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denav header background
sidenav background

采访 | 专访马天平校友

发布日期:2016-05-29 11:13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专访马天平校友

马天平:2005级,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双学位,本科于中南大学就读信息系统专业,现任工商银行投资经理

学习篇

问:能用一个关键词概括您的经双生活吗?

方向。我认为方向比努力重要。经双可以说给了我方向,让我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方方面面,尤其是交易方面,有了更多了解,是通往前方的一条路。之后要不要一直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之后还会有很多路,要怎么选择,都是依据自己的兴趣和其他复杂的因素,但是它给了你一个option。某种意义上是人生的一个期权,要如何定价依赖于波动率、执行期限等。人最怕的是没选择,经双多给了你一个选择,它与我的人生是相辅相成的,虽不能说其绝对的影响了我的人生轨迹,但相关系数一定在0.5以上。

问:当年对经双的记忆有哪些?

印象比较深的课程是产业组织和信息经济学。因为之前学的是理科,会偏爱逻辑性强一些的课,所以管理类的课就没有怎么选。课上老师会写板书推导模型,当时还会研究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如何竞争、如何竞价,那个时候北京房地产还在辉煌时期,房价一片上涨,印象也很深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门有关金融市场、中介机构与金融理论的课程。教材是一本厚厚的英文书,大概有32章,我印象特别深的是老师用了十节课就讲完了,每堂课前面都要拿十分钟做quiz。当时学的过程很痛苦,我也怨声载道,但是觉得很有用,因为当你踏实跟下来之后,就相当于把这个分支学完了,再去搞金融类的话,基础就非常牢固。这些知识对我后来读博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博士的paper都是在那个基础上的延伸,做一些模型的优化,或者找一些早期的原汁原味的论文,但是实际上都是跟最基本的教材紧密的连在一块的。

问:对于经双您有没有一些遗憾?

第一年想得奖学金,没评上,但是后来得了路劲的财经新闻奖(CF40),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交代吧。其次就是跟教授交流不够多,毕竟学生太多了。但是只要学的足够好,还是有很多机会。

问:经双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经常会提到“经济学直觉”这个词,针对此,您是怎样理解的?

说“直觉”有两个原因:一是信息不够充分,接受的信息太少了,可能是自己搜集信息的能力差一些,没有信息源;第二个是对信息的加工能力还不够精准,只是机械化加工。前一段的阿法狗让人很震撼,它有学习的能力。人脑对于金融市场的处理,要结合很多信息,还要对人性有一个理解,人往往是过度反应,比如过于高涨或者是过于下跌、悲观下跌。如果说直觉的话,可能是还没有认识清楚。比如要得到一些具体信号,美国经济怎么样,黄金怎么样,石油怎么样,2013年怎么样。首先要对信息非常清楚,第二是要对他们的变动关系也有自己的逻辑。这样就会直觉少一点,逻辑、数据多一些。但是不管怎么说,每个人都需要运气的,非要说的话,可能直觉=运气+逻辑。举个例子,巴菲特七八十岁,投资还是不错的,但是他也没遇上911的发生,911发生的那一刹那,股市下跌的非常惨,所以有时候就是有一些黑天鹅。这样的事情只能说是运气,但是虽然复杂,厄运还是能防范或抵御的。

问:您认为在学习阶段,我们需要有哪些沉淀?

第一是要读书,一心一意的读书。学校里讨论的东西拿到现实中来,不能直接用,但是如果不学,用的时候就不会这么清晰明白。如果从严谨的本科生的角度,我觉得应该扎扎实实读5-10本原版教材,可以涉及金融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领域,把这5-10本书用经双一到两年的时间认认真真读透,一本书读上两三遍,对于年轻人来讲,帮助还是非常大的。

我觉得学院派的东西,给了一些飘在空中彩色的点,最后运用的时候,要看把哪些点摘下来落地,这样才能真正编织这些东西出来。

第二就是多思考,最重要的是锻炼批判性思维。教科书和老师说的东西,首先要懂它,懂它之后才有资格去怀疑它。怀疑之后再形成自己的东西,然后加以运用。到了金融市场之后,尤其做交易,对于每一个数据、每一个信号、每一个逻辑要反复推敲。首先就要对现在的东西怀疑一遍。名人说话也不一定对,但是要交流,走到最后有自己相对独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样才比较轻松明确,建立自己的框架。

 

工作篇

问:您从经双毕业后去了哪里工作?

毕业之后,我先在建行工作了一段时间,这段经历让我学会了站在全球的角度看交易,但是还需要修炼很多。理论与实践还是有些差异的,有些内容教材里没有,比如全球央行推负利率,从理论模型来讲不知道是好是坏;再比如,日本不停的贬值,利率不停往下降,汇率不停的升值,中国不停的升值利率一点不敢往下降,结果汇率还贬值,这些都是一些比较对称的东西吧。理论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拿着这些理论的点去市场上交易,我们要有交易员的思维,学会运用宏观的理论,摸爬滚打一阵,可能对这个领域会有更深的理解。

我现在是在工商银行工作,内容是主要做政府部门宏观的投资和研究,大类资产配置,比如股票、债券、商品、汇率、资产比例等等。主要投资聚焦在国内。但是近几年国内和国际的相关度逐渐在提高,不像以前是隔离的市场,现在美国加不加息还要考虑中国的因素,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中国对全球钢铁、黄金有很大的影响影响,人民币的贬值与否,对国际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我们也不能只盯着国内看。

问:现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很大,您认为两三年后我们从经双毕业,就业形势会不会也发生一些变化?

现在经济压力大,就业压力也很大,但是搞金融搞投资这块永远都有机会。再加上中国的增长率还是正的,只是速度下降了,速度就算慢慢降,也至少还有5年撑着,还是有一些机会,关键看改革能不能起得来。和成熟的国家相比,我们还是小孩子,还是青少年时期。但是只要制度上能改革,潜力还是很大的。GDP成为全球第一这是必然的,这个不难。我们人口是别人的好几倍,幅员辽阔,中国人民勤劳聪明,唯一差的就是制度建设,只要创新机制、激励机制、公平正义的制度做好,说白了就是市场化的东西做到位,法制建设做到位,肯定是很厉害的。

问:您认为从事金融行业需要的素质有哪些?

金融太大了,我只说投资或交易方面的吧。

做好一个交易员,首先要酷爱这个行业。酷爱的表现就是不看市场,或者与经济割裂开,你会非常难受,让你做其他事情会觉得没有太大意思。有好多工作都可以让你选,但是你会发现还是交易比较有意思。第二要有很强的自学能力,不是别人压迫你,是基于你自己有很强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比如微观的交易结构,各种投资品的模拟,各种动态关系等等。第三还是要有自己相对独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心理学、社会哲学、什么是科学、如何证实,要有自己的判断方法和体系。当然还有受人之托、注重自己的声誉等基本的价值观,长年累月下来,你会乐在其中,相对来说做的好一些。

在市场中泡着一定会受一些冲击,哪怕是长期事件也会受到冲击。比如本拉登被击毙了,突然黄金暴跌,如果你是管客户的钱,就会如履薄冰,因为客户会规定你在一定的时期内,实现增值,可能是一年或六个月实现收益率,不像是自己的钱,是很长的时期,你就会比较放松,不用那么紧密的去做一些事情。做资产管理这个行业,做交易员、基金经理、投资经理,对心态要求还是很多的。

问:您在工作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故事?

从08年金融危机以后,整个世界的动荡还蛮多的。最开始很多时候会上蹿下跳,但是慢慢会多一些逻辑、多一些点,框架越来越清晰,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其实每个事情出来,大跌或大涨,都是给了你很多时间的,不是一点时间都没有,还是有很多时间准备,或出场或进场,但是这个都基于你的判断,对综合信息的加工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