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老龄化,推进养老产业发展,发扬家庭养老优良传统

发布日期:2015-03-16 01:22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简报2015年第006期(总第1192期)

 

背景介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曾毅在应对老龄化挑战方面有长期的研究积累。本期简报报告其最新研究成果。

版权声明:未经允许,请勿全文刊发或转载本简报。如希望全文刊发或转载本简报,请联系tangjie@nsd.pku.edu.cn,并经主讲人本人审阅。

 

 

为了应对我国人口快速和大规模老化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实现健康老龄化,有效推进养老产业发展,为避免老年家庭照料负荷太重和提高老年社会服务效率奠定坚实基础,同时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家庭养老优良传统,与现代社会养老相互补充。本简要报告讨论这些方面的对策。

尽最大努力实现健康老龄化

我们的研究表明,老年健康水平和死亡率高低是影响老年照料需求及成本的两个最主要的直接因素。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老年死亡率进一步下降和寿命延长是不可改变的趋势。因此,在老年健康水平和死亡率这两个最主要直接因素中,我们必须也只能通过改善老年健康来达到降低老年照料需求和成本的目的。

改善老年健康的最有效途径不是仅仅治病,而应是在治病的同时更侧重防病。如果老人的防病能力没有提高,他们的一种病治好了,很快会得另一种病或长期处于生活不能自理的残障状态,从而加重老年照料的社会和家庭负荷。根据我们已发表的人口经济学研究估测,与老人健康状况(以吃饭、穿衣、室内活动、上厕所和洗澡等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测度)保持不变的情况相比较,如果假定老人健康状况每年比上一年相对改善1%,那么我国2030、2040和2050年家庭照料(不包括医疗费用)总成本将分别节省3,667亿元、10,709亿元和22,194亿元。如加上医疗费用,健康改善所节省的开支将更加惊人。上述“老人健康状况每年比上一年相对改善1%”的假定十分保守,因为在欧美一些高度重视研究和有效实施老龄健康改善项目的国家,近二十年老年人健康状况每年比上一年改善的相对比例已接近或超过2%。除了照料成本的减少,数亿老人健康改善给本人和家庭成员带来的心理效益更是无法用数字衡量的。

显然,旨在改善老龄健康的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是国家紧迫需要、事关所有民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战略任务。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加强研究为什么有的老人活到高龄还思维敏捷、健康快乐,最后无大病或较少病痛而终,而其他老人却重病缠身、痛苦连年而终,即重视健康长寿影响因素的跨学科研究,从以疾病为主导(“治已病之人”)向以健康为主导(“治未病之人”)的思想观念、经费投入、研究重心的战略“前移”,将实现健康老龄化作为应对我国人口老化严峻挑战的最优先基础工程,因为它既为国家社会家庭减少巨大的照料负担和成本,又大大提高老中青幼的生活质量。

推进养老产业发展的三大对策探讨

上面讨论的“健康老龄化(Healthy Aging)”概念指在国家、社区、个人家庭层面使不可避免的人口老龄化健康地发展,不但包括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参与,也包括使所有老年人老有所养与欢度和谐幸福的晚年。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是大力推进养老产业发展和发扬家庭养老优良传统。关于有效推进养老产业发展,我们建议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对策:

(1) 深化改革。除少数针对特殊优抚对象的养老机构继续公办外,逐步尽快实行公办养老机构转制成企业,与民办养老机构享受相同标准的补贴,使绝大多数养老机构都成为民办公助,让大家公平竞争与良性发展。为何需要深化改革?这是为了:(a)推进社会公平。例如,南开、南大等学者2009-2010年的调查表明,天津和南京市政府的财政投入在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收入中占30%-42%,民办养老机构这一比例仅为1.9%-2.4%。调查还发现,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老人中失能失智比例显著低于民办机构。这主要是因为公办养老机构需要排长队等候,在决定收住对象时比民办机构有更强的选择性,即优先将床位提供给那些相对健康、自理程度较高的老人。这意味着公众在享有政府公共资源时面临机会不公平问题,公办与民办养老企业发展机遇更是不公平。(b)提高效益。公办养老机构改制后,大家公平竞争,效益必定提高。

(2) 尽快全面培训养老产业中高端管理人才、护理师资骨干及一线人员。我国目前这一领域十分薄弱,离实际需求差距太远。例如,美欧许多大学早就有较多的老年长期照料和健康老龄管理人才培养学院或系所,而我国这类高水平专业学院可能还基本是零,系所也很少。希望政府部门和有眼光的企业家在有条件的高校投资建立这类院、系所。这是关系到未来我国养老产业投资效益及其在应对人口老化严峻挑战方面发挥多大作用的战略性重大问题。养老机构不同于其他服务行业,它决定入住老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决不能因国家补贴而一哄而起,在创办之前就必须严格认证,符合提供老人长期照料专业技能与管理培训标准要求,才能获得国家补贴的经营养老机构资格。

(3)养老服务产业与慈善事业及志愿奉献者紧密结合,倡导“善和乐孝”养老模式。养老服务产业与纯盈利产业不同,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和慈善背景。建议创建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善和乐孝”(即善良、和谐、乐观、孝敬)为基础的尊老养老中国梦模式;吸引慈善捐资、宗教行善及志愿奉献者参与,政府应为捐资行善与志愿服务者建立无偿奉献档案,使之得到应有的社会承认。

积极发扬家庭养老优良传统

我们建议,应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家庭养老优良传统,大力鼓励支持成年子女与老人同居或紧邻居住的模式,促进可以相对独立的老人与子女紧邻居住的复式单元公寓房的发展。老人与子女紧邻居住既有利于老人享受天伦之乐,在生病时得到适当家庭照料,并减少现金支付的照料开支,还可以在不生病时向子女提供一些帮助。复式公寓房有利于解决老人与子女、孙子女在饮食、起居、电视娱乐等偏好差异可能引发的代际矛盾,使老人晚年生活更加幸福愉快。

我们的研究表明,我国女性老人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相对男性老人明显处于劣势,但是,女性残障老人得到的人均家庭照料支出大大低于男性残障老人。这一问题需要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向老年人提供长期社会照料服务和居家养老补贴时应对处于劣势的女性老人,尤其是高龄女性老人予以特别关注,从而保证男女老人享受完全平等的权益。我们的研究还表明,无配偶残障老人人均家庭照料现金支出显著高于有配偶残障老人,这一实证分析结果启示我们,从降低未来老年家庭照料成本的角度,应大力支持和鼓励丧偶老人再婚,尤其要支持鼓励弱势的女性丧偶老人再婚,从法律、政策和社会家庭道德各个层面消除丧偶老人再婚的障碍。而且,丧偶老人再婚有利于老人心理和生理健康改善,以及欢度和谐幸福的晚年家庭生活。

 

总之,如果我们尽最大努力实现健康老龄化,有效推进养老产业发展,同时大力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家庭养老优良传统,加上尽快实施普遍允许二孩软着陆政策,逐步提高退休年龄,大力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并改善其投资效益,中国完全有可能胜利应对人口老化严峻挑战,变挑战为机遇,实现人口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

 

(唐杰编辑,作者本人已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