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are here: 首页» 论坛会议
2024-07-02-09-45

题记:2024年6月7日晚,由北大国发院与北大出版社共同主办的承泽论坛第二十三期暨《科斯论法律经济学》新书悦读会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本文根据科斯学会负责人、科斯研究院研究员、《人和经济》杂志主编、新书《科斯论法律经济学》编者王宁的主题演讲整理。

作为二十世纪伟大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学思想家,科斯的学术贡献巨大,影响力深远。作为伟大的经济学家,科斯发现了交易费用,阐释了产权和其他制度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性,这一贡献为他赢得了199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创立的经济学派包括“企业理论”“合约理论”“产权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以及“法律经济学”,深刻影响了当代经济学的发展。作为伟大的经济学思想家,科斯先生勇于对经济学本身,包括经济学实践、教学和研究,以及经济学体系提出系统的批判和反思。他批评“黑板经济学”和“经济学帝国主义”,倡导在真实世界中研究经济问题。

经济学研究与意识形态之争

在二十世纪这个意识形态纷争频发的时代,科斯先生的经济学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今天,我先从这一角度来介绍科斯先生的经济学思想。

二十世纪最大的意识形态之争,通常被描述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竞争。然而,我更倾向于用“权力经济”与“自由市场经济”之间的竞争来描述这一冲突。

因为“计划”并非仅存在于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经济模式中,市场经济中也存在计划。苏联为代表的经济模式的主要特征更准确地说是无所不在的权力,即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强制調配经济资源。在自由市场经济中,分配资源则主要由个人和私营企业来完成。因此,二十世纪最大的意识形态之争,是权力经济与自由市场经济之间的竞争。这种意识形态之争不仅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模式,也左右了经济学的研究方向。例如,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经济运算的兴起以及凯恩斯学说的产生和批判,都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发生的。科斯虽然在其职业生涯早期并未直接参与这些争论,但他1937年发表的经典文章《企业的性质》也是对这两大意识形态之争的一种深刻回应。

经济学定位与理念的演变

除了权力经济与自由市场经济之间的竞争外,二十世纪还出现了对经济学本身定位的重新思考。这种变化可以追溯到西方对道德哲学和自然哲学之间的划分。这种划分在启蒙时代得到了康德等思想家的承认,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C.P.斯诺进一步阐述为“两种文化”,提出了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之间的思想观念和思考方式的差异。在这种背景下,经济学也发生了转变,从最初的道德哲学逐渐转变为以物理学为榜样的现代经济学。这一转变影响了经济学本身的性质。而对这一转变的怀疑和批判,凸显了科斯先生特立独行的学术风格。

卢瑟福是英国核物理学之父,在物理学界享有崇高地位。他曾有言:“所有的科学要么是物理学,要么只是收集邮票的游戏。”科斯曾引用并赞同这一观点,意在强调经济学研究应该追求严谨和深度。这句话在经济学领域中的引申意义是,经济学研究不应仅仅停留在对现象的分类整理上,而应深入探索现象背后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寻求定量化表达。物理学正是通过精确的实验确定现象之间的关系,并用数学公式来表达,从而揭示自然规律。从表面上看,二战后的新古典经济学也大量引进了数学和公式化。现在,没有较深的数学知识储备,就很难看懂经济学教科书。伴随着经济学公式化的是另一个大转变: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从经济(the economy)转为研究economizing。这一转变始于莱昂内尔·罗宾斯1932年发表的《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并在贝克尔1976年发表的《人类行为的解释》一书中得到深化和空前的发展。在罗宾斯之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财富,也包括于此相关的经济行为;而现代经济学不再局限于特定的某个研究对象,而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审视所有现象,包括人类行为、动物行为甚至植物行为。科斯与罗宾斯和贝克尔私人关系甚好,科斯对经济学的这一转变一直持反对态度。他在1988年的文集中明确指出,经济学应该植根于真实世界,在真实的市场中研究交易,在真实的组织中研究企业,包括企业的投资、管理以及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而不是在理论推导和数学公式中寻找经济规律。科斯强调,研究真实世界的经济,要求经济学家走出办公室和图书馆,深入生活实际,而不能停留于书本和黑板上的理论推导。

什么是“好的经济学”?

科斯老先生享年102岁,在去世前曾筹划对中国进行首次访问,遗憾的是未能成行便离世。在老先生去世前,我有幸与他进行了一次专访。在访问中,老先生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概念或“战斗口号”——“好的经济学(Good Economics)”。这一提法暗示了经济学存在好坏之分,而科学通常只讲究对错,不涉及价值判断,从而违反了,或者说挑战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论。不过,我相信老先生这一观点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和长期反思经济学本质后得出的结论。

在经济学界,关于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的区分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890年,约翰 内维尔 凯恩斯 (这是大名鼎鼎《通论》作者约翰 梅纳德 凯恩斯的父亲)就提出了实证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和方法。到1953年,弗里德曼的论文《实证经济学方法论》将实证经济学推向了高潮,并强调经济学要专注于事实,远离价值判断。然而,科斯老先生却认为“好的经济学”是一个有用的概念,迫使我们对经济学本身做出反思和批判。最近,我发现不仅经济学存在好坏之分,数学同样如此。陶哲轩作为现代数学界的杰出代表,曾在2007年发表文章探讨“好的数学”的定义。丘成桐老先生也在多次演讲中提及“好的数学”这一概念。数学作为一门纯逻辑学科,尚且存在优劣之分,经济学作为一门涉及现实世界的学科,自然更需要有好坏之别。

因此,“好的经济学”并非仅仅是一个口号,而应成为我们研究的一个方向。我借此机会鼓励中国的年轻学者接受科斯先生的这一挑战,深入探索“好的经济学”的本质和内涵。在此过程中,科斯老先生的思想将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指引和启示,帮助我们避免误区,走得更远。

整理:何又夕 | 编辑:王贤青 白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