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are here: 首页» 论坛会议
2024-06-12-09-59

2024年6月8日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货币组举办了第二次研讨会。研讨会请到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爱德华兹·桑福德(Edwards S. Sanford)讲席教授、普林斯顿大学本德海姆金融中心主任、美国金融协会主席Markus Brunnermeier与师生交流分享。

Brunnermeier教授受国发院兼职教授缪延亮博士邀请来国发院进行交流。研讨会有幸邀请到Brunnermeier教授的老朋友,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会会长易纲教授,参与交流讨论。其他参会师生包括经济学院教授平新乔、国发院校友、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助理教授曾垚、国发院副教授赵波、助理教授胡佳胤、助理研究员何晓贝和博士研究生王心怡。

首先,缪延亮博士向在座师生介绍了Brunnermeier教授,并欢迎他时隔多年再次来到中国。Brunnermeier教授是美国金融协会主席、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会士,主要研究国际金融市场、货币理论和宏观经济学,尤其关注泡沫、流动性、金融危机和数字货币等领域,撰写了《韧性社会》等获奖著作。Brunnermeier教授曾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系统性风险委员会、德国央行以及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等机构的咨询委员会任职,并曾获Bernácer奖,以表彰他对金融学以及宏观经济学的卓越贡献。

随后,师生向Brunnermeier教授简要介绍了自己的研究。黄益平老师分享了自己在数字金融领域进行的研究,数字技术对支付、信贷等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赵波老师分享了自己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认识,对未来政策走向提出了见解;胡佳胤老师分享了自己对地方债务风险的研究,梳理了地方债务的形成和困境,评估了隐形债务的形势;曾垚老师分享了自己对货币互换协议的理解,探讨了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提供流动性的角色;缪延亮老师分享了自己对中国通胀形势的最新研究,认为当前的物价下行压力较大,但并无很强的衰退风险。

之后,师生与Brunnermeier教授围绕韧性社会、货币政策、金融科技、支付体系、地方债风险、货币互换协议、房地产市场形势等议题进行了广泛且深入的交流。

货币组将继续深入探讨,为中国的货币经济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延伸阅读:

Markus Brunnermeier教授是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爱德华兹·桑福德(Edwards S. Sanford)讲席教授、普林斯顿大学本德海姆金融中心主任。他主要研究国际金融市场、货币理论和宏观经济学,尤其关注泡沫、流动性、金融危机和数字货币等领域,出版了《韧性社会》等著作。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之后,Markus Brunnermeier教授组织了一系列线上研讨会,为世界顶尖研究者们搭建了一个分享知识的平台。

Markus Brunnermeier教授担任美国金融协会主席、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会士, 曾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系统性风险委员会、德国央行以及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等机构的咨询委员会任职。他曾获Bernácer奖,以表彰他对金融学以及宏观经济学的卓越贡献。

Markus Brunnermeier教授曾获多项最佳论文奖,并是多家顶级经济和金融期刊的编委会成员。他致力于建立以下概念:流动性螺旋、金融主导权、用于度量系统性风险的CoVaR、波动性悖论、审慎悖论、韧性、欧洲安全债券(ESBies)、再分配货币政策、逆转利率和数字货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