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2012年第060期(总第1022期):中印对话跨学科研讨会之一

发布日期:2012-11-26 10:37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中印对话跨学科研讨会之一

2012年11月9日上午,中印对话跨学科研讨会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万众楼二楼召开。我们分两期简报报告此次会议内容,第一场主题为“能源竞争与合作”。本期报告来自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研究员蒋茂霞,云南大学博士生李雪,厦门大学博士生Petras Shelton-Zumpano,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研究院张昕,就能源的竞争与合作做了相关的报告。


蒋茂霞:印度能源地位及中印能源合作
蒋茂霞研究员主要探讨了印度的能源地位以及中印能源合作。蒋茂霞认为能源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和物质基础,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越来越成为各个国家发展全球工业化的宝贵的战略资源。通过估算,随着印度人口的增长趋于稳定,到2040年印度的劳动力群体将会成为帮助印度实现最强劲经济增长的源泉,这就对国家能源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经济全球化和趋于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个国家都希望可以通过军事策略或是国与国之间的合作来确保其能源安全,前提是花费最小的成本实现其最大的利润。因而,蒋茂霞认为国际合作是帮助各个国家走出能源需求或能源短缺困境的有效路径。尽管中国和印度之间的竞争一直存在,但是蒋茂霞认为,中印的能源合作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印之间可持续的能源发展,这种务实合作将会达成中印的互利共赢的局面。
针对中印之间的能源合作,其提出了具体几点建议:首先,政治互信是建立两国能源合作的平台的先决条件。能源问题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核心利益,而能源合作更是较为敏感的话题,但是,随着中印两国政治对话的进一步加深和战略合作的深入,对于两国展开双边合作将会打开新的局面。目前中印已经签署了58个合作协议,关于农业、矿产资源、钢铁等等,2006年中印两国就石油和天然气的合作和开发签署了协议,以及后来的“中印交流年会”等等均为中印能源合作建立了广阔的平台。
其次,蒋茂霞认为,要建立两国能源合作的机制。如中印俄三边合作机制为解决区域和国际上的纷争建立了很好的桥梁。再比如,BCIM(孟加拉国、中国、印度、缅甸)经济年会旨在促进区域间贸易、旅游等的合作发展。类似于这样的机制,报告人列举了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由以上分析可知,如果要促进中印两国的能源合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蒋茂霞认为,扩大中印之间的贸易往来可以为深化两国能源合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蒋茂霞以一句典故结束了其的报告“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李雪:中印竞争与合作关系
首先李雪简要介绍了中亚能源市场的情况,在过去几十年里,中亚的能源市场,尤其是原油和天然气市场在国际能源市场上广受欢迎,是世界能源供给的较大的提供者。在苏联解体后,中亚能源市场迎来了新的机会,也面临着能源外交的迫切需求。
在了解了中亚能源市场的简要情况后,李雪博士进而介绍了中国和印度这两个邻邦国家的能源战略情况。回顾了中国能源外交的历史后,李雪博士认为,中国凭借其在中亚无可比拟的优势,比如丰富的能源、连续的地缘政治特色和能源外交手段,实现了中国能源外交的多元化战略。到目前为止,中国实施的密集型能源外交手段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中国所坚持的与中亚其他各国展开能源合作的原则“友好、和平和互惠往来”,是中国能够长久进行共赢合作的宗旨。这对于未来中国与中亚各国达成更深一步的能源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介绍完中国能源合作情况后,李雪博士简要介绍了印度能源合作的现状。到目前为止经济增长水平保持在6%以上的印度而言,印度是第五大能源消费大国和第四大原油消费大国,到2030年止,印度将会超越美国,仅次于欧盟,成为第三大能源进口国。李雪给出了1990年和2009年的印度能源进口数量,以此说明了印度对于能源的高度依赖。这种高度能源依赖降低了印度在应对国际能源市场风险的应对能力。这也增加了印度希望能通过跨国的能源合作的愿望。
在介绍了中印能源现状后,李雪博士提出了与中印能源竞争与合作的几个问题供在场嘉宾讨论。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需求。建立石油储备可以有助于应对动荡时期能源短缺的冲击。但是对立观点认为,产油地区动荡将会引发石油进口国家更多的负面情绪,进而严重加剧了石油进口国构建战略能源储备的竞争。这无疑是对全球石油市场有害的。第二个问题是,美国在中印能源竞争中所扮演的角色。美国在过去有效地帮助整合TAPI天然气管线,但是对于IPI项目而言,印度由于受到美国方面施加的压力,印度只能止步不前。而对于美国而言,其未来将会进一步对伊朗进行制裁同时遏制中国能源的发展。可见美国是阻挡中印竞争的又一重要因素。第三个问题,是地缘政治的战略问题,中印有着抹不掉的区域地理联系,这是考虑能源安全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而这两个国家均是高度依赖进口石油的国家,中东的政治因素严重影响了中印能源安全,比如石油价格的波动、海运运输安全等等。只有中印两国采取多样化的进口路径,结合地缘政治优势,建立中印区域合作,才能维护两国的共同利益。

Petras Shelton-Zumpano:中国和印度在巴西的风能投资:机遇和挑战
由于巴西与美国和欧洲有着紧密的经济联系,目前巴西所有的对外直接投资股票均来自于美国和欧洲。在巴西风能市场上,多数投资均来自于欧洲。但是,目前巴西市场上风能投资的时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着新兴的金砖四国经济体的兴起,中国和印度达成了密切的双边关系,两国与巴西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基于此,Petras Shelton-Zumpano分析了中国和印度在巴西风能市场投资的风险和机遇。在2008-2009年间,由于欧美等国金融危机,受全球金融环境的影响,减低了对巴西风能的需求,对巴西风能产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相关影响因素还有很多,Petras Shelton-Zumpano还列举了比如说,房地产等方面。
投资巴西风能产业虽然面临很大的风险,但是风险与挑战并存。Petras Shelton-Zumpano引用哈佛大学教授Maugeri对于该产业的预测,认为石油产业对风能产业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未来石油的过度供给,石油价格下滑将会对风能产业造成严重冲击。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看,站在资源的重新分配的角度上来看,作为石油能源的替代品,风能将会是一个不二的选择。最后,Petras Shelton-Zumpano提出了自己的结论,其认为,到2015年中印在巴西的风能投资将会有很大的飞跃。但是,伴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转变,在政治和商业领域将会逐渐加强南南合作,这种转变很快也会影响巴西风能市场,进而改变全球资源分布和风能的市场份额。


张昕:国家资本主义多元化:新兴经济体的国有石油公司治理
张昕主要探讨了在国家资本主义多元化对于中国、印度和俄罗斯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国有石油公司的发展与治理的影响。李昕带领在场嘉宾回顾了三个主要的新兴经济体,中国、俄罗斯和印度,他们的能源部门和国有石油公司的治理结构。通过跨国和跨公司的比较,李昕刻画了这三个新兴经济体,它们多样化的国家资本主义的特点,并且检验了每个国家政治经济的治理结构对于国有石油公司的扩展战略的影响,以及国家资本的交互影响。李昕认为,当以下条件成立时,国有石油公司的扩张才会成功。首先该地区的地缘政治目标必须与国有石油公司的商业利益相吻合。如果两者目标不一致,那么地区的地缘政治优势无法很好的为国有石油公司的发展服务,因而将会阻碍国有石油公司的发展。其次,为了迎合国有石油公司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迎合机制以与国有石油公司的商业战略相一致,资本逻辑与领土逻辑的一致是保持国有石油公司统治地位的关键。
(杨越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