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are here: 首页» 承泽故事
2021-09-19-13-36

(1731年-1758年)

按清朝惯例,承泽园等皇家园林,由皇帝赐予皇子或重臣,也随时可由内务府收回和转赐新人。据考证,承泽园在允禩之后的新园主为允禧,同为康熙帝之子,允禧出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与雍正第四子弘历(即乾隆)同年出生,因此二人从小一起读书,关系融洽。

雍正八年(1730)二月,允禧19岁,被封为固山贝子,同年五月晋贝勒。第二年(1731)允禧获得赐园,名为“红桥别墅”。赐园名称源于附近一座红桥,紧邻今北京大学蔚秀园东北,时为南去白石桥、西去玉泉山静明园和香山静宜园、东北去清河的要道。允禧对红桥别墅非常喜爱,园内很多景观被他写进诗文中,比如《红桥别墅六景诗》、五律《秋日红桥小集》《园中杂十首》等。

云渡桥
一桁曳风赏,闲云忽凌乱。俯瞰水底天,长吟过溪畔。
鱼乐亭
宛此濠上心,孤亭俯秋溆。时看五色鱼,细唼苹花雨。
——选自《红桥别墅六景诗》

允禧12岁时,康熙帝驾崩,他没有资格也不可能与年长的哥哥们争夺储位,转而钻研书画文章和笃行佛教,还自号“紫琼道人”“春浮居士”。史载乾隆多次为其画赋诗,并将允禧的画、诗、字评为清宗室第一人。故宫博物院现藏有其《盘山十六景图册》等,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有其山水画《夏山高隐图》。

允禧虽是郡王却特别能礼贤下士,与不少书画名家有交往。其中“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1693-1766)和允禧的忘年交成为历史佳话。

史称郑板桥与允禧相识于清雍正三年(1725),当时允禧14岁,郑板桥32岁。两人身份相差悬殊,郑板桥24岁中秀才,43岁进士及第,他自嘲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允禧31岁(乾隆七年,即1742年)充玉牒馆总裁。这一年,49岁的郑板桥经允禧举荐获任范县县令,作《将之范县拜辞紫琼崖主人》一诗惜别,允禧答诗《送板桥郑燮为范县令》。郑板桥后改任潍县县令,允禧答《喜得板桥书潍县寄到》。
 

 

▲允禧《喜得板桥书潍县寄到》(落款紫琼道人):二十年前晤郑公,谈谐亲见古人风。东郭系马春芜绿,西墅弹棋夜炬红。浮世相看真落落,长途别去太匆匆。忽传双鲤垂佳贶,烟水桃花万里通。”(现藏故宫博物院)

乾隆二十三年(1758)五月,允禧病逝,年48岁,谥号为靖,后世故称其为慎靖郡王,红桥别墅被内务府收回。允禧无后,乾隆二十四年(1759)十二月乾隆帝将17岁的第六子永瑢过继给允禧为孙,并封贝勒。永瑢后主编《四库全书》。


补录:鄂尔泰与承泽园(1732年-1745年)

也有史学家推论,允禩之后承泽园被赐予大学士鄂尔泰,鄂尔泰之后才是允禧。比如张宝章先生据袁枚《小仓山房文集》中的记载:“闻府中无园圃,命以藩邸小红桥园赐公,而中分其半为军机房”,推断文中的“公”就是赏识袁枚的鄂尔泰,并据雍正十年(1732)正月鄂尔泰被授大学士,推测赐小红桥园也在这一年,它正是允禧居住的小红桥园,并从园中划出一半作为“军机房”,即七峰别墅。鄂尔泰于乾隆十年(1745)病世,年68岁。有学者反对这一推断,理由是雍正八年二月(1730)允禧封贝子、五月晋贝勒,十三年(1735)晋慎郡王,很难等15年之后才接鄂尔泰的赐园。因此,又有考证称,当时圆明园附近共有两个与“红桥”相关的赐园,先后于1731年赐予允禧、1732年赐予鄂尔泰,二人分别居住17年和13年。对此仍需更多史料佐证。


文字整理:王志勤 | 编辑:王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