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林毅夫、易纲、海闻、张维迎、张帆、余明德等六位学者在北大未名湖畔种下一颗学术报国的种子,成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英文简称CCER),即现在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前身。六位创始学者被称为国发院创院“六君子”。
开明领导、返乡知青和台湾跑过来的理想青年凑在一起,通过对改革浪潮下中国经济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令该中心在全球享誉盛名。作为中国第一家由高校独立举办的经济研究中心,在建院筹备会上,创始人之一的易纲曾说:“我们很幸运,看见鸡蛋孵出小鸡”。此后,随着越来越多杰出学者的加入,以及科研教学等方面的拓展,2008年CCER改名为国家发展研究院(简称国发院)。
30年后的秋分时节,北大国发院迎来了它的而立芳华。22 日的承泽、朗润二园,人声鼎沸,热闹异常。在建院30周年庆典主会场的北大百讲礼堂内,当年的创院“六君子”再度聚首,半生归来,风彩依昔曾少年。
就国发院而言,如何以学术之力赋能国家发展与国际交流?如何把握浪起潮涌时的机遇?如何应对疾风骤雨时的挑战?多位经济领域专家学者与海内外校友、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回顾和庆祝北大国发院走过的这30周年峥嵘历程,也共议新时代新征程上国发院的未来30年的新挑战、新使命。
国发院30周年庆典主论坛现场图
创始教授回忆过去的三十年:国发院不仅是改革开放的成果 更是改革深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国发院这30年,是时值全球化波澜起伏的30年、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惊心动魄的30年,更是中外不同群体理念碰撞交织,国企、民企、外企竞速与竞合的30年。30年间,国发院恰如莫言所赠贺语,可谓 “龙腾虎跃、李秀桃香”。从朗润园到承泽园,国发院容纳滋养了中国经济开放事业中最重要的人们,名师大咖云集一时,一批批幕僚从中走出。
“勇于发起公共讨论,善于建言献策,为国家宏观政策的出台和优化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撑。其不仅增强了国家发展战略布局的科学性,也提升了公众对很多重大经济问题的认知,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尊重。”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姜国华在主论坛致辞时表示,国发院的创立和成长得益于中国经济持续的高速成长。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原院长钱颖一在发言中同样强调,正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催生了CCER,才有了如今国发院的桃李满园。国发院不仅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更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推动力量。他表示,国发院的成立至少与三个改革开放因素有关:自1977年起的教育改革、经济改革,以及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创院教授中有多位就是文革后1977级的首届大学生,创院元老与早期多数教师均在改革开放浪潮中赴海外深造。
“如果没有当年在教育领域率先进行的高考及研究生招生改革,就没有后来一批杰出的CCER创始学者,也就不可能有国发院。”回溯历史,钱颖一指出,正是从70年代末起步的农村改革,到1984年从农村推向城市的改革,再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定,特别是1994年初启动的财税、金融、外汇、企业一揽子改革举措,才最终让CCER应运而生。“正是由于1994年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大势,促使了北京大学领导对成立CCER的强力支持。”钱颖一说。
“回望过去30年,我们是幸运的,改革开放是时代的需要,这让我们的学术,我们的观点在包容和开放中能够得以落实。”主论坛致辞中,国发院创始教授兼名誉院长林毅夫深情回忆,抒发着他对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北大兼容并包的学术氛围以及同仁挚友筚路蓝缕奋斗情谊的深深感佩。
北大国发院现任院长黄益平,曾是花旗大中华区的首席经济学家,毅然辞职回到国内工作,选择北大国发院,很大的关系就是他曾在林毅夫曾任副所长的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干过,他们共同参与了当时中国农村的改革进程。彼时,创院元老易纲、海闻、张帆等诸人,亦都曾是中国留美经济学会的会长。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似的诉求与志趣,让这群青年最终走在了一起。六位创始学者均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亲历者或设计者,始终高度关注中国的现实问题,致力于学术与现实的结合,以期为社会公众和国家施策带来更多真知灼见。在某种程度上,早期的国发院可谓继承了上世纪80年代如火如荼的经济改革研究机构的衣钵。今年初卸任的国发院上任院长姚洋后来对媒体回忆:“在那个年代,一批有过留学背景的经济学者,建立一个研究机构,这是一个大胆的行为。”
六位创始教授在国发院30周年盛典上的合影
30年后“六君子”再聚首,当年湖光塔影下那颗学术报国的种子,经过三十年持续的向下扎根和向上成长,已然枝繁叶茂,桃李芬芳。林毅夫在发言中谈到,30年间,国发院秉持“家国情怀、高度自信、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理念和求真务实的精神,在北京大学和各界的亲切关怀及鼎力支持下,从当年仅6人的初创团队不断发展壮大,持续吸纳多元杰出人才,在教学、科研、智库等多个领域频频书写传奇。
院领导谈未来三十年的期许:永葆家国情怀 讲好中国故事 以开放包容引领新时代智库建设
30余年间,从CCER的成立到开设本科经济学双学位、国际MBA、承办南南学院,成立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承接国家高端智库,国发院开创的一项项事业早已经超越了30年前6位创始人的预期,其影响力也早已经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着学术创新和实践应用。
南都记者从论坛了解到,教学方面,国发院构建了政、商、学三大体系,培育出众多领域领军人才;科研方面,学院紧跟世界学术前沿,以国际视角阐述中国故事,创新理论体系;智库建设方面,学院聚焦改革关键议题,深入调研,就重大问题提出有力政策建议,成为国家首批高端智库,享有广泛公众影响力。
“我们的初心就是办扎根于中国的经济研究中心、聚焦于中国经济的研究中心!”在当天下午的智库分论坛上,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智库中心主任雷晓燕表示,国发院在建院之初,就以创办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经济研究机构为目标,科研重心始终落在中国改革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智库中心主任雷晓燕
国家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国首批国家高端智库之一,国发院始终致力于围绕中央关切提供专家政策建议意见,推动有组织的智库研究,促进资政服务能力提升。据雷晓燕介绍,建院以来,国发院通过两办、国家高端智库办公室、国务院参事室等多渠道,报送高质量研究报告300余篇,获得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批示40余次;智库学者以专家身份参加中央领导同志召开的座谈会200余人次;认领国家高端智库课题百余项。此外,作为独立智库,国发院还自设多项校级重大课题,如平台经济、教育分流、中国双碳、人口老龄化研究等,并受托开展国务院政策措施落地情况第三方评估。
在科研成果上,国发院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经济发展故事,对全球更好理解中国发展的逻辑做出了杰出贡献。雷晓燕语带自豪地介绍,28次“中美经济二轨对话”,9次“中美健康二轨对话”,极大推动了中美两国在产业政策、经贸合作、医疗健康等多领域坦诚深入的对话交流;牵头建设的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更是已招收了来自77个国家的486名学员。能看到,遍布全球的校友网络,让国发院的精神和理念都得以广袤传播与赓续,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着学术创新和实践应用。
在智库建设上,国发院持续推进智库品牌建设,长期关注政策热点与改革议题,推究高质量发展的公共政策选择。谈到国发院多年来的几大品牌活动,雷晓燕如数家珍。2005年创立的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会、2013年设立的【朗润·格致】系列论坛等,每一场讨论中智慧与思想的碰撞,都为国家宏观政策的出台与优化提供着宝贵的理论支撑,扩大了作为国家高端智库的影响力。
“我们现在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将来30年国发院还能不能再创辉煌,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员工面前的一道考题。”黄益平在致辞中表示,“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国发院独特的文化:家国情怀,高度自信,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我相信这个文化将引领国发院走向未来的30年。刚刚建院时,林毅夫老师曾经说我们在书写历史,我相信在未来30年,我们还将继续书写历史,让我们一起努力!”
采写:南都记者吕虹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