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are here: 首页» 论坛会议
2024-04-25-21-14

2024年4月25日上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货币组举办了第一次研讨会。货币组由学院金融、宏观、计量、国际教研组的老师组成,是国发院开展有组织的科研的一次尝试。货币组旨在推动货币经济和货币金融的研究,使用现代经济学和金融学的方法推动理论创新,讲述中国故事。

货币组的名称来自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早期的“宏观组”,意在继承和弘扬老一辈学者的研究精神,为金融强国、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本次研讨会主题为“货币政策前沿理论与实证研究”,四位国发院老师和校友就前沿的学术论文依次报告并进行讨论,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会会长易纲、国发院院长黄益平、国发院经济学教授张维迎等众多学者参会。

朱胜豪:Optimal Inflation Rate in a Heterogeneous Agent Economy

对外经贸大学的朱胜豪教授聚焦于货币政策的转移支付功能,高通胀抑制富人的财富积累但却可以通过转移支付为穷人提供更多的补贴,因此存在最优的通货膨胀率最大化社会福利。文章构建了一个连续时间异质性家户模型,在其中货币提供财富贮藏功能,家户通过持有货币平滑消费,在使用美国经济数据对模型进行校准后,发现最优通货膨胀率大约为5.2%,并展示了货币政策对于不同财富水平人群的异质性影响。长江商学院的苏丹助理教授阐述了论文的主要机制,结合前沿文献对模型的假设、与其他文献的差异和贡献进行点评,参会者就论文的求解方法和现实意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李明浩:Inattentive Network: Evidence and Theory

国发院助理教授李明浩的研究使用企业对其他企业信息浏览量的数据度量企业关注度分布,发现企业会更多地收集产业链上更直接关联、销售额占比更大、价格或产出波动更大的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企业获取的信息量的增加,会降低企业对自身利润率的预测误差。进一步地,文章刻画了一个包含理性疏忽和生产网络的模型,内生地产生了价格黏性,显式地得到了模型的均衡和最优货币政策。和传统货币政策模型的结果相比,这一框架下的最优货币政策对价格黏性高的行业赋予了更高的权重。点评人北大国发院经济学长聘副教授余昌华老师肯定了文章的贡献,指出这篇文章创新地将企业间的信息流和企业边际成本联系在一起,并建议进一步地比较外生的信息摩擦和内生的信息摩擦模型的差异,参会者对“模型中货币政策的设定”“实证部分的处理方法”等展开交流。

胡佳胤:Money Creation in Big Tech Lending

国发院助理教授胡佳胤的研究探讨了大科技平台在支付和借贷领域的双重角色,并分析了大科技平台在受监管银行系统之外货币创造的能力以及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在理论模型中,大科技平台通过金融科技支付服务与传统银行竞争,提供更便捷、成本更低的支付技术。大科技平台在支付活动中的市场份额会影响其借贷能力,研究认为大科技平台的货币创造能力会削弱紧缩货币政策的效果。国发院王勋老师在点评文章时指出大科技平台的存在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是扩大还是减弱可能需要考虑更多方面的因素,以及在讨论货币政策时可以将利率等政策工具纳入考虑。易纲老师指出模型可以更明确大科技平台在借贷时面临的监管或制度性规则,进一步的研究可以为大科技平台的监管框架提出建设性意见。

黄毅: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with and without Capital Controls

复旦大学的黄毅教授研究了新兴市场国家实施资本管制对国内和国外货币政策冲击传导的影响,提出资本管制能有效加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研究根据哥伦比亚的微观数据,发现在哥伦比亚实施资本管制的时期,国内货币政策在控制贷款利率和贷款增长方面更为有效,而取消资本管制后,本国货币政策对银行贷款的影响减弱,而外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增强。此外,研究也发现本地银行和外资银行对于货币政策的反应是异质的,国外货币政策对外资银行的影响更大,资本管制对企业也产生了一定实际影响。与会者讨论了资本管制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以及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资本流动的波动性。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陈泽丰老师作为文章的点评人,肯定了文章结论对于小国开放经济的重要意义,并建议研究可以进一步考虑资本管制怎样与货币政策进行配合。

货币组的首次会议,充分展示了国家发展研究院的老师和校友在货币政策研究领域的深厚积累和研究能力。通过四位学者的精彩报告,与会者们深入了解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探索,并围绕着大科技平台、资本管制、最优货币政策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易纲老师和黄益平老师作会后总结,对本次研讨会内容表示充分的肯定,并对货币组未来的工作表达期望,货币组将继续深入探讨,为中国的货币经济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