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07年)
承泽园的始建年代,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认为,承泽园始建于雍正年间。
这一说法最早的出处,可追溯到1989年由燕山出版社出版、北京市文物管理局编的《北京名胜古迹辞典》。书中“承泽园”条目说:承泽园系清代雍正年间果亲王允礼的赐园,始建于雍正三年(1725),赐园于西苑旁。该书“吴家花园”条目也称,早在清雍正时,这里曾是果亲王允礼的赐园,道光、咸丰以后,园林一分为二,东为承泽园,西于光绪年间赐给奕劻,其子载振承袭。
之后介绍承泽园的文字,大多沿用雍正年间始建的说法,承泽园的前身,也因此被认为最早是允礼的赐园,即自得园。
园景图
德国摄影师Morrison Hedda 拍摄/ 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图片资料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的多位专家对这一说法予以考证,如张宝章先生根据新找到的史料,并结合金勋、张恩荫、侯仁之等史学界专家的研究成果,指出承泽园最早始建时间约在清朝康熙四十六年(1707)。这一年内务府奏请康熙为年长于十皇子允䄉的七位皇子(皇太子允礽、皇长子允禔除外)修建赐园,承泽园作为成年皇子赐园而建造。张宝章进一步考证推测,承泽园最早由康熙赐予皇八子允禩,即后来的“八爷党”党首。
至于允礼的赐园自得园,张宝章认为,承泽园前身不太可能是允礼的自得园,依据是允礼虽然撰有《自得园文钞》(其中有一篇《承泽园诗序》),但根据《乾隆京城全图》等史料,果亲王府的位置在今天西城区平安大街上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的东部,允礼诗序中所说的承泽园、春和堂,均是指果亲王府内的花园,并非海淀的赐园。允礼在海淀的赐园自得园,推测位于今中央党校南院所在地,和挂甲屯南部的承泽园早年鲜有交集。
张宝章等对承泽园始建年份的考证有其价值,但尚无定论。红学领域亦有人考证曹寅(曹雪芹祖父)在康熙年间建西花园的史料,推测承泽园的前身就是西花园,它作为畅春园的附园,供未成年皇子们生活居住。畅春园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建成,西花园的兴建时间约在康熙二十七至二十九年(1688-1690),这又比张宝章考证的始建年份1707年更早。
总之,承泽园的首任园主、始建年份,均有待更多史料和进一步考证。
关于爱新觉罗·允禩(sì)(1681年-1726年)
康熙帝第八子,满洲正红旗人,雍正帝异母弟,生母良妃卫氏。
新觉罗·允禩画像
胤禩幼时备受康熙喜爱,17岁即被封为贝勒,是当时皇子封爵中最年轻的。康熙帝曾命其管理广善库,重建东岳庙,署理内务府总管等,也一直是参与皇位竞争的重要人物之一,史称“八爷党”。
康熙六十一年(1722),雍正上位,为避讳改名为允禩。雍正为稳定人心,先进封允禩为和硕廉亲王,命他办理工部事务,兼理藩院尚书。雍正四年(1726),雍正帝坐稳根基后,多次借故谴责允禩失职,削其王爵、逐出宗室,并囚禁于宗人府高墙。其子弘旺也被迫离京,赴热河披甲。九月,允禩死于囚所,年45岁。
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帝以其无悖逆之实,下旨复原名胤禩,恢复宗室,并录入玉牒(历代皇族族谱)。
关于爱新觉罗·允礼(1697年-1738年)
清康熙帝第十七子,原名胤礼,为避讳雍正改为允礼。满洲正红旗人,雍正帝异母弟,生母为纯裕勤妃。
胤礼九岁即常随康熙帝巡狩塞外,雍正元年被封为果郡王,管理藩院事,雍正六年(1728)进亲王。允礼忠诚持重,得到雍正倚重,堪比怡亲王胤祥。
果亲王允礼像(郎世宁 画)
乾隆即位(1735),允礼与庄亲王胤禄及张廷玉、鄂尔泰、海望共同辅政并管理刑部事务,并赐亲王双俸(双倍工资)。由于允礼“气体稍弱”和足疾发作,还免去便殿接见叩拜之礼,无需亲自送本。但是,乾隆元年允礼因病没有参加堂子祭祀,被宗人府议奏应削去王爵,后虽然保留了王爵,但亲王双俸、加给一倍的王护卫官员及护军马甲均被撤回。受此打击,允礼病情日重,于1738年二月病逝,年41岁,谥号“毅”。乾隆帝万分悲痛,亲临其丧,令大阿哥永璜给允礼穿孝,二月初九加祭一次。因允礼无子,以雍正帝第六子弘曕(yàn)为继子,承袭和硕果亲王爵位。
整理:王志勤 | 编辑:王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