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8日下午,北大国发院EMBA项目(以2019班级同学为主的)师生,在国发院智库负责人、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季刊)副主编黄卓副教授,以及班主任刘文博老师的带领下,在国发院校友基金的支持下,走进腾讯北京总部实地参访,近距离体验和了解腾讯的企业发展历程、荣誉、动态以及明星产品与最新技术,并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线上会议协同办公”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和研讨。
研讨会由腾讯CSIG生态营销总经理胡皓女士主持,三位演讲嘉宾依次上台分享,他们分别是腾讯公司安全管理部运营中心总监、资深网络舆情专家、腾讯学院认证讲师高大为先生,腾讯云办公协同产品中心总经理钱敏女士,北大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北大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田丽副教授。40余位同学在聆听主题分享后积极参与互动交流,黄卓副教授最后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予以点评分享。
高大为先生首先以“舆论视域中的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为主题进行了演讲。他指出,现阶段正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未来企业将面临全新的数字化生态。高大为认为,数字化转型是疫情期间企业自救甚至是谋发展的重要方向,是企业发展的新动能。以腾讯会议为例,北大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的测算数据表明,今年前5个月,腾讯会议节约的直接社会成本约为714亿元,并从多方面助力复工复产复学,有效缓冲了疫情给企业及社会带来的冲击。
钱敏女士接下来的分享主题为“腾讯会议,开启企业沟通新时代”。她首先简要介绍腾讯会议这款产品诞生的初衷,是基于腾讯社交平台、音视频算法、安全能力等优势,团队希望做出一款最好用的办公协同多方视频通信产品。疫情期间,腾讯会议的及时推出,不仅帮助人们解决了远程协同、沟通的难题,还解决了以往视频会议的痛点,即兼顾便捷联系和良好的音视频体验。很短时间内,腾讯会议就成为在线沟通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也实现了团队要把商业会议开好的初衷。
钱敏女士进而强调,商业沟通中速度、深度、广度、跨度这四个要素很重要,多方音视频的通讯能力会是未来各种场景协作的基础。腾讯会议在打造之初已经明确,多人、多点、高频沟通是对沟通效率和体验的双重考验,而衡量沟通成本或会议价值的方式,既包括人力、时间等显性成本,还包括情绪等隐性成本。为此,腾讯会议又推出企业版,支持大规模成员接入,实现会议信息不打折传导、多层级会议一次性开完。演讲最后,钱敏详细介绍了腾讯会议产品中会议红包、在线投票、表情弹幕等细节功能设计的深层逻辑,还有安全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田丽副教授的演讲主题为“协作无间 效率优先——在线会议优化策略”。她从生动的现实案例中引出第一个话题,即在线沟通和面对面沟通的差异首先在于情境冲突,即时间、空间、受众感知三方面的冲突。在线会议的特点是媒介化表达和多线程工作,不仅要注意文字、音视频等不同媒介传递的信息不一样,还要随时做好前台、后台切换,以及多线程工作且不影响效率。对此,我们必须熟悉并适应,注意调动参与者积极性、抓住其注意力。
随后,田丽简要介绍了社交临场感理论、缺乏社会情景线索假设、线索过滤理论、电子亲近感理论等经典理论,基于广播式沟通、互动式沟通、传播式沟通三种沟通情境,分享实践中如何利用这些理论应对变化,提高在线会议效率与效果。最后,田丽从会议准备到参会给出相应的小技巧,比如头部或胸部以上出镜,并尽量少晃动,演讲时注意语音、语速、语调,要点要清晰、强化、反复。同时提醒大家,单一任务将有助于避免直播翻车。
三位嘉宾的主题演讲结束后同学们纷纷提问,话题涉及“腾讯会议的组织团队具有怎样的特性?未来的数字化办公发展趋势,以及腾讯会议的下一步措施会怎样?”等等。
分享嘉宾就大家关心的问题继续交流,让同学们不仅进一步了解到腾讯会议从0到1背后的故事,更对协同办公、企业数字化转型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和理解。
在最后的点评环节,黄卓副教授首先向腾讯会议产品团队在疫情期间的巨大贡献和不懈努力致敬,随后以疫情期间自身教学形式和感受变化,讲述应对数字化转型的个人经历。在谈及疫情对企业和经济冲击的话题时,黄卓从人口、城市化、全球化三波红利削弱的角度,提出数字化很可能带来第四波红利。
黄卓表示,数字化会重构生产方式,让劳动力和资本这两个生产要素迸发出新的力量,数据本身同时也是一种新的生产要素。总体来看,数字化转型对中国经济尤其是中长期经济增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黄卓最后也提醒,在准备迎接数字化红利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数字鸿沟,避免发展数字经济过程中演化出新的不平等问题。