, CPI的环比增长率从2012年到现在基本上是在零左右波动,去年第三、四季度明显下滑,出现通缩的苗头。
现在对于货币政策有两种意见:一种说债务率这么高,现在遍地都是水,不能再放水,否则问题严重;另一种意见是,既然马上就要通货紧缩了,货币政策当然需要放水。我从八十年代就开始做宏观研究,遇到过很多次争论,但是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两种意见极端对立。
一些对于经济增长有利的因素的存在有助于打破上述僵局。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贸易条件改善是一例。中国作为进口大国,省下不少外汇。地方债务的置换要花一万亿元,而石油价格下跌就能让中国省出一万多亿元。以前如果出现现在这样的经济增长率,企业利润应该是大幅度下降,但去年企业利润还能维持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拜贸易条件改善所赐。当然,贸易条件改善不是天上掉馅饼。中国过去扩大内需、投资高增长引起大宗商品价格上升,价格上升引起投资增加,包括对于新能源的投资,最终价格就跌下来了。
更重要的一个有利因素是股市有很好的表现。中国股市去年的估值确实偏低,去年年底加今年年初有一定幅度的上升,达到比较正常的情况。股市上涨不仅让股民赚到了钱,还使企业市值大增,改善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银行评估企业不是看资产负债表就是看市值。除此之外,国有股也增值了,政府可以减持一部分国有股。为了使财政部有动力减持国有股,需要让财政部先减税,减税之后财政部钱少了就会琢磨新办法。新股发行也可以增加。但是股市融资不能扩大太多,不能把牛市扩成熊市。
另外一个有利因素是政府手里还有很多资源。近期政府在压缩铺张浪费的开支,停建楼堂馆所,省下不少钱。教育经费也存在类似问题。当年通过立法提出教育经费的指标,是因为入学人口高增长,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如今情况发生变化,孩子数量变少,很多地区的小学都已经二合一甚至三合一,不需要那么多钱了,但法律还没有修改,财政还是把钱拨过去,然后钱就在那里放着。这笔钱可以想办法先花了,法律的修改可以慢慢来。中国的M2有125万亿,其中个人存款是44万亿,只占一小部分,大部分是政府、机关团体和企业的存款。拿出其中一部分就可以解决地方融资平台的问题。
总之,今年经济增长面临很多不利因素,但有利因素也不少,今天挖井明天就能喝水的资源还有挺多,要把这些资源先用起来。今年即使货币方面的动作稍微小一些,通过挖资源也还可以让经济增长保持在7%以上。持续时间比较长的通货紧缩基本上可以排除,通货膨胀还可以保持正增长。很多指标在去年第四季度出现大幅度下跌,这会使得今年的增长率容易保持在较高水平。
王朝才: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现在都在讲经济进入新常态。由于经济对财政的影响很大,财政可以说也进入了新常态。以前中国税收增长率很高,每年增长百分之二十左右,去年只有百分之八点六。同时财政支出的范围越来越大、标准越来越高。在这样一种财政新常态的情况下,我认为财政的大趋势就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哪些方面财政应该有所作为呢?首先是民生。这方面有的摊子已经铺开了,有的还没有铺开,比如医疗保险。其次是收入分配。我们一方面要保护富人的利益,另一方面要让富人拿钱,对于社会底层给予高度的关注,确保他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除此之外,对于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还需要加大免税力度。在促进农业、服务业和幼稚产业发展方面,财政也一直在努力。
财政在有所作为的同时还面临一些约束。第一个约束就是财力。有人建议可以多发国债,毕竟中国的国债余额和美国相比小很多。但我认为最好还是少负债。中国财政不会面临债务危机,但只要不是拥有世界货币的国家,国债余额与GDP的比例超过百分之一百以后买的人就少了。日本政府负债多,为了提高还债能力而不得不提高消费税,造成经济增长率只有百分之零点二。另外一个约束就是全面依法治国。现在预算法出来了,禁止提前征收、减收免收。立法法要求税率法定。
在这些背景之下,不改革没有出路。我们要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目前的资金使用效率非常低。经审计署调查,好多地方的科技经费沉淀了五六年,规模很可观。财政部门的沉淀资金为什么多?需要分一下类,有些是合理的,比如养老保险闲置资金,有些是需要改变的。此外,支出方式也要改革,有些支出的效率不是很高。中国的国家科技还可以,比如航天飞机、高铁、杂交水稻,但企业科技在全世界算是落后的,汽车、手机、电脑等方面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别人手里。教育法规定教育要占GDP的百分之四,所以从全国到每个地方都是百分之四。但是上海肯定用不完百分之四,欠发达地区的百分之四永远不够,这也是结构问题。PPP也是政府运作方式的一种改革。政府要做很多事,但是资金不够,就需要请私人来帮着做。这样的话,私人能盈利,政府能提供服务,老百姓感到满意,达到三赢。这种方式需要多加利用。
(唐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